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悅
摘 要: 阿恩海姆在《藝術視知覺》一書中,基于格式塔心理學理論原則,論證了運動這一最容易引起強烈注意的現象的視覺體驗方式和認知手段,闡述了“運動”作為視覺元素在藝術作品的形式構建和內容(主要是情感)傳達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運動作為視覺元素在書法藝術中的應用和體現,不同于在舞蹈中那樣的明顯,而顯得更加耐人尋味。書法家由魚理論基礎和研究方式的差異、表達方式的不同,創作出的作品也不盡相同,風格迥異。作為一名書法專業的研究生,要以前人的實踐經驗作基礎,加上對于阿恩海姆運動理論的解讀,使自己的實踐創作更加有效果。
關鍵詞: 阿恩海姆;運動;書法;線條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101-01
阿恩海姆對運動做出這樣的解釋,一般意義上講,運動是指一種設計體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規則或習慣所制約的活動,通常具有競爭性。運動是最容易引起視覺強烈注意的現象。當一些事物不動的時候,那些動物們一般不會作出反應,是因為這些事物對他們不能造成強烈的印象,可是,當事物動起來的時候,它們的眼睛立馬就會盯著。甚至會隨著它們的動而動起來。動,其實就意味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變化即可預示著某種危險的逼近,還可預示著朋友的出現或盼望已久的事情的發生。這些現象一般是將自然物的形狀多半是物理力作用后留下的痕跡。正是物理力的運動、擴張、收縮等活動,最終才能把自然物的形狀創造出來。人們才能通過眼睛直接知覺到自然物體的形狀所存在的運動和張力。
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形成了不同的書體,每個書體各有特點,篆書筆筆中鋒,線條規整,沒有很強的流動感,給人以莊重的氣息,而行草書是對筆畫簡化之后而成的,線條輕盈流動,中側鋒相結合,不拘泥于每個線條,而注重整體氣息的流暢。書寫中不僅要注意線條的動感,同時對于章法的布局也不可忽視,字與字之間的距離關系以及疏密對比都值得重視,要使整體的章法流暢自然,切不可矯揉造作。歸根到底,書法的主體還是書者本身,他的精神狀態決定了書法作品的線條的濃墨干濕以及形態。
作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據說是東晉名士王羲之在蘭亭聚會醉酒的狀態下寫的,整篇行云流水,瀟灑飄逸,疏密相間,布白巧妙,無論橫、豎、點、撇、鉤、折、捺都都動感十足,流動自然,第二天等到酒醒之后,王羲之意猶未盡,反復作書,但始終不及原文精妙。這與當時精神狀態有很大的關系,文人雅士,流觴曲水,詩詞歌賦,眾人沉醉在酒香詩美之中,心情愉悅,再加上酒意正濃,提筆在蠶紙上暢快揮毫,一氣呵成,達到了自己一生中的頂峰,使自己的書法表現的酣暢淋漓。仔細觀察,其線條牽絲引帶,筆斷意連,雖然毛筆的運動停止了,但是上下貫通的氣仍然存在,貫通運動的始終。
《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此作品是顏真卿49歲時因其侄戰死沙場所作??v觀整卷作品,其風格遒勁雄渾、氣勢不凡,結字圓厚寬博,用筆自然灑脫,章法上因勢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透過筆墨語言自由的宣泄書法,與其嫻熟的筆墨技法相結合,達到了心靈于實踐的協調統一。
顏真卿在書寫時,心情是極度悲傷的,在這樣的心情下書寫,根本不會顧及到結字是否工整,章法是否合法,而是完全把書寫當成了一種發泄心中悲憤的方式。顏真卿在寫這個稿子的時候,本來沒有想太多,但就是當時的無意,卻成就了今天的天下第二行書。通過結字章法布局來看,行文之中大到通篇氣勢,小到章法布局,都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其中多處涂抹,可見其心情之差。作品中的多處涂抹,不僅體現了顏真卿即興書寫的狀態,更反映出顏真卿書寫心中悲憤的表達矛盾,這些正是他在創作中情感波動的真實體現,也說明了顏真卿是在以情感作書,以筆毫來抒發心中的感情。
不同運動形式在實際書寫中可能產生許許多多的節奏樣式,此外,由于受到筆毫彈性、墨水濃度、紙張摩擦力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書家在不同的心境下,因為抱著不同的感情、情緒,書寫的速度,節奏和選擇力的表達方式也不一樣。視覺并非對事物的被動接受,其本身包含了理性思維和判斷推理的成分,當我們看到一幅作品的時候,所看到的不是隨意潑灑的墨汁,而是某個書家的視知覺經驗,是書家營造出來的一種“力”。運動作為視覺因素,在傳達人的感情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我們書法文化日趨澎湃發展的今天,人們學習書法越來越便捷,但是有些人只是追求結構或者字形上與原帖接近,同時卻忽視了作者當時書寫作品的心境,我們在臨習前任優秀的書法作品的同時,要意識到我們創作主體的情感與書法實踐的結合,盡可能將自己的個人情感通過筆墨來揮灑。
阿恩海姆認為物理運動完全可以賦予那些能夠呈現他們的力量和軌跡的形狀以生命感,他的格式塔心理學中的“運動”理論對于書法也是適用的,書法藝術雖然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但是我們也要把西方的藝術理論加以理解和運用。所以我們不僅要將中國的傳統的文化加以吸收和理解,同時也要和外國的文化藝術理論結合起來,相互吸收和學習,這樣才有益于書法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