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宣宣
摘 要:西方哲學包括美學主要是在質疑和批判前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而中國的美學則是“六經注我”與“我注六經”,不斷的對一個觀點進行反復的解釋或者追問。
關鍵詞:美學;邏輯;體悟
中圖分類號:G40-0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075-01
美學,英文為Aesthetic,美學作為一門學科,最早是由鮑姆嘉通在1750年提出來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研究人的“知、情、意”中的情,即人的感性認識。美學并不是狹義的討論審美問題,美學其實是談感性學的問題,我們在談論美學的時候,往往談論的是那些美好的事物,而感性學則具有更開闊的空間。
“美學”一詞在中國,就像“科學”一詞一樣是個舶來品,最早是由訪日學者從日本引進過來的。中國美學的現代發展開始于19世紀末,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就是王國維,他參照西方現代美學的理論框架來研究中國的傳統美學,使它不再停留在經驗總結和直觀描述的水平而上升為理論思維,將隸屬于傳統文化內部的藝術理論轉化成西方學科分類意義上的美學,為美學向自律方向的發展和美學作為一門學科體系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歷史的源遠長河里來看,中西方美學的開端在時間上是相近的,在思想上都是對“道”思考,這里的“道”并不是狹義的指中國的道家學說,而是一種絕對的抽象的精神,所以說東西方哲學的緣起都是抽象的范疇。
大約在公元前四、五世紀,人類文明不約而同的進入到被西方哲學家稱之為“軸心時代”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思想逐漸成熟、各種學說學派相互爭鳴的時代,在中國出現了諸子百家,在西方出現了古希臘文明。這一時期的思想成果成了東西方哲學發展的濫觴。在西方,后人在整理編撰亞里斯多德的書稿時,把有形物體的學說著作編在一起,取名《物理學》,又把論述超感覺的、經驗以外對象的文章編在《物理學》之后,取名《物理學以后》,英文名為Metaphysics。中國的哲學則源自于社會政治學或者社會倫理學,當時產生的一些理論諸如“禮”、“樂”,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的統治秩序,穩定社會的倫理,在把屬于社會、政治、倫理的學說和思想解集之后,其余的無法定義的學說和思想就歸到了哲學范疇,也就是“倫理學之后”。從此可以看出,西方哲學是在對于科學的追問之中產生了哲學,中國是在對社會倫理的思考之中產生了哲學。
雖然美學作為一門學科,最早是由鮑姆嘉通在1750年提出來的,但是作為探討美學范疇的理論著作卻在古希臘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如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其間有數不勝數的關于美學的理論著作,形成了西方美學的理論體系。而在中國,美學卻沒有被更多的人探討過,它只是混雜在書畫詩詞理論中間,是一種經驗式和頓悟式的傳承,中國古代各時期盡管出現了如《樂記》、《文心雕龍》、《詩品》、《藝概》等等一系列文藝理論著作,卻沒有像西方國家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鮑姆嘉通、康德、黑格爾、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所撰寫的美學專論或專著,也沒有一部全面系統的論述各門類藝術美學特征的藝術概論。
西方哲學包括美學主要是在質疑和批判前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而中國的美學則是“六經注我”與“我注六經”,不斷的對一個觀點進行反復的解釋或者追問。
中國古典美學是經驗美學,是實用的,它主要立足于生動的審美經驗,結合豐富的藝術實踐,去探討藝術美的規律。其美學范疇一般都沒有嚴格的內涵和外延,而是帶有較強的隨意性、多義性和模糊性,比如:“意象”“氣韻”“妙語”“風骨”這類畫論中最常見的概念都缺乏嚴格的概念界定,這說明中國古典美學范疇具有非理性和非科學性,而且與美學范疇相對應的對于美學命題的論斷也不是嚴密的邏輯推理,而是直覺和感悟,這種直覺和感悟又幻化為一些形容和比喻隱藏在許多的詩論、樂論、畫論和隨筆、雜感、評點之中。
西方美學是理性美學,是抽象的、深奧的、嚴密的、形而上的,它主要體現在對美的本質的分析。西方古典美學并不是以實用為目的,而是首先看能否言之有理,符合邏輯。其美學范疇雖然沒有中國古典美學范疇那么豐富,但比較嚴格,諸如“偉大”、“崇高”、“悲劇”、“理性”等嚴格的范疇界定。在論證方法上,西方的古典美學家們也表現出對于形式邏輯的充分尊重,推崇邏輯思維,以邏輯推理的方式進行論證,有比較系統的哲理性的美學著作。
另外,西方美學主要是以理性的邏輯來論述感性的美學,而中國古代則偏重以感性來論述感性,以詩論詩,比如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
中國的文化一脈相傳3000年,它不像印度在國家被征服之后其文化也跟著被摧毀,印度的文化是一種覆蓋式的,新文化覆蓋舊文化。但是中國文化在清末時期確實出現了危機,一些當時所謂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只看到了西方文化的淺層表面之后就大肆鼓吹中國傳統文化是糟粕,從而使一些傳統的東西或者說能夠用中國語言來解釋中國藝術的東西毀滅了,取而代之的是西方的思想、文化和邏輯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沒有發生被異族統治或殖民的情況,這種像印度文化的覆滅的現象,正在悄然的發生著。
西方文化藝術之所以能夠被世界所接受,因為它具有著先進的科技和工業基礎,普遍認為發達的西方國家所產生的藝術也必定是發達的。誠然,西方藝術在西方的文化和價值體系之內是卓越的,但是把它挪到不屬于其體系之內的其他文明的國家之中,未必依然卓越。
西方美學有其自身的邏輯框架和方法論,中國美學也有著自己的發展的脈絡和傳承方式。如何能做到學西以致我用才是真正能夠發展中國文化需要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