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芳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蓬勃發展,地方政府都在積極的開發當地的旅游業,以湖南省永州市為例很多地區都將旅游業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龍頭行業之一。在發展地方旅游業的過程中思路的擴展是必由之路,音樂文化產業對地方旅游業的積極因素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特別是地方民族民間音樂文化更是與地方旅游業心心相印。
關鍵詞:音樂;文化;旅游業;促進作用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266-01
一、音樂文化產業的界定
“音樂產業是隸屬于文化產業下藝術產業的一個門類。”對于它的概念我們可以理解為“為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市場化方式,從事音樂產品生產和提供音樂藝術服務的活動的總稱,它是圍繞音樂產業的商業活動而形成的產業體系。①”
我們知道音樂產業的構成內容比較豐富,有教育類的,比如:音樂藝術培訓機構,比如:各類音樂藝術培訓學校或培訓班;有經營類的,比如:銷售音樂書籍或樂器的琴行機構;有表演服務類的,比如:固定的音樂演出場所或專門組織音樂表演的演出公司;還有生產類的,比如:樂器生產、維修以及翻新的工廠等。這些內容按照我國精神經濟學與藝術經濟史學創始人李向民教授的觀點可分為三類:藝術生產部門、藝術傳播部門以及藝術經營部門。這三類產業鏈共同組成了音樂文化產業的版圖。
與此同時,音樂文化形成產業模式除了要具備以上特點之外,還需要“整體具備一定的生產規模和生產標準,應當具有獨立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能力,音樂產業內部生產行業形成完整而相互聯系產業鏈。②”因此,音樂文化產業是一個復雜的、相互交織影響的實業體系。
二、地方旅游業與音樂文化產業的關系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令全世界側目,國民收入也水漲船高。旅游成為我國民眾休閑娛樂的首選方式之一。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名勝古跡繁多,各省市都在大力打造旅游項目,提升自身對外的吸引力,提高自身旅游業的創收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們發現音樂文化產業對地方旅游業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之間是一種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關系。
(一)音樂文化產業對地方旅游業的招牌效應
地方旅游業想要發展壯大,除了自身的先天環境優越(旅游資源)之外,還需要有獨特的亮點和品牌特色給予支撐。這種品牌支撐需要結合當地的人文、歷史特點從中開發,并且這種開發必須緊密結合音樂文化產業同步發掘;音樂文化產業的開發主要以經營性演出公司或演出團體的形式(或思路)開展。比如:廣西桂林的“印象劉三姐”、云南麗江的“印象麗江”(以及麗江千古情、納西古樂和麗水金沙)、浙江杭州的“印象西湖”等等。這些精彩的實景演出活動,既提升了當地旅游業的形象,也牢牢抓住了當地的人文歷史特點,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忘懷的視覺沖擊。他們這些演出提升了當地旅游業的形象,人們因為這些演出而記住了桂林、麗江、西湖,這些記憶是立體化的,不僅僅有自然風光,更有音樂文化產業所帶來的人文底蘊。
(二)音樂文化產業對地方旅游業的宣傳推廣效應
當音樂文化產業為地方旅游業帶來摘牌效應的同時,也對地方旅游起到了推廣的作用。這種推廣也如前文談到的是一種立體化的推廣,當自然風光融入人文歷史因素,并且以音樂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的時候,這種推廣效應必然是十分成功的。像桂林、麗江和西湖等地都從中嘗到了甜頭。
(三)音樂文化產業是提升地方旅游業軟實力的關鍵因素
“文化軟實力”是十七大報告提出的概念,“大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充分發揮文化對經濟社會的推動作用,推進文化經濟化、經濟文化化,是一個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③”當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也十分快速,各種形式、類型以及不同地域范圍的旅游都十分成熟了,比如:自然風光類的(桂林山水)、古城類的(麗江古城)、名人故居類的(偉人故居)、地域特征類的(東北看雪或三亞看海)、游輪類的、度假類的等等。但是無論哪種類型,它都有著其他地方同類型旅游線路的競爭。而音樂文化產業的介入使得這些同質性競爭出現差異化。比如:桂林的自然風光秀美,然而廣西甚至湖南和廣東還有其他地方的山水一點都不比桂林遜色,他們都屬于喀斯特地貌,但是其他地方沒有“印象劉三姐”,因此這種軟實力的競爭成為當前旅游業競爭的新熱點。誰能抓住這個熱點,誰就能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旅游市場立于優勢地位。
(四)豐富地方旅游業的經營模式
隨著音樂文化產業介入到地方旅游業的發展之中來,地方旅游業的經營內容、經營模式都得以加強和復雜化。傳統旅游業的經營無外乎:景點門票、餐飲、住宿、導游、紀念品銷售和游客客運等方式。現在在旅游業經營版圖上就加入了音樂演出、樂器銷售、地方音樂(舞蹈)培訓等項目。這些音樂文化產業的介入既增加了地方旅游業的就業人數,同時也提升了地方旅游業的稅收收入。
(五)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地方旅游業與音樂文化產業的結合是一種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關系。音樂文化產業可以提升地方旅游業的品味和檔次,成為新時代背景下旅游業競爭的新熱點,提升地方旅游業的軟實力;反過來,地方旅游業也能借助旅游資源有助于當地音樂文化事業的繁榮與發展,特別是對當地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地方旅游業的發展往往主要依托的是當地的自然景光,這是一種歷史遺產,而歷史遺產之中往往蘊含著某種當地獨特的音樂文化痕跡,它們兩者間是一種無縫連接。這種獨特的當地音樂文化就是民族民間音樂的研究范疇。因此,地方旅游業對音樂文化產業的反向作用是一種良性作用,對當地的傳統音樂也是一次很好的保護和弘揚。
三、結語
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加速發展,單純的旅游對于大眾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復合型的旅游正在興起,比如同樣是喀斯特地貌,桂林的喀斯特未必就比其他地方的喀斯特地貌更加秀美,曾經的“桂林美景甲天下”的稱謂也只是當時特殊的歷史時期的產物,而在全國旅游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各個地方對自身自然風光的發掘也幾近極致,很多秀美的山河被發掘出來。
但是,“印象劉三姐”卻是桂林所獨一無二的,這就是旅游業發展的新熱點——音樂文化產業在旅游業中的崛起效應。地方旅游業的發展已經慢慢和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形成一股韌勁,兩股作用力互相牽制,相互借力互推得到良性發展。音樂文化產業也直接成為檢驗地方旅游業軟實力的試金石。這種音樂文化產業介入的發展趨勢是我國旅游業未來的主流方向,應該引起政府相關部門和專業學術領域的重視。
基金項目:2016年永州市指導性科技創新及應用研究項目《音樂文化產業與地方旅游業的融合研究——以零陵古城項目為例》階段性成果,立項文件號:永科發(2016)32號。
注釋:
①劉沛.中國音樂產業的概念界定及其發展現狀[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12).
②謝林溪.淺析音樂文化產業市場現狀和與傳統音樂的聯系[J].商,2013(01).
③張天慧 李巧偉.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城市文化軟實力提升——以衡陽戲曲類為例[J].文史博覽(理論),2012(04).
參考文獻:
[1]俞人豪,陳自明.東方音樂文化[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13.
[2]曾遂今,仲呈祥.從藝術的窗口看世界:音樂文化的價值理性思考[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
[3]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編.音樂文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4]顏建國.音樂文化產業與執政效能[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
[5]劉沛.中國音樂產業的概念界定及其發展現狀[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12).
[6]石美玉.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發展戰略研究:以北京為例[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5.
[7]國家旅游局,質量規范與管理司.旅游業地方標準(一)[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