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嘯宇+方達
摘 要:志愿者(Volunteer)聯合國定義為“自愿進行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而不獲取任何利益、金錢、名利的活動者”,具體指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能夠主動承擔社會責任而不獲取報酬,奉獻個人時間和行動的人。隨著志愿服務在中國的蓬勃發展,大學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務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前進的道路難免荊棘叢生,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參與和管理依舊存在在許許多多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現況
中國的志愿服務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至今已經形成一定的發展規模。2008年,”5. 12汶川大地震”及時而又有效的救援行動、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舉辦、上海世博會的順利開幕等等,這些無論是全國性的大型賽會還是救災行動中,廣大青年志愿者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志愿者所秉持的志愿服務理念與精神,也將中國的志愿者事業推入了發展的高峰期。據統計,在“十二五”時期,我國志愿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全國注冊的志愿者人數已達到六千六百多萬,而根據規劃,在“十三五”時期,注冊志愿者人數占居民人口的比例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
因此志愿者服務正逐步成為中國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一項偉大而又崇高的社會事業,大學生志愿者作為中國青年志愿者的主體力量,在向世界展示中國當代大學生風采的同時,在彌補中國的社會保障,維護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道德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這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進人類進步是非常重要的,從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1 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現況分析
自1994年12月5日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成立至今,在這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大學生志愿者們不僅在數量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且在志愿者服務質量上也取得了實質性、一目了然的效果,其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大學生是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群體也是國家培養的高級專業型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政府或市場在技術、管理能力、缺乏專業人才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在很多的領域內都有所觸及。比如:賽事志愿者、支教志愿者、醫療志愿者、社區志愿者、環保志愿者、網絡志愿者等等,這些多元化的幫扶項目也說明了大學生志愿者群體能夠很好地完成各式各樣的任重道遠的志愿活動。
同時也有部分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技術與知識水平開展了一系列別具特色的志愿活動,比如計算機專業的電腦維修服務、機電專業的家電維修服務、法學專業的普法服務與法律援助、醫學專業的支醫服務等等。這就需要大學生志愿者在熱情服務之余,要充分的學習好和掌握好書本里的專業知識技能,并且能夠學以致用,化理論為實際。志愿服務不僅是滿腔的感性,還應要有理性的思維與專業技能的支撐,才能更好的完成服務工作。
然而,大學生志愿者團隊在社會認同和政府重視程度上仍然有待于提高。而且,就志愿者團隊本身的情況而言,其服務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從管理到招聘,都是不完善的,這與當前社會對大學生志愿者的需求情況是相矛盾的。
2 高校志愿者活動應何去何從
在當前社會發展情勢下,我國大學生志愿者更應該要與時俱進的來做好志愿服務工作。一成不變的志愿活動方式方法與管理模式只會讓本就屬于新興組織的志愿者團隊發展愈發緩慢。要與時代接軌,在制度上、機制運行上、志愿者的思想上、工作的思路方法上都要不斷的創新變革。以目前大學生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性質來看,如果不創新,不僅會落后于國際志愿者隊伍,在我國的自我發展進程中也將必然處于淘汰趨勢。因此,時代與創新性是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題中之意。另外,網絡技術的興起,使得隊伍中又涌現出一大批網絡志愿者,他們通過各大論壇、校園社區、微博微信等各種不同的渠道進行志愿服務,擴大了志愿服務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網絡的出現尤其是近幾年微博的迅速興起,這也為志愿服務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新型發展模式,搭建新型網絡平臺,探索網絡化志愿宣傳管理服務新概念,發揮網絡化管理的傳播迅速、便捷、成本低的優勢,構建良好的溝通平臺,加強管理,都大大加快了志愿者活動科學化管理的腳步。
為了能在從根本上讓大學生志愿者脫離目前的窘境,就必需營造出一片良好的志愿服務發展環境,社會各界人士應大力支持大學生的志愿者活動,學校也應加強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的機制性管理,讓志愿行動變成我國在校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高校需要建立關于能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發展的長期有效的機制。就目前而言,我國在校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主要是通過在共青團領導下的社團、部門等組織進行具體的實行,受到人力、物力、財力等的局限,所以高校的志愿服務活動經常會出現活動內容單調乏味、可選擇性小、學生能力得不到實際有效的鍛煉,從而導致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就不高。因此,高校在新的社會經濟條件下,構建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長效工作機制是解決大學生志愿者隊伍不穩定、行動不持久、動機功利化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盡管來說依靠組織的力量推動是我國志愿服務業得以快速發展的基本路徑,但是我們依然有必要強調大學生志愿者組織通過一系列的專業化管理從而實現自主運作,要通過制度設計和規范管理,一方面不僅強化對大學生志愿者持續服務的激勵,另一方面還鼓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到志愿者隊伍當中來。如:建立在校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小時統計制度,通過把每一名大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的次數和活動時間記錄在案,這就可以更清晰地對大學生所作出的貢獻進行評價,同時這也是對志愿杰出者進行獎勵、表彰的依據。尤其要重視大學生志愿者組織的情感和經驗的交流,這是志愿組織和志愿者的自主管理標準化的有效途徑,是通過彼此相互感染從而引起志愿者的共鳴。
志愿活動為當代大學生施展才華、奉獻愛心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通過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大學生的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得到加強,艱苦奮斗、踏實敬業、熱心奉獻、服務他人的精神和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大大提高了同學的自身素質,涌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青年志愿者。大學生不僅僅要具有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活到老,學到老”的態度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備良好的職業技術才能以及個人的責任心,包括交流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尤其在當下,國際交流的機會日益增多,越來越多的高校志愿者跳出國內狹隘的空間,承擔起了更多的國際義務。面對機會與挑戰,更要求大學生放低姿態、虛心學習,增強責任意識,加強能力培訓和業務培訓,使自身的社會價值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參考文獻
[1]王亞科.美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成功經驗及其啟示[J].產品與科技論壇,2010, 9
[2]諶明舉.當前大學生志愿者活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作者簡介
鄭嘯宇(1997-),寧波大紅鷹學院學生。
方達(1982-),寧波大紅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