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楊
《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
全國于1994年9月1日開始實行“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后,貴州在2002年全面推進“兩基”工作(即基本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簡稱),2007年,基本完成“兩基”工作任務。其時,包括農村在內的貴州各個地方,適齡兒童、少年均可以免試入學,農村還免費入學。根據部署,2015年秋季學期,七星關區實行適齡兒童、少年(初中、小學)就近入學的劃片區招生政策。2017年,又將推進“普十五”工作。
不管是“普九”“兩基”,還是劃片區招生、“普十五”,無疑給適齡人群帶來了福音,它讓適齡人群都有學可上,不流入社會,但也應看到其中的利與弊。下面就劃片區條件下的招生管理方面略作分析。
一、利
“劃片區招生教學”應該也可算是全面推進西部大開發教育方面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全面推進全民教育,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它為家庭困難學生、無“關系”學生、遠距離入學學生等提供了平臺和機會,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一些社會問題。其中一大改變如我所任教的學校,以前大班額教學,而且在上學、放學高峰期,學校門口本來就很狹窄的單行線車道上幾乎可以用“水泄不通”來形容。由于接送孩子的車輛太多,每次都要30分鐘左右才能恢復正常的交通。現在由于實行劃片區就近入學,這一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10分鐘左右校門口就可以恢復通暢。以前很多學校要在小考中歷盡千難萬險,一路過關斬將才有機會進入我校就讀,稍微差點分數,要四處托人找關系才有機會進來,否則,即使居住在校園圍墻外,也沒有這種機會。現在,由于劃分了招生片區,限定了班額,只要是我校片區內適齡人群,均可以進入我校就讀。學校附近學生再也不用起早摸黑上學,也不會因為家庭困難,沒有所謂的“關系”成績優異卻只能望校興嘆了。這一舉措,學校周圍很多家長都交口稱贊,因為它確實解決了許多家長的心頭之痛。
二、弊
1、沖淡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挫傷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劃片區招生之前,因為各學校招生有分數限制,學生為了能夠讀到優質學校,努力學習;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上好學校,也是千方百計督促孩子學習。即使是師資力量薄弱的學校,也會有一定的取分線,故而學生和家長為了有學可上,雙方都會盡力。現在一旦沒有了這道門檻,學生和家長都會思想懈怠,都不擔心上學的問題,從而沖淡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也嚴重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的學校就是如此。他們了解了即將推行“普十五”,更是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2、降低了人才培養標準
有招生分數限制作為門檻,不少學校的學生由于激烈的競爭,學生會在潛意識中提升自我要求標準。在班級團隊競爭學習的氛圍中,不管是學習能力,還是品德意識、研判能力等都會在競爭中得到提升,綜合能力也就隨之得到提高。而沒有門檻就能夠進入的班級團隊,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就會失去這些意識。一個班級可能會有少部分學生綜合能力都不錯,但由于團隊中思想怠惰的人太多,分數、榮譽、批評、表揚什么的對其來都說如浮云,感恩意識這些就更不用說了,部分優秀的學生也會受其影響,他們潛意識里會覺得,自己在這個團隊中已經是夠優秀的,不用再努力也沒有人會超越自己,從而整個班級團隊甚至學校年級團隊,社會同一代的整體素質都被拉低。由于無條件入學、不準留級,有的學生由于基礎太差無心上學,或由于缺少有力的監護,沒有父母、父母不管而浪跡社會被追回學校,他們只能按照該年紀應讀的年級就讀,“人在曹營心在漢”。這表面上看,已經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實際上學識水平和能力卻大打折扣。我所教學的兩個班級就幾乎有一半這樣的“學困生”“德困生”。我比在鄉鎮教學時和來到這所學校所教的兩屆學生用了多倍的努力,嘗試了很多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方法,均不見成效。長此以往,一個班級,一個學校,甚至整個社會都將會失去核心競爭力。可想而知,2017年真正推行“普十五”教育計劃,高中的教育將會更加艱難。同理,大學對人才的選拔,整個群體素質水平的保持就值得思考了。所以我有時在想,普及教育的同時,是否也應該考慮一下適當的精英教育呢?
3、不利于學校和班級的管理
正因為學生可以無條件入學,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抱著混幾年畢業的心態。這樣,學生不學,家長不配合管理。學生不做作業,甚至連書包也從來不背;出口成“臟”、打架鬧事、喝酒抽煙、辱罵師長、拉幫結伙、收取“保護費”等等,學校不能開除,教師更沒有這個權力。如果遇到蠻橫家長,還會因學校、老師的管理而到學校、班級無理取鬧,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而學生不出成績,則認為是學校和老師的責任。
一個年級或一個班級,如果只是幾個“問題”學生,將會不是問題;如果是成片“問題”學生,那就是大問題了。我教學的兩個班級,這樣的“問題”學生就有近一半。我每周每天都有對這些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或心理輔導,方式方法試過多種,這些學生卻依然故我。
當然,這并不是反對“劃片區”招生,也不是推卸教師應有的責任,從心底上說,這是全面推進教育,提升全民教育素質的好舉措,是利國惠民的好政策,但也應適時跟進相應的評判機制和應對機制。相信我們在不斷摸索中會找到兩全其美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