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愛飛
(樂清市大荊鎮第三中學 浙江 樂清 325615)
基于科學概念教學的情境創設策略
盧愛飛
(樂清市大荊鎮第三中學 浙江 樂清 325615)
科學概念教學是貫穿了整個初中科學課程,筆者認為在科學概念教學中通過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的直接注意,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提高課堂的效能。本文從創設生活化情境、情味情境、游戲情境入手淺談基于科學概念教學的情境創設策略。
科學概念教學 情境創設 策略
2016年3月我參加了一次七年級的科學教研活動,有幸聽了一節趙老師的公開課《第1節機械運動》,給了我諸多的啟發和反思。
1、教學片段1
師:推動小車,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小車動了嗎?)
生:小車運動了。
師: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小車的位置改變了。
師:你怎么知道小車的位置改變了?
生:……
師:在這固定一面小旗,推動小車,小車動了嗎?你是怎么判斷的?
生:小車原來在小旗旁邊,后來在小旗前面。
師:也就是小車相對于小旗的位置發生了改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空間位置發生了改變,就說這個物體在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教學片段2
師:展示圖片,圖中的白車、藍車、黑車,哪輛車在紅燈的時候運動了,闖紅燈了?
生:黑車。
師:怎么判斷?
生:黑車的位置改變了。
師:怎么改變?你選什么做判斷的標準?
生:原來在白線后面,后來到白線前面;原來在藍車旁邊,后來在藍車前面……
師:也就是和白線的什么發生了改變。
生:距離
師:我們可以通過距離改變知道小車的位置改變。那白車運動了沒有?
生:沒有,白車的位置沒有改變。
師:其實同學們剛才在判斷小車有沒有運動時,都不自覺地選擇了一個標準,如小旗、白線、藍車,根據這些標準判斷小車的位置有沒有改變,從而判斷小車是否運動。判斷物體是靜止還是運動時,被選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參照物的作用是什么?
生:判斷研究對象的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的標準。
3、分析與思考
教師首先通過演示推動小車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判斷小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來挖掘學生關于運動的前概念:“動了就是運動的?不動就是靜止的?”而后引導學生思考“你是怎么判斷小車是運動的?你怎么判斷小車的位置變化了?”,在學生疑慮之時,教師在小車旁固定一面小旗,再次推動小車,讓學生恍然得出“小車相對于小旗的位置改變了”,教師順勢得出“機械運動”的概念——物體空間位置改變了,就說這個物體在做機械運動。教師再展示三車有沒有闖紅燈這又一生活化情境,讓學生明確參照物的作用是判斷研究對象的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的標準。
科學是一門與人們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學科,科學來之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本節課教師精心選擇了小車運動和小車闖紅燈兩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明確了“機械運動”這一科學概念,無疑,在科學概念教學中創設生活化情境,不僅能挖掘學生的前概念,又能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入建構新概念,而不是簡單的機械記憶。
1、教學片段
教師播放影視劇片段坐轎前半段視頻
師:請你判斷轎子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生:轎子是運動的。
師:為什么?
生:因為外面的樹(枝)在倒退。
師:你選什么做參照物?
生:樹枝。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似乎也不是件很難的事情。但事情真的有這么簡單嗎?
師:有沒有同學質疑他的觀點?
生:轎子是靜止的,是樹枝在后退。
師: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來揭開謎底。
教師播放坐轎后半段視頻
師:轎子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你有什么新的看法?
生:轎子是靜止。
師:到底誰錯了呢?
生:都沒錯,一開始選擇樹枝做參照物,轎子相對于樹枝的位置改變了,所以認為轎子是運動,后來選擇地面做參照物,轎子相對于地面的位置沒有改變,所以認為轎子是靜止。
師:轎子相對于樹枝是運動的,相對于地面是靜止的。還有很多的例子都說明,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同一物體運動的描述結果可能不同。這叫做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我們說物體運動還是靜止,都是相對于什么而言的?
生:參照物。
師:接下來誰來歸納下利用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或者靜止的步驟。
生:1、確定研究對象,2、選擇參照物,3、判斷相對位置是否改變。
2、分析與思考
這是一個非常充滿趣味的情境,教師首先播放坐轎視頻的前半段,給學生展示的是轎子在運動,請學生思考轎子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大部分學生認為轎子是運動的?教師再追問“有沒有可能是靜止的”,個別學生認為是有可能的,而大部分學生認為是不可能的,就在大部分學生處于“憤緋”狀態時,教師播放視頻的后半段,鏡頭一轉切換到了攝影師的視角,不是轎子在動,而是人拿著樹枝往后走,營造出了轎子在向前的錯覺。學生就在這一充滿趣味的情境中進一步建構了“機械運動”的概念,理解了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在本節課的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坐轎”這一充滿趣味的情境,老師教有情趣,學生學有興致,這樣的課堂氛圍,自然也就會收到意料之中的高效。
1、教學片段
活動:運氣球
請兩對學生(一對男生,一對女生)上臺進行背對背夾氣球比賽,男生獲勝
師:請男生說說獲獎感言
師:兩個物體保持相對靜止有哪些情況?
2、分析與思考
這一環節正處于一節課的后半節課,此時學生的有意注意已有所降低,教師適時通過游戲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同時再次深入本節的概念教學“機械運動”,進一步明確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并運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分析實際問題。
可見,情境的創設是為教學服務的,合理的情境創設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的建構概念,充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使我們的課堂更具有效性。
[1]初中科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鄭青岳.鄭青岳科學教育講演錄[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11.
[3] 溫·哈倫 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M].年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7.
[4]王耀村 浙江省中小學學科教學建議案例解讀[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6.1.
G632
A
2095-3089(2017)27-0185-02
盧愛飛(1982- ),女,漢族,浙江省樂清市,中一,大學本科,單位:樂清市大荊鎮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