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豪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已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技術和終端的發展下,圖書載體開始從傳統紙質媒介發展到后來的PC端,直至現在的移動端。閱讀類APP更是在“全民閱讀”的號召下順勢而生。基于智能手機移動APP也因其便捷性、碎片化的特點,成為用戶進行閱讀的重要媒介之一。
關鍵詞:移動閱讀;閱讀類APP;單讀;碎片化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279-01
一、移動閱讀類APP的發展現狀
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的規模達6.56億,較2015年底增加3656萬人,同時,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73億,占整體網民規模的24.5% [1]。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閱讀已經成為網民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而閱讀類APP作為移動閱讀的重要媒介,也已成為大部分用戶的首要選擇。但目前的閱讀類APP在貌似繁榮的互聯網市場環境下,還存在著內容同質化、管理不規范、盈利模式不清晰等眾多問題。
二、《單讀》產品分析
1.產品簡介。《單讀》是一款以熱愛深度閱讀的文藝青年為目標群體、以文字、聲音、影像、話題為主要功能的閱讀型APP,是一座隨身的圖書館。《單讀》反對碎片化的閱讀方式,用深度的內容來對抗浮躁的世界,以此打動用戶。
2.基礎功能。每日提供一篇值得認真對待的長文章,或是一個有洞見的聲音,一段音樂,一頁朗讀,或是一段講述作家、導演和藝術家們精神史的視頻。用戶可以收藏、評論內容,通過評論與其他用戶互動。單讀采用PGC的內容生產模式,通過評論內容等方式輔以輕量的社交元素。
3.特色功能:(1)每天一篇單項歷。每天第一次進入APP的時候,首頁都會出現一個單向歷頁面,停留數秒后便會消失,當天之后再進入APP時單向歷頁面便不會再出現,直接從引導頁進入首頁。單向歷每天以“宜XX”或者“忌XX”的方式,引用一段短小精悍的話語來吸引用戶注意力。把單向歷放在當天第一次進入首頁之前,能夠引起用戶的好奇心,從而增強粘性,讓用戶每天都想點進去看一下今天的單向歷說了什么話,同時這部分作為整個產品的核心亮點之一,放在進入首頁之前,能夠很好地把產品特色傳達給用戶,老日歷的形式加上有據可考的新“宜忌”的內容,傳達出一種復古、文藝范兒,很符合單讀文學閱讀類APP的定位。單向歷只出現一次的設定避免了用戶第二次進入時的重復閱讀造成的等待,加快了進入首頁的時間。不過單向歷停留的時間過于短暫,除非常年閱讀,閱讀速度非常快或者習慣快速掃視閱讀的用戶可以適應,習慣逐字精細閱讀的用戶一般都是來不及讀完宜忌部分的內容就已經消失了,然后不得不回到菜單欄去找到單向歷板塊入口。這反倒延長了閱讀單向歷的鏈路。(2)每天一篇方言版文藝播報。每周《單讀》都會邀請一位全國不同地區的主播,以當地方言的形式介紹每周線下沙龍。這個版塊是《單讀》商業化、加強線上與線下聯系的重要一環。以方言的形式介紹每周活動,這對用戶來說實屬新奇,而且由于每次方言都不一樣,這不僅對方言當地的用戶很友好,同時也可以讓其他用戶了解到該地區的方言。
三、競品分析
《一個》是韓寒創辦的內容精選平臺,內容相對《單讀》而言較豐富,屬于PGC的輸出模式。在界面交互上邏輯清晰、交互簡潔。商業模式較清晰,內容與內容之間雖會插播廣告,但廣告界面設計風格與內容統一。內容分為首頁、閱讀、音樂、電影,首頁每天更新一篇,閱讀每天一批,包括一篇短篇、一篇連載、一篇問答;音樂每天更新一篇,介紹一個樂手,分享一段音樂。電影更新相對不那么規律,有時一天介紹好幾部電影,有時候沒有更新。
四、總結和建議
1.產品定位:如果說其他幾個APP的用戶是文藝青年,那么單讀的用戶應該是文學青年,更為小眾。如果單純在內容數量上下功夫,依然很難硬碰硬與一個、MONO等一較高下,應該從質量上繼續加強自己的特色,明確自己的定位,在符合自己定位的內容領域精耕細作方可在市場上贏得一席之地。
2.內容數量:單讀的內容每天僅一篇,風格各異,可能很久才能出一篇對味的內容,內容有點少,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在手機內存尤為重要的今天,對于很多用戶來說,為了每天僅有的一篇內容更新而單讀下載一個APP,顯得有點浪費資源了。單讀現在的體量維護一個APP成本應該也不低,如果繼續維持現有的內容數量的話,建議只做微信公眾號即可現在單讀的微信公眾號已經開通了微店賣書及周邊產品,其他內容和APP是同步的,不過APP上的“單向歷”-作為整款產品的亮點,并沒有同步在微信公眾號,公眾號上菜單欄單讀列出一欄“下載APP”,看來單讀是希望僅憑“單向歷”把用戶導向APP。《單讀》不愿意放棄APP的話,要么增加內容數量,要么加強現有幾個內容板塊的深度,否則沒有享受到線下實體店紅利的非京用戶會慢慢流失。
3.交互細節:涉及報名、購買等交互的細節亟需改進。
4.商業模式:目前看,每周文藝播報對用戶進行的轉化是最有效的,但首先因為地域的差異,這一塊目前只能覆蓋北京的用戶;其次報名等交互上面還可以進行優化,提高用戶體驗;再次線下活動的方式和內容還可以繼續深挖,以文藝、文學、培訓、修養等標簽覆蓋更大的用戶群體。如果說每周文藝播報是為了在北京用戶群里精耕細作深入挖掘的話,那么單向歷無疑是面向全國用戶的一個絕佳的轉化入口。應該加強單向歷的線上書籍營銷。以單向歷為入口,深挖每天推薦的名人語錄后面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