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紅蘭
摘 要:近幾年,各地財政部門為了提高財政性資金的撥付效率和規范化運作程度,增強財政性資金收付過程的透明度,解決財政性資金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陸續在事業單位中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并已初見成效。本文將從事業單位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三方面進行淺析,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關鍵詞: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14-0231-02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國以往財政性資金主要通過征收機關和預算單位設立多重賬戶分散進行繳撥的方式,已經不適應新形勢下加強財政性資金管理的需要,不僅影響財政職能的有效發揮,而且容易滋生腐敗。近幾年,各地按照改革的要求,相繼實行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即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對財政性資金的運行進行管理,財政支出由財政集中支付到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其目的是提高財政性資金的撥付效率和規范化運作程度,增強財政性資金收付過程的透明度,解決財政性資金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取得的成效
(1)增強了財政性資金的調控能力,提高了財政性資金的運行效率。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減少了預算單位用款的中間環節,基本解決了過去財政性資金層層撥付的問題,有力地促進了公共財政體系的建立健全,財政性資金運行的規范性、有效性、安全性進一步增強,發揮了從源頭治理腐敗的重要作用。一是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的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的建立及運行,使得財政性資金支出都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財政部門可以利用資金支付的時間差,靈活調度,從而減少了庫外滯留,提高了財政性資金的利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財政性資金的供需關系。二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使財政性資金集中到國庫,有利于財政部門根據國庫存量合理安排項目支出,提高了財政部門支出的均衡性。三是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財政部門能掌握各預算資金支出的用途和方向,可以杜絕不合理的支出,提高財政性資金的安全性。
(2)規范了財政性資金的支出管理,提高了財政性資金的規范化運作程度。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對工資支出、轉移支出、政府采購支出等采用了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使得財政性資金必須按照要求直接支付給商品和勞務供應者或用款單位,減少了財政性資金被截留、擠占和挪用的機會。同時,隨著財政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化和部門預算的細化,預算單位的支出項目更加明晰,更真實地體現財政性資金的實際支出和流向,有利于規范預算單位的支出,有效確保了財政資金的安全運行。同時,細化的支出也為來年部門預算的編制提供了依據。
(3)提高了對部門預算編制的要求,促進了部門預算改革。國庫集中支付下的每筆支出都必須以經過預算管理部門審核批準的預算作為依據,因此國庫集中支付對預算編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約束了預算單位自行調節項目資金,維護了預算的嚴肅性,強化了對財政性資金的監管,促進了部門預算的明細化管理,因此國庫集中支付的實行促進了預算單位重視和加強了預算編制工作,提高了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從總體來看,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進展順利,運行良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但是在運行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問題。
2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其他支出預算與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同步。一是當前部門預算的編制還比較粗糙,管理還不夠科學。雖然基本支出已相對細化,但項目支出預算仍然較為粗糙,未能充分細化和規范具體,難以滿足國庫集中支付管理的要求。二是部門預算不能在年初全部到位,年度執行中仍有追加、追減。三是部門預算所涵蓋的主要是基本支出預算,相當一部分項目資金沒包括在部門預算之中,仍然是通過專戶直接撥付或層層轉撥,給預算單位違規支付提供可趁之機,也給國庫集中支付監管等后續工作帶來不便。
(2)國庫集中支付流程繁冗,有待優化。就目前實際工作而言,完成一筆支付需要預算單位首先根據支出具體性質、用途、金額提出用款計劃,同時還要打印紙質計劃,經財政主管部門領導審核、簽字,業務人員審核,支付中心審批下達,預算單位提交資金支付申請,財政主管部門領導審核、業務人員審核,支付中心審批支付,增加了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及財政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量,無形中增加了財政性資金的支付成本。支付的資金先由銀行先行墊付再與國庫單一賬戶清算,授權支付的清算環節還需要經過零余額賬戶過渡。資金支付流程過于復雜,影響資金支付效率。
