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豪
摘 要: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重要核心的數碼時代,計算機都以“軍師”的身份為它們作出不同的貢獻。音樂領域也不例外,計算機音樂技術就是當今數碼時代的產物,它已經由十幾年前的星星之火燃燒成現在的燎原之勢,滲透著我們現實音樂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本文淺述計算機音樂技術在傳統音樂創作的幾點應用及影響。
關鍵詞:計算機音樂;傳統音樂創作;音響技術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125-01
隨著計算機音樂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音樂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傳統的音樂觀念、音樂范疇、音樂形態、音樂種類和音樂存在的方式都產生了驚人的巨大變化,使得計算機音樂的創作成為了不同于傳統創作的全新的作曲方式,為作曲家的創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音樂創造力,但也不可能代替作曲家用來創作美妙音樂的大腦和靈魂。
一、計算機音樂技術有關概述及其發展情況
計算機音樂,又稱電腦音樂(Computer Music),是指“利用數字計算機 ”和其他電子數據處理裝置所創造出來的音樂。它是電子音樂的產物,不但運用計算機來作曲,而且還編制各種計算機的音高、節奏、音色等程序。其作品可以撰寫出來供所需樂器實時演奏,也可以利用別的裝置和軟件轉換成音響。”
“計算機音樂技術”,是指將音樂的聲音信息轉換成數字信息并輸入計算機,經過各種音樂應用軟件的加工處理,最終轉換為計算機音樂作品并輸出供其欣賞的一種計算機應用技術。由兩大部分組成,(1)數字化聲音的產生;(2)聲音數字化的實時處理。這就是MIDI技術和數字音頻技術。
二、計算機音樂技術對傳統音樂創作的影響
(一)正面影響
1.計算機音樂技術的出現為樂曲記譜的帶來了方便
計算機音樂創作是利用“計算機音樂技術軟件”進行記譜。例如使用MIDI技術把計算機與連接MIDI鍵盤鏈接后,音符的譜寫就能用鍵盤在計算機音樂軟件sibelius 輸入。這樣與傳統譜寫相比不僅提升了速度,而且還能使音符和鍵盤聯系起來,變得更加直觀。
2.計算機音樂技術的出現增強了作曲者“靈感創作”的物質化的體驗
物質化體驗就是把內心的感受轉換成實質的五官感受。在以樂譜記錄的傳統音樂創作過程中,作曲者往往只能“紙上談兵”,也許他們能使用中介(鋼琴,吉他等樂器)把樂譜演奏變為音響,實時聽聽其感覺,但是這些音響效果是受到限制。一是時間上的限制,由于作曲者演奏能力水平的不夠,使演奏的時值與音樂作品所表達的速度時值產生區別,不能很好的把握其感受。一是空間上的限制,尤其是在多個聲部,多種樂器的多聲部音樂作品中,作曲家無法同時飾演多個演奏角色,而只能逐個聲部、逐個樂器試驗音響效果,或者只使用鋼琴來充當所有樂器、聲部,逐個進行試驗。而計算機技術音樂創作過程中,作曲者能按照自己的構思進行編排,無論是單聲部還是多聲部,只要利用計算機音樂技術中的數字音頻技術就能準確地把已寫樂譜音符的軌道(聲部)轉化為音響,既能給每個軌道(聲部)進行樂器的挑選編排,又能靈活地選擇某幾個軌道同時“演奏”。
3.計算機音樂技術的出現打破了并發展了傳統音樂創作的觀念和結構
傳統的音樂創作觀念認為:“由于音樂音響的構成還受純音樂聽覺感性樣式良好性原則的制約,因此音樂的音響有可能與任何一個對象都不能構成充分穩定的聯覺對應關系。”
4.計算機音樂技術的出現使音樂創作不再是個人的創作
在傳統音樂創作中,從主題的構思、調性的選擇、和聲的選擇和結構的編寫等,都是由作曲者獨自完成。而在現代計算機音樂創作中,音樂作品可以是由多人共同完成的。音樂材料的共享的方便,來自不同地方的作曲者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音樂資源的共享和創作風格的溝通,從而使音樂創作的步驟由不同的作曲者來分工,直至音樂作品的完成。
(二)計算機音樂技術給傳統音樂創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1)減弱了作曲者書面寫譜和閱譜的能力。
(2)減弱了作曲者形成“內心音響概念”的能力。
(3)使音樂作品創作共性化,失去其個性特征。
(4)使音樂藝術在某個角度上失去了本質的意義。
三、正確看待計算機音樂技術帶來的影響,為我國創建良好的綜合音樂創作模式
很多人都說在現代音樂創作的大環境中,傳統音樂創作模式已經過時,應該利用現代數碼信息技術逐漸取代之。我認為這觀點是錯誤的。計算機音樂技術創作帶來的正面音響固然能促進我國音樂創作的發展,但是其負面影響在無形地扼殺了我過作曲者和作曲事業的發展。它的出現使很多作曲初學者產生了依賴,降低了自身的創作能力。我們應該結合計算機音樂技術和傳統音樂創作兩種模式,互相取長補短,這樣才能為我國創建出良好的綜合性音樂創作模式。
參考文獻:
[1]王銳編.電腦音樂夢工廠[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徐晶晶.計算機音樂制作手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3]張建榮.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與實例教程》[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