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忠
摘要:政治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組成,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教育的根本就是既要考慮到個別差異,又能促進個體的最充分發展,為了顧及每個學生,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很有必要。文章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就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作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分層次教學;對策
現實和理論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先天遺傳的差異,也表現在后天發展的差異。從總體上看,人的生理遺傳方面的差異不是很大,但他們在后天發展過程中的素質的差異是十分顯著的。學生也不例外,他們在智力、健康狀況、情緒意志、社會適應、動手能力等方面,是千差萬別,參差不齊的。這些差異在不同程度上直接和間接地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一、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及現實依據
1.因材施教原則。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的靈魂也在于“因材施教”。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觀存在差異性,特別是心理方面的智力、興趣、愛好等因素表現的差異更為明顯。個體與個體之間既有差異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類似的學生劃歸同一層次,既可照顧學生個體間存在的差異性,避免不分對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
2.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與素質教育中有關理論。素質教育中的面向全體,正是面向有差異的每一個個體,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應試教育”不同,素質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觀的立足點是要充分考慮如何更好滿足未來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全面發展和長遠發展的需要。
二. 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及指導思想
分層次教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及指導思想分層次教學,是指根據受教育者的個體差異,對其進行分類排隊,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針對每個層次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借以實現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方式。分層次教學的實質就是在集體教學的框架中進行個別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承認學生的差異,適應學生的差異,滿足存在差異學生的要求,改變大一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差異由各自的成長環境、心理發展水平、思維能力等因素決定的,教師應最大限度地了解學生,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學為風向標,以學生的實際狀況和差異制定教學目標
三、高中政治課分層次教學的對策
(一).認真做好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效果
作為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更重要的是搞好教學,樹立好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
1、做好備課工作。
第一,明確教學目標。包括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品德的三維教學目標。第二,備教材。首先,要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并分析教材各部分的中心思想,弄懂基本概念和原理,備好知識點。其次,要把精力用在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上。重點和難點是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備課時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這兩點上。再次,為了突破重點、難點,務必要選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教學參考資料。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就要自己準備一桶水,這是用來比喻準備知識與教授知識的關系。在選擇材料時既要注意內容的時效性,也要理清內容的深淺度,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 第三,備學生。備學生就是要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包括了解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情況,以及思想狀況。高中教學班級都實行行政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及內在的思想狀況各不一樣,這需要在備課時了解清楚,以方便對授課內容的篩選。
2、把“分層次教學”與“以誘達思”相結合,優化課堂教學。
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即“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課堂教學并不是要求教與學在量上做到平分秋色,教與學教學過程系統的兩大主要因素,優化課堂教學主要是調動這兩大因素的積極性、主動性,做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二).用心關愛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講過一句話,“學校里的學習,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筆者認為這句話道出了教學的真諦:為人師者,首先就要做到由衷地關愛愛學生,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愛滿天下,樂育英才。”一名好教師,不僅要熱愛自己的職業,更要愛孩子。愛是點燃希望的火花,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重要體現。但愛不是靠冠冕堂皇的話喊出來的,也不是通過虛情假意的作秀演出來的,而是從實際行動中體現出來的,體現在日常的小事上。
1、熱愛學生,就要給予尊重和信任 高中學生都有較強的自尊心,他們都希望得到家長、老師的尊重和信任。
2、關愛學生,就要奉行大愛無私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說過:“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就是要有這種大愛精神,銘記“教好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的理念” ,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滿腔熱情投入到教學中,用自己的心血哺育下一代,并不要求什么。
3、關愛學生,就要同等待生
愛學生,就要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能偏愛。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學會欣賞、關心好的學生生,更要對后進生給予更多的關愛,經常發現他們的其他長處,因材施教,并因勢利導的激發他們,讓學生在我們的關懷下更好的成長。
4、關愛學生,就要嚴愛結合
作為教師,應既是嚴父,又是慈母,對學生的愛應是嚴與愛的結合,而不是溺愛。通過對學生的嚴與愛,讓學生尊重你。因此,這要求在日常的教學與生活中善于嚴格要求他們,與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但又不失尺度。要愛得有理、有度。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就需要我們把分層導學、以誘達思的思想融入教學實踐中,進行摸索和探尋,以尋找真正適合自己的、并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法。分層次教學符合課堂教學的原則,符合教學的可接受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則。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優化各種教育資源。但是,到目前為止,高中思想政治課分層次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還尚停留在理論研究和初步實踐的基礎上,應該說高中思想政治分層次教學模式是在新課改的方向下很好的課堂教學模式,有助于課改的高效實施,但其真實的作用和效果有待在進一步的課堂實踐中加以論證。轉貼于 中國論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