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彥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 廣州 510631)
協同環境下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問題及對策
張 彥
(華南師范大學 廣東 廣州 510631)
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方面,我國研究生培養隨著規模的增長,讀而不研,研而不用的問題依舊存在。本文從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環境的視角,分析目前研究生創新創業培養體系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善和解決問題的策略。
協同環境 研究生 創新創業教育
目前,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已經達到世界前列,然而面對規模迅速增長所帶來的教育質量問題也日趨明顯,讀而不研,研而不用的問題依舊存在,尤其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研究生在創新創業的方面的能力趨顯薄弱。研究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包括培養方案、培養體系、評估監控以及培養質量等要素,每個方面環環相扣,相輔相成;既是研究生培養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又是國家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涉及到研究生導師、高校、研究生自身和企業、政府等各方面。因此,從協同環境的視角,深入分析影響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因素,提出促進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議和策略,是目前亟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1、思想觀念固化,培養缺乏針對性
當前,高校在研究生創新創業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思想上顧慮多,擺位不突出,檢查不落實等問題。研究生相對于本科生來說,年齡大、學制短、自我管理意識較強,創業的心態和資源儲備更好。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往往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聚焦在本科生,片面地將本科生創新創業的扶持機制和培養內容復制到研究生當中,或是忽視研究生的創業;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建設滯后,學科邊緣化的問題。
2、培養課程同質化,教育方式方法不足
研究生課程結構不合理,實踐環節缺失,創新創業的課程同質化較為嚴重,很少結合本校本專業的實際情況和研究生導師制等具體制度進行分類教授和指導。有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質量不高,照本宣科,應付學時,并沒有把國際前沿學術發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激發研究生的創新創業靈感。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大多由輔導員或其他學科教師兼任,難以形成專業團隊。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方法不多,方式老套,往往局限在講座、課外活動等形式,與學科專業教育相脫節。
3、評價方式單一化,實踐平臺少
目前研究生創業更多是想法上的創新,執行力不足,創業內容較單一,結合專業知識和研究領域的創業項目偏少,評價方式往往僅限于對師資和可見成果的評價。高校科技創新創業資源并沒有完全向在校研究生開放,社會配套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不足。
4、缺乏服務支撐體系,社會力量參與不足
服務體系是決定創意孵化能否轉變為現實的關鍵。當前,雖然政府出臺了很多優惠措施,但是還未形成完整的社會支撐系統,增加了研究生的創業困難。社會力量是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力量。多方參與的協同育人機制還不完善,沒有能夠吸引社會資源和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投入到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方面。
1、樹立新理念,加強理論體系建設
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研究生的思想教育課程當中,充分利用高校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通過優秀人物事跡的導引,促使研究生樹立正確的創業動機、創業目標、創新方向,促使研究生將創新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路徑。加強學科理論體系建設,組織專家對創新創業工作的中國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實際的精品課程。創業失敗幾率較高,高校應該對這些學生進行及時的心理調試,提供心理咨詢,促使他們有更加健康的心態去看待失敗,看待創業。
2、完善協同育人機制,構建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培養體系
要加大學習借鑒力度,研究通過政府補貼、購買服務、委托管理、合作辦學等方式,引導多種社會力量參與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允許以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參與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加快推進高校轉型工作,重點通過新專業設置、試點推動、示范引領、分類管理等辦法,引導更多高校和專業明確辦學定位、凝練辦學特色、轉變辦學方式,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上來。推進產教融合,發揮行業企業在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中的關鍵作用,學校主要負責招生錄取、培養方案、課程設置、論文指導、政策扶持、導師管理等;企業行業組織及時提供產業和人才信息,提供資金支持,合作共建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基地,支持產學研合作轉化為創新創業成果。
3、搭建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要根據研究生的獨特性和不同類別研究生的特點,構建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推進校內實踐平臺建設,抓好高校專業實驗室、虛擬仿真實驗室、創業實驗室和訓練中心建設,促進實驗教學平臺共享。推進研究生職業素養和能力培養,構建與職業資格相銜接的知識和能力培養機制,鼓勵學院積極吸納和使用社會資源,與企業、實務部門建立長期的合作培養研究生,聯合建立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加快建設一批創業園、科技園、實習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等,為研究生提供足夠數量的實踐鍛煉機會。還要有效發揮創新創業競賽在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4、完善研究生創新創業善評估反饋機制
構建研究生創業全過程的跟蹤培養機制。在研究生創業后或就業后建立跟蹤機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具體詳實地跟蹤他們的就業和創業質量;對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進行評估,可以通過比較分析的方式進行評估,并改進機制;對于一些學校和企業無法解決的問題要積極向上反饋,尋求政府政策和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1]唐利華,方熱軍,蔣竹英.高等農業院校研究生創新創業調查與思考——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研究生教育,2011(7).
[2]胡春平,劉美平,葛寶山. 現階段我國高校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 問題及對策——以吉林大學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2).
[3]李時椿,常建坤,楊怡.大學生創業與高等院校創業教育[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4.
[4]胡瑞,李忠云,陳新忠.系統論視角下研究生教育影響因素探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
[5]馮東東.淺談我國研究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5(13).
G643
A
2095-3089(2017)27-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