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苗苗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 南充 637002)
淺析閑暇教育對人創造性的培養
黃苗苗
(西華師范大學 四川 南充 637002)
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創新成為時代潮流的背景下,通過發展閑暇教育來培養人的創造性、提升人的創新能力,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閑暇教育 創新 創造性
1、創新的重要性
(1)創新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回顧中國社會的變遷,離不開創新與改革的推動。或者說,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我們須知,一個國家的核心科技實力是判斷其是否是強國的重要標準之一。我國在核心科學技術的掌握方面,遠遠落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雖然我國現在處于經濟快速發展時期,但缺乏自己的“品牌建設”,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尤其是進入21世紀,國家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已然成為以人才為主的競爭,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成為國家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創新成了國家發展中最主要的、最有活力的生產力,是在國際競爭中致勝的關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的提出具有重要的戰略意圖。在規劃綱要《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1]。
(2)創新對個人發展的重要性
法國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將人的價值需求分為了五個層次,而最高的需求是人自我價值的實現。人作為社會的主體,自然也是創新的主體,人通過創新來實現自我價值,推動社會進步。因此,我們需要高瞻遠矚,努力提高國人的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人才是創新的智慧源泉,而只有培養出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方能實現創新夢、實現中國夢。因此,我們要將“十三五”規劃中強調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我們的教育之中,讓創新理念成為新常態。
在“終身教育”理念和“以人為本”的價值準則的引領下,關注人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同時,在日新月異的國家發展形勢下,如果固步自封,必定要被社會所淘汰。
2、閑暇教育有利于人創造性的培養
培養人的創造性,是任何一種教育都不能忽視的核心問題。在提倡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下,閑暇教育的發展可以有效地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相互配合,以此來實現對人的價值潛能的最大挖掘。
閑暇教育的基礎是閑暇時間。對于學生來說,閑暇時間就指課堂學習和正規活動以外的課余時間。盡管我國自1995年5月1日開始每周雙休制度,并從2007年11月9日起將法定節假日總天數由原來的10天增加到11天,然而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學生課業負擔過重,閑暇時間所剩無幾,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般而言,在閑暇時間,人們大都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所做之事,大都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而中小學生階段,正是學生邏輯思維發展并鞏固的時期,如果學生一昧地被限制在課本里、教室里,就會剝奪學生課外探索與實踐的機會。對于孩子來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枯燥乏味地講解,遠不如孩子親自地去感知。如今電視和網絡媒體的發展,也大大剝奪了孩子的閑暇時間,如果早早的就養成“沙發土豆”,那一個民族又何談創新、何談希望。所以發展閑暇教育,改變課堂中單純的理論灌輸方法,幫助學生抵制不良閑暇生活的誘惑,建立正確的閑暇生活方式,以便正確引導學生利用好閑暇時間,發展興趣,是培養創造性的重要途徑。
我國閑暇教育發展較晚,還沒有形成較為系統的閑暇教育體系,在閑暇教育中培養人的創造性還未能引起高度的重視。
1、人們對閑暇教育還存在較多誤解,現有教育觀念不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
人們對于閑暇教育內涵的認識不夠清晰、明確,最典型的觀點是以為閑暇就是自己打發空閑時間,認為閑暇是浪費生命,只有工作才能體現人的價值。就中小學生而言,人們單純地認為閑暇教育就是課后作業輔導、上補習班、上各種輔導機構。這種現象是對閑暇教育的誤讀,勢必造成閑暇教育很難推廣。雖然從前幾年就已經開始流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是大多數孩子的負擔卻是越減越重了,很多孩子的書包甚至多由小型拖運行李箱來代替。孩子每天的作業甚多,原本應有的課余時間被鋪天蓋地的作業迎面壓來,孩子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必然導致扼殺學生應有的探究天性,少了探索發現的樂趣,更別提創造性的培養了。
加之我國現有的教育觀念重視已有知識的傳授,輕視新知識的發現、研究和試授,非要等其完善后才可能進入傳授領域;重視發揚刻苦學習的精神,輕視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重視知識的積累,輕視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的培養;重視以往教育經驗的再實踐,輕視或懼怕打破現有教育模式的均衡;重視學習成績這一表象的優劣,輕視潛在能力的挖掘和激發等[2]。
2、中小學生壓力很大,閑暇時間較少,影響著閑暇教育的正常開展
現在很多家長十分關注孩子的起跑點,就是剛起步的孩子,也要承載很大的壓力,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一些事情。閑暇教育最基礎的構成要素是閑暇時間,閑暇時間就是一個“產房”,只有在這個“產房”里,才能進行閑暇教育。現在的中小學生大都坐在課堂里,一天到晚的念書、寫作業,就連小學生,每天晚上回去寫作業都要寫到9點多,這聽起來多少令人失望,但這就是中國真實小學生生活情景的寫照!本來最具有想象力的群體,最容易發現生活樂趣所在的人卻只會覺得生活枯燥,產生厭學心理就不足為怪了。中學生也是一樣,中學生更敏感,他們最應該培養的是實踐能力,中學課程比較多樣化,孩子的興趣也最容易在這時候去培養,他們需要動手去操作、去發現。可是,他們根本沒有時間,中考的壓力,也許在踏進初中校門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有些令人疲憊。唯一的一點自由時間,還被用來補課。這完全違背了閑暇教育的初始目標,即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樹立人們對閑暇教育的正確認識,充分利用好閑暇時間
目前在我國,由于傳統的價值觀念認為只有在學校通過書本知識的學習和教師的傳授,學生才可以獲得社會經驗和習得文化,所以,閑暇教育還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以至于忽視了閑暇教育對人創造性培養的重要性。所以,教育工作者應當加強理論認識,深刻地了解閑暇教育的內涵及其在培養人創造性方面的重要性。要把閑暇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體系中來,在學校開展閑暇教育課程,向學生傳授科學的閑暇教育內涵和閑暇活動的內容。要做到“寓教于學,寓教于樂”,不斷地更新閑暇教育內容,使其具有時代氣息。
2、拓展閑暇教育實施途徑,進行創造性人才的培養
家長、學校和社會是發展閑暇教育的主體單位,家長要善于捕捉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但并不是強迫他們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家長所需要做的僅僅是鼓勵和引導,為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創造一個相對自由的氛圍。學校是開展閑暇教育的主要載體,它應為學生提供開展多種多樣探究興趣的小組和社團,注重對學生進行閑暇時間的教育指導。社會也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特點,為他們開展閑暇學習和創新實踐提供方便。
隨著閑暇時間的增多,閑暇教育勢在必行。閑暇教育對學生的潛在影響是巨大的,閑暇教育在培養創新型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閑暇教育可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要,滿足學生求知欲與探究欲,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閑暇教育如能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需要,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就可能為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在提倡創新為時代主流的背景下,只要我們倡導充分合理地利用閑暇時間,主動開拓思維,去思考、去動手、去創造,就能增強學生的創造性,實現培養創造型人才的目標。
[1]央廣網.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EB/OL].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1103/t20151103 520379989.shtml.
[2] 盧新.論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
G40
A
2095-3089(2017)27-0252-02
黃苗苗(1993-),女,漢族,河南焦作人,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社會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