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宜峰
(寧夏師范學院 寧夏 固原 756000)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潘宜峰
(寧夏師范學院 寧夏 固原 756000)
批判性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缺乏這種思維的培養,學生將老師和書本視作權威,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缺少自己的獨立見解,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至關重要。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批判性思維
1、安全心理環境的創設
首先,教師應該肯定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價值性,才能為學生做好示范,做好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其次,教師應當具備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相關專業知識,對教學策略的運用和教材的使用要有創意、有技巧,這樣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建立和發展;最后,教師應充當致力于鉆研批判性思維的實施,將語文閱讀教學和批判性思維兩者結合起來,使學生慢慢養成批判性思維學習的好習慣。
2、消除學生對權威的迷信心理
要幫助學生樹立不隨意服從別人、不盲目迷信課本的個性思想。對文本的理解應當不拘泥于課本的釋義,要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參考更多正確資料并與實情相結合,進行自主學習理解。
3、培養民主的閱讀學習氛圍
創造無拘無束的融洽的課堂氣氛,讓孩子積極踴躍的參加到課堂討論中來,更有利于學生抒發自我情感和釋放天性。教師要與學生成為朋友,共同學習探索,使學生具備獨立思考,敢于發表個人見解的良好心理品質[1]。
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節課中,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是上海市特級教師萬永富老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其中萬老師提出問題:老師為什么要在標題“碰壁”上加上一個引號呢?學生答:因為那不是真的“碰壁”而是深受反動派的毒害。師問:那么“恍然大悟”怎么解釋?生答:一下子明白過來的意思。師問:明白什么了?生答:明白了為什么伯父的鼻子又扁又平。師問:“我”起初認為伯父的鼻怎么會又扁又平的?生答:“我”起初以為伯父走路不小心真的碰壁了。師問:“我”當時不懂,以為伯父的鼻子又扁又平,是因為碰墻壁碰扁的,所以在座的人聽了以后——學生齊答:哈哈大笑起來。師問:笑這個孩子怎么樣?生答:天真。在這一段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一唱一和,非常自然而默契。“碰壁”為什么要加引號,這一問題很重要,既包含著引號的用法這一語文知識,也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關鍵,很能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
為激發學生批判性思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創設問題假設,為學生提問問題創造條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還應當讓學生說一下提出問題的思考過程,使學生養成先思考、后提問的好習慣。例如在《琥珀》一課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并且找出課文哪里告訴了我們這是塊奇異的琥珀?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找到了問題答案。教師又讓學生自學并要求學生選擇其認為最能體現琥珀奇異的一部分來讀。任務明確后,學生就開始認真讀書了,并且一邊讀書一邊積極思考,這個過程教師來回巡視并不時指導。幾分鐘后,學生積極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說他認為琥珀形成的過程很奇特,另一個同學則認為兩個小動物能完好地躺在琥珀里最奇特。老師繼續提問。同學之間又開始展開熱烈的討論,同時還不忘互幫互助,共同思考,這樣共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程度。把對問題的發現及初步解決的機會交給學生。充分的討論過后,老師請每個小組的代表發言。教師對學生的解答并沒有按照“標準答案”要求學生,而是對學生個人的答案給以必要的肯定與鼓勵,并通過啟發和反問的方式幫助他們一步一步更加深入的解決問題。這個案例中,教師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及時發現并自主挑選問題,并且選擇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互助探究,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誘導其深入思考,積極主動的去尋找因果關系并且成功的解決問題。
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務必要從培養學生問題意識這一層面下手。在閱讀學習中,教師要和學生做朋友,建立一種“對話”的平等關系,為學生提出問題創造條件。教師要起到主導作用,并且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發揮潛能,克服心理障礙[3]。例如《西門豹》一課的教學中,張平南老師緊抓重點,引領學生閱讀質疑,誘導學生進行批判式閱讀,從而達成課時目標。教學開頭,張老師引導學生以第一段為例學習質疑,引導學生找出“田地荒蕪”、“人煙稀少”這些關鍵詞并針對關鍵詞提問,引導學生提出了“荒蕪是什么意思”、“田地為什么會荒蕪”等問題。然后又安排了一次閱讀實踐活動,要求學生針對西門豹老大爺四個問題后所說的話進行質疑,引導學生嘗試質疑策略。最后再次要求學生對段落進行質疑批判,使學生不僅能抓住關鍵詞,還能聯系上下文的對比敘述進行提問,引導學生運用質疑策略。張老師的有序設計本著從理解到嘗試再到運用的理念讓學生憑借對文本的感受和理解,運用批判的眼光去發現問題,表達看法并一起解決問題從而獲得了自己的閱讀體驗。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張老師首先借助啟發式對讀引導學生自主發現這一表達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體驗其中的語言規律并發現其表達方法。然后借助疏導性問讀法引導學生理解句意內容,再提示學生理清內容層次。最后設計創造性表演,用動作表現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張老師特別看重培養學生的閱讀主體意識。在這個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生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參與者,他們不是簡單的接受老師的講解,而是通過自己對作者思想感情的感受、質疑與理解,獲得自己的閱讀體驗。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學生永遠是閱讀的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會質疑釋疑、做好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是教師施教的關鍵和宗旨。
[1]戴紅穩.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提問[J].教學與管理,2006(23).
[2]王水燕.教師的提問必須做到“六點[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3).
G623.2
A
2095-3089(2017)27-00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