(3)國庫集中支付的監管尚不到位,動態監控機制不健全。國庫集中支付雖然在計劃、支付過程中層層設有審批環節,但是審核人員在網上辦理業務受理時只是根據預算單位填制的計劃或支付申請來審核,無法審核預算單位的原始單據,不能對其所填內容的真實性進行審核,也沒有將所有財政資金都納入到監管范圍內,其監督職能不能完全發揮。同時,大多數事業單位自有監控力量薄弱,無法滿足各種監督業務的需要。例如,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或單位為了貪圖便利,不嚴格按照支付流程來管理資金,擅自改變支付用途、現金挪用、不按期結算等,使得集中支付管理制度形同虛設,嚴重影響了資金監管效率。
(4)在支付方式的使用過程中授權支付較多。由于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的范圍劃分不夠明確,導致支付方式的選擇不夠優化。在實際操作中,預算單位為便于用款,往往只是對工資統發、管理嚴格的政府采購支出項目報直接支付,其他支出項目均報授權支出,導致授權支付項目較多。同時少數預算單位在辦理授權支付業務中,日常公用經費與項目經費混用,專項經費沒有專款專用的現象還不能有效遏制,預算單位的現金使用量也難于得到有效控制。限額以上應使用轉賬支付的款項,一些預算單位圖省事,大多采用現金結算。導致大量現金從零余額帳戶中提取出來,游離于國庫單一帳戶體系監督之外,脫離了財政部門的監督,造成現金使用監管中的漏洞。
3 對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建議
(1)全面推進財政管理制度改革,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單位用款計劃能否準確編制取決于預算的細化程度和年初到位程度。所以,要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細化部門預算的編制,提高預算編制水平和質量,做到編實、編準。尤其在編制支出預算時,應立足單位當年實際需要,結合財力狀況來核定具體支出額度,并明確各項支出的方向和用途。專項資金要力求細化到具體項目,通過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對預算指標和用款計劃的嚴格控制,來保證部門預算的嚴肅性,強化財政支出的剛性約束。政府采購是財政性資金直接支付的重要前提,政府采購規模越大,財政直接支付的額度越高,國庫集中支付的效果就越明顯。因此,國庫管理制度改革必須與部門預算和政府采購改革相互促進,才能共同構筑公共財政的基本框架,充分發揮改革的效能。
(2)進一步優化財政性資金結算流程,提高財政性資金的支付效率。一是進一步簡化用款計劃審批程序,規范財政部門的審批時限,盡量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審批;二是明確財政部門內部各科室的職能,崗位職責,分工明確,銜接緊密,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制定和完善電子憑證的使用和管理辦法,逐步取消紙質憑證的傳遞,實現網上資金的無紙化清算;四是改進和簡化資金清算程序,節省清算時間,延長單位使用資金的時間,方便單位用款等。
(3)規范國庫集中支付操作行為,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機制。一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資金撥付審核制度,通過發揮制度、現代科技的作用,提高國庫集中支付管理自動化水平,規范國庫集中支付操作行為,堅決取消違規操作行為,確保所有財政資金使用過程透明合法。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國庫集中支付結算支付環節的監管力度,如加大對預算執行中大額套現、逃避政府采購監督、上下級單位違規劃轉資金、不按規定使用專項資金等問題的監控力度,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機制并形成規范化制度,逐步形成適應國庫集中支付的管理模式。
(4)進一步規范支付方式,完善事業單位現金管理辦法。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優化支付方式,進一步擴大財政資金直接支付的范圍,進一步明確財政直接支付與授權支付范圍,規范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方式。并結合“三公”經費管理要求,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現金管理辦法,根據各個單位財政資金使用情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確保各項資金按時支付到位。從資金性質上進行細化分類,對工資發放、政府采購、轉移性支出等支出項目全部采用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零星小額的日常支出,采取授權支付的方式;從資金額度上規定授權支付范圍,凡超出授權支付范圍的支出,全部采用財政直接支付的方式,促進以財政直接支付為主授權支付為輔的改革目標的實現。
4 結語
實踐證明,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加強對預算單位使用財政性資金的監管,促進財政性資金的使用效率和規范化用作程度,是解決財政性資金使用中諸多問題的治本之策,是從源頭上有效抑制腐敗問題發生的重大舉措,是市場經濟下進行國庫管理改革的必然選擇。雖然目前在實行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必然會保證財政性資金收付過程的透明度,解決財政性資金截留、擠占、挪用等問題,我國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一定能夠取得全面成功。
參考文獻
[1]梁燦榮.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問題及對策建議[J].現代商業,2009.
[2]岳英.完善國庫集中支付的建議[J].山西財稅,2009.
[3]劉雁江.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問題淺析[J].中共太原市委黨校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