李祥知
【摘 要】數學習題課通常都是與教學課結合在一起,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對習題的講解。而如何提高習題課教學效率,則關系到整節數學課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對習題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本文著重對提升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效率進行實踐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習題;教學效率
引言
高中階段開展數學習題課教學,主要原因是高中數學涉及到的知識點理解難度比較大,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陷入思維誤區,就容易出現解題錯誤的原因,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對這些習題進行集中講解,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知識點,就可以真正提升高中數學教學水平。
一、精選習題,精心備課
開展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活動,且要保證習題課教學效率和質量。首先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備課工作,精心挑選與教學內容相關或與教學目標相符合的習題,對這一類習題進行深度發掘,就可以確保學生在習題課上真正“有所得”,從而真正實現習題課教學的重要目標。
研究數學課堂教學情況和學生數學學習情況發現,大部分學生在曲線方程這一部分內容中出現了問題,學生在實際解題中找不到解題關鍵,即浪費了解題時間,也加劇了學生對數學的緊張感。針對學生“曲線方程”這一部分內容存在的問題,在習題課教學活動中,教師特意挑選難度由淺入深的數學問題,要求學生探究解答數學問題。
教師:對于曲線方程,如果已知a+b=10,c=2 ,可否求出橢圓的標準方程。
學生結合求曲線方程的規律和技巧,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經過一番討論和交流,學生找出解題方法。
學生:可以求出橢圓的方程。
教師再接再厲,繼續追問:那要如何求出橢圓的方程呢?
學生:根據橢圓的標準方程與基本量的平方關系,結合題意建立關于a、b、c的方程組,解出a =36且b =16,即可得到所求橢圓的標準方程。
教師對學生給出的解題思路表示肯定,并誘導學生寫出解題過程,“那能不能根據解題思路寫出解題過程呢?”
學生根據解題思路,對解題過程進行整理,如下所示:
解析:當橢圓的焦點在x軸上時,設橢圓的標準方程x /a +y /b =1(a>b>0)
然后將已知值代入到橢圓標準方程中,
即可解得a =36,b =16。
所以,就可以迅速求出橢圓的標準方程。
而當橢圓的焦點在y軸上時,同理可以推理出橢圓的方程。
通過學生的對解題過程的分解就可以看出,學生掌握了解決曲線方程的技巧和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數學水平和能力選擇難度由淺入深的數學問題,并誘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所學數學知識分析數學問題,就可以實現隊數學知識的更深層次了解。
由此可見,在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重視備課工作,在課前準備環節為學生挑選難度適宜的數學問題以供學生訓練,通過對學生的強化訓練,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數學知識水平。
二、注重習題的探究性和啟發性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和認知能力趨于完善,在這個階段注重對學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對于學生數學問題的設計和設置,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某一個層面,突出問題的探究性和啟發性,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將所學數學知識整合利用,是提升學生數學水平的關鍵。
再以曲線方程為例,習題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出了一個難度相對較小的數學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成功解題之后,教師再引入了一個難度相對較大,更具備探索性的數學問題,如下:
教師:根據解第一題的經驗和推論,嘗試解這個數學問題“已知雙曲線兩個焦點分別為F (-5,0),F (5,0),雙曲線上一點P到F ,F 距離差的絕對值等于6,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某學生根據解第一題的方法,結合所學曲線方程相關數學知識,迅速給出了解題思路,“根據雙曲線的定義得2a=6,從而得a=3,結合c=5,利用平方關系算出b =16,即可以求出雙曲線的方程”。教師對學生迅速反應能力表示贊揚,并讓學生根據該學生得出的解題思路寫出正確解題過程。學生寫出的解題過程如下:
解析:∵雙曲線焦點在x軸上,根據雙曲線的定義,可得2a=6且2c=10,
∴a=3,c=5,得b =c -a =16
因此,所求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為x /9+y /16=1
在實際解題過程中,為學生設計具有層次性和啟發性的數學問題,即保證了數學問題的邏輯連貫性,又能夠進一步發掘學生的思維。學生聯系解題方法技巧,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行解題,就可以順利解題。
三、教師少講,學生多做
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習題課教學活動,還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教師少講,學生多做”,實現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和深化。以以往習題課教學情況來看,普遍都是教師多講,學生記錄教師講授的解題過程和方法。改善習題課教學現狀,還是要學生主動參與。
例如在教學二次函數單元內容的時候,函數貫穿在學生學習生涯的各個階段,在學生數學學習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樣學生掌握解二次函數的技巧和方法,對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重要數學知識點進行解析,在習題課上,為了檢查學生對函數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幫助學生鞏固和深化知識基礎。教師采取了學生做題為主的課堂模式,而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幫學生點撥。其中,某學生做到的一個函數習題如下:
已知y=f(x)是二次函數,方程f(x)=0有兩相等實根,且f′(x)=2x+2
(1)求f(x)的解析式。
(2)求函數y=f(x)與y=-x-4x+1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
題目難度并不大,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就可以順利解出數學問題。在實際解題過程中,學生先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快速解答出了第一個數學問題。解析過程如下:
解:(1)∵y=f(x)是二次函數,且f'(x)=2x+2.∴可設f(x)=x+2x+c.
又∵方程f(x)=0有兩個相等實根,
而在解決第二個數學問題時,學生顯然遇到了不小的難度。對此,學生向教師求助,教師帶領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分析,幫助學生找到解題的關鍵“定積分”。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恍然大悟,自然很快解決出數學問題。
從數學習題課上學生的解題過程來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模式,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和掌握的相關技巧方法解決數學問題,在陷入困難的時候向教師求助,既達到了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思考解決問題能力,也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在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主要是因為及時反思,可以及時發現學生解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這些問題,提供給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對習題課教學節奏進行合理調整,就可以真正實現習題課教學目標。
以函數中常規數學問題“斜率”為例,這一部分內容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也是學生解決函數問題的關鍵。但是從學生在習題課中解題情況來看,還是有很多學生找不到解題的關鍵,對數學重點知識的掌握尚不到位。針對這個情況,教師發現是因為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思維容易受限,一旦將斜率與其他數學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學生就難以找到解題的切入點,如“設函數f(x)=g(x)+x ,曲線y=g(x)在點(1,g(1))處的切線方程為y=2x+1,則曲線y=f(x)在點(1,f(1))處的切線的斜率是什么”。對此,教師選擇了一些比較基礎,且綜合性比較強的數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通過對學生的強化訓練,學生解題狀況大有改善。
由此可見,在開展高中數學習題課教學活動中,對教學各個環節進行及時反思,是發現和解決學生解題中存在的問題的重要前提。所以,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及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