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霞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 遼寧 大連 116001)
網絡謠言的規治及管理機制的建立
周 霞
(海軍大連艦艇學院政治系 遼寧 大連 116001)
隨著現代網絡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與數量也在隨之增長,為了降低網絡謠言給人們的日常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家應該加強對人民群眾的心理安全建設,加大法制宣傳力度,降低人民群眾因為聽信謠言所收到的傷害。本文從網絡謠言及國家心理安全維護兩個方面展開了分析探討,旨在促進人民群眾心理安全的健康發展。
網絡謠言 國家心理安全 分析研究
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的發展階段,人民群眾對有關于自身利益的事情極為關注,網絡謠言傳播的常是錯誤且負面的信息,容易把事情帶往錯誤的發展方向,引起群眾的非理性舉措。為了減少網絡謠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除了要杜絕傳播謠言的源頭,加強人民群眾的心理安全建設與維護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
1、網絡謠言的含義
網絡謠言指的是利用網絡各種工具,如社交軟件、論壇貼吧、各類郵箱等,來傳播缺乏事實依據,憑空捏造的具有一定攻擊性與目的性的語句。網絡謠言所涉及的面非常廣,包括突發事件、社會公共領域、社會公眾人物、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悖等方面的內容。因為目前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網絡謠言傳播的速度變得極快,嚴重影響到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及社會的正常秩序,需要國家通過法律等強硬的手段來制止這種惡意現象的蔓延。
2、網絡謠言的分類
網絡謠言有多種類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謠言的分發也不相同。從內容上來看,可將謠言分為政治謠言、經濟謠言、社會生活謠言、軍事謠言與自然現象謠言。政治謠言指的是與政治相關的謠言,是政治權利與利益相互爭斗產生出來的,政治謠言通常是為了滿足某些政治需求而故意捏造,誹謗或攻擊政治公眾人物或政治集團的虛假謠言;經濟謠言指的是有關于日常經濟生活的謠言,這類謠言與人們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并且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經濟利益;軍事謠言指的是與軍事各方面相關的謠言;自然現象謠言是與自然界的一些特殊神秘現象有關,如有關于外星人的傳言或將發生自然災害的謠言等。從目的上來看,可將謠言分為有意捏造與無意傳播。有意捏造的謠言通常是出于某種目的而故意捏造的虛假消息;無意傳播是指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遺失或誤傳導致信息錯誤,產生不正確的傳播。從后果上來看,謠言可以分為有害謠言與無害謠言。謠言是以特殊形式表現出來的社會輿情,是人民群眾對現實生活感到不滿的具體體現,在一些時候,網絡謠言能夠讓政府更加了解人民的需要。
3、謠言的傳播方式
網絡謠言傳播方式一般可分為四種,分別是鏈狀傳播、樹狀傳播、放射狀傳播、漩渦型復式傳播。鏈裝傳播指的是謠言由一個人向另一個人傳播,緊密相連,一般是利用郵箱或是好友圈這種互動平臺來進行謠言的散播;樹狀傳播指的是由一人將謠言傳播給多人,再由這些人傳播給更多人的一種傳播方式,這種傳播方式大多出現在貼吧、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上;放射狀傳播指的是謠言向無數的信息接收者發送,常見的方法是通過QQ群或微信群來群發信息,這一模式也是網絡謠言所特有的謠言傳播模式;漩渦型復試傳播指的是不單有一種謠言的傳播途徑,而是集人們的口頭傳播、媒體傳播與網絡傳播與一體的一種傳播模式,這種傳播模式所傳播的信息量巨大,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所造成的破壞性也比一般謠言傳播方式要大。
網絡謠言因為其傳播的是錯誤信息,就極容易導致人們的身心受到網絡謠言的傷害,嚴重的還會影響到社會的正常秩序,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
1、對人身體的影響
有些企業與個人為了自身利益而大量傳播毫無科學依據的錯誤謠言,某些謠言甚至威脅到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對人身造成了影響。如微信公眾號“蜜琪兒”就曾經發表過一篇名為《母乳毒死寶寶,無知害死人》的文章,這一篇文章一經發布就得到了十余萬的轉載量,很多的哺乳期媽媽在看到這篇文章后都不再敢給自己的孩子喂母乳,而母乳對于嬰兒來說是最好的營養品,過早斷母乳容易導致嬰兒發育不良等問題,這一條毫無科學依據的文章影響了成千上萬的嬰幼兒身體健康。
2、對人心理的影響
網絡謠言的傳播大多都是對人民的心理產生一系列不良的影響。早年娃哈哈企業遭遇到了“爽歪歪、AD鈣奶含肉毒桿菌”這一條虛構謠言攻擊,是由微信營銷公司不斷加工最終捏造的一則虛假網絡謠言。這一謠言的出現就極易讓廣大消費者對目前很多的食品企業失去信心,雖然這則信息最終被澄清認作是一則虛假的網絡謠言,但消費者的內心還是因為這則謠言而受到了波動,認為什么食品都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長久存在于一個不安的心理環境下,是極不利于人民心理健康發展的。
網絡謠言是跟隨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而傳播的,在當今這個時代背景下,要想完全消滅網絡謠言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還是有一些能夠防治網絡謠言產生的方法,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公開政務,創造一個透明的社會環境,集思廣益,多多聽取民眾的訴求,為他們解決各種問題,建立起防治網絡謠言蔓延滋長的長效機制。
