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亞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美國高中化學教材中環境教育內容的分析
黎 亞
(牡丹江師范學院 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在化學教材中融入環境教育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環保意識,而且還有助于教學中多維目標的實現。目前,如何更好的在化學教材中編排環境教育內容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問題。在美國高中化學教材《化學:概念與應用》(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中的環境教育內容是以“生活中的化學”、“化學與社會”、“化學工作者”等豐富的欄目形式呈現,而且其該教材中的環境內容不僅具有貼近社會與生活的特點而且還含有大量與環境相關的插圖、習題等內容。
美國高中化學教材 環境教育 編寫特點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已經超過了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圍,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受到了人們普遍的重視。美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了環境教育,召開了著名的“人類環境會議”,并在會上提出了“只有一個地球”的口號,建立了環境保護的觀念[1]。美國主要是通過對環境教育的立法來指導、規范和評估環境教育工作,這是美國環境教育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學習[2]。
《化學:概念與應用》(Chemistry :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是美國高中化學的主流教材,由菲利普等人編著,并在2005年由美國Glencoe公司出版,王祖浩等人于2008年翻譯成中文版,并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共分為上、中、下三冊[3]。這本教材采用了學科中心理論的編排思想,注重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討論與化學相關的生活問題,教材內容具有一定啟發性與指導性[4]。
整套教材,并沒有用專門的章節來介紹環境教育內容,而是在化學知識中以及豐富的欄目中滲透了環境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出美國高中化學教材《Chemistry : Conceptions and Applicants》中含有豐富的環境知識,并且這些知識滲透于正文以及各個欄目之中。本教材通過探討具體的環境問題來進行環境教育,其環境問題主要涉及了垃圾處理、能源節約、資源循環、大氣污染、水污染、金屬腐蝕、電池污染、污水處理、核污染等方面,這些環境問題嚴重影響了人類的利益[5]。因此,本教材選擇這些環境問題作為環境教育的主要脈絡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義的。
1、環境知識貼近社會與生活
環境內容出現較多的欄目是“化學與社會”和“生活中的化學”,可以很好地調動老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以“化學與社會”中的再生玻璃為例,通過回收廢舊玻璃,然后在瀝青中摻入10%的綠色玻璃或混合玻璃,可以用于鋪設路面,還可用來除去污水中的有害成分,同時也節約了生產玻璃的能耗。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玻璃和汽車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用品,是我們很熟悉的東西,利用與生活相關的環境知識可以避免環境教育的空洞。用社會生活內容來充實環境教育,這樣可以提升學生對環境知識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的參與到環境教學活動中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環境價值觀[6]。
2、含有大量有關環境的插圖
該教材給人的最深的印象就是里面包含五彩繽紛的插圖,這些插圖色彩亮麗,而且多數是與環境相關的圖片。例如汽車尾氣的排放、發電廠的熱污染對水生生物的危害、酸雨對森林的破壞等,這些圖片對學生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激發了學生保護環境的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3、采用欄目形式擴展環境知識
該教材的特色就是欄目非常豐富,它們與所在章節的課題內容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同時又滲透著環境內容。例如“化學工作者”中主要對從事化學工作的人的采訪,其中介紹了廢水處理的工作,提倡人們保護環境。“化學與技術”中主要是利用高科技技術來解決環境問題,如便攜式氣相色譜儀與質譜儀連用,能夠分析出造成大氣污染的痕量氣體。使用超高碳鋼幾乎不會有任何的浪費,從而節約了原材料和能源。 “歷史鏈接”中介紹了歷史上的環境問題,提出解決措施,給予后人啟發。這些欄目從不同的角度給學生滲透了環境知識,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綜合性思維。
4、習題滲透大量的環境教育內容
此本教材的每一章都有復習題,其復習題中有大量的環境知識應用題型,例如:(1)為什么說廢舊玻璃對環境的危害要比地上的落葉和食品殘渣嚴重得多?(2)寫一篇關于酸雨對環境的影響的文章,闡述問題的由來、嚴重性以及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問題檢測了學生對環境教育內容的掌握程度,鞏固了本節所學內容,同時也再一次提升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目前我國的教材雖然有著豐富的環境教育內容,但是并不完全符合新課標的規定,教材內容偏重于學生環境科學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對于讓學生獲得正確的環境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關內容在教材中顯得有所不足。而且由于新課程開展的時間不長,環境教育存在著很多現實問題,我國現在關于環境教育缺少最新研究,因此我就美國高中化學教材中的環境教育內容進行了分析,給我國化學教材在環境教育內容的編寫時提供了參考,從而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中化學教材。
[1] 袁東.美國教育體系中的環境教育[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1):26-30.
[2] 何燕寧.美國環境教育情況簡介[J].內蒙古環境保護,2004(4):52-53+56 .
[3] John S. Philips. 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 [M].Glence/ McGraw-Hill copyright. 2005
[4] William P Cunningham. Environmental Science(Six Edition)[M].Mc Uraw Hill. US 2004
[5] 陸真,楊靜. 美國環境教育理念與中學化學教材編寫[J].課程.教材.教法, 2004(2):86-90 .
[6] 徐輝,祝懷新.國際環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G639
A
2095-3089(2017)27-0031-02
黎亞(1991年生),女,漢族,四川巴中市人,在讀研究生,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 化學與化工學院 學科教學(化學)專業,研究方向: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