1、切實保證群眾利益
一般而言,謠言大多出現在人民群眾較為關心且比較不滿的方面,對此,地方政府就應該加大保證社會公平正義的力度,凡事要以人民群眾為主,以保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為目的,切實解決民生問題,加大對教育、社保與醫療方面的建設力度與資金投入,盡力解決人民群眾的就業問題,促進資金收入的公平分配,對物價實行宏觀調控,防止出現物價過度上漲的經濟現象,確保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在對待人民群眾普遍較為關注的就業、醫保與住房這些社會熱點問題上,各級政府也應該全面了解民意,解決人民群眾就醫費用過高,買不起房,就業困難的各類問題,讓人民群眾更加有安全感,提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在出現網絡謠言時,各級政府要對網絡謠言給人民群眾所帶來負面情緒,主動深入群眾基層中,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安撫群眾的心理,調節各類關系,切實保障所有人民群眾的利益,讓其不受網絡謠言的傷害。
2、社會信息公開透明
多數謠言的制止都是因為官方出面辟謠,若沒有一個官方正規的解釋,人民群眾就無法降低對謠言的關注,因此,要想要減少網絡謠言的出現,就需要加強人民群眾與各級政府之間的聯系溝通與信息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加強政府的公信力度,充分得到人民群眾的信任。各級政府公布的信息越多,社會的透明度就越高,網絡謠言能利用的信息就越少,人民對政府的信賴程度就越高。因此,真正做到各類信息公開透明,是防治網絡謠言的有效手段。在進行網絡謠言的規范治理與防治時,各級政府應該要做到信息的透明公開,在保證各類信息透明暢通之后,還要多為人民群眾解答他們不太清楚的地方,確保人民群眾能夠及時準確的掌握正確的信息,抑制網絡謠言的泛濫,安撫群眾的不滿情緒,化解在工作與交流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矛盾。各級政府還應建立起各類收集輿情、分析輿情的機制,對目前社會當中普遍存在的信息進行分析預警,使用各種手段對散播網絡謠言的渠道進行管制,減少網絡謠言可能傳播與生存的空間,將網絡謠言扼殺在搖籃里,徹底鏟除滋生網絡謠言的土壤。當網絡謠言出現的時候,各級政府應該要立即出擊,向社會公眾闡述事情的真相,第一時間來完成辟謠,當事件有新進展時,政府也應該要立馬向社會公眾轉述,并且要多與人民群眾進行交流互動,了解他們的需求與疑惑,解決民眾的各類心理危機,防治網絡謠言的滋長。
3、各大媒體清掃網絡謠言
在當今時代,輿論場分為官方與民間這兩類,民間輿論的主要載體就是互聯網。官方輿論場與民間輿論場重合的內容越多,輿論起到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就越高;若二者重合的內容較少,則輿論引導就不能很好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與影響力;若二者完全沒有重合的內容,各大媒體就可能會喪失其輿論影響力。每個媒體都應該要自覺承擔起澄清網絡謠言的責任與義務,加大對網絡謠言的清掃力度,仔細甄別各類信息,加大對違法信息的審核力度,對可能是網絡謠言的信息進行攔截,對一些虛假的網絡信息進行有效過濾,若是發現了網絡謠言則要及時刪除。當網絡謠言已經出現時,各大媒體機構應該要充分利用自身的社會公信力,對一些不正確的網絡謠言進行糾正辟謠,讓社會公眾對這類信息能夠有更多的了解,抑制因網絡謠言而帶來的負面影響發生進一步的擴大。而對于一些機構組織因為受自身利益因素的推動,在網絡上通過發布各類不實的虛假信息進行相互攻擊時,有關的媒體組織也應該發揮自身的意義,對其進行有效管制,制止謠言的進一步擴張。
4、加大法制教育宣傳力度
我國的公民是擁有言論自由權的,各級政府應該要意識到這一點,對于社會公眾的各類言論要抱有一個寬容與虛心接受的態度,并且積極建設能讓社會公眾表達己見的平臺與渠道,讓公眾能夠實現言論自由。但是公民在享受義務的同時也應該要執行自己的義務,對網絡謠言要自覺抵制,與政府一起建造一個健康透明的社會環境。但是公民因為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對許多知識與事情的了解都不夠透徹,就很容易陷入到網絡謠言的漩渦當中去,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的發生,就需要政府加大法制教育的宣傳力度,增強社會公眾對于網絡謠言的免疫力,減少可能參與造謠的人數,讓社會公眾在面對網絡謠言的沖擊時仍然能夠保持理性,能夠分析這個信息的真偽,讓社會公眾的信息鑒別能力得以提高,并在全社會范圍內樹立起一個抵制造謠,崇尚客觀科學的共識,讓網絡謠言失去它能夠生存的空間,從而保護社會公眾的利益。而社會公民也應該要做到遵紀守法,對于社會上一些空穴來風未經證實的信息應該要抱有懷疑的態度,多詢問關于這條信息的始末,不能盲目跟風,當發現網絡謠言時應該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
[1]談婭.網絡謠言及其應對策略[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86-87.
[2]何敏惠.網絡謠言傳播的特征、危害及治理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3):255-256.
[3]趙喆.突發事件中的網絡謠言的傳播學分析——以蘆山地震中的謠言傳播為例[J].中國報業,2013(4下):90-91.
[4]單梅玲.網絡謠言分析[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2(6):88-89.
[5][美]桑斯坦.謠言[M].張楠,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3.
[6]樊艷麗,王衛紅,康永征.加強高校學生網絡媒介素養教育[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1(1):112-114.
G20
A
2095-3089(2017)27-02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