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華
(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鎮新河中學 甘肅 民勤 733399)
農村初中生厭學心理的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
——改善初中生不良心理狀態的策略研究(一)
黃麗華
(甘肅省民勤縣蘇武鎮新河中學 甘肅 民勤 733399)
厭學癥,指學生消極的對待學習,對學習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行為上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遠離學習。厭學癥已成為阻止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厭學癥并非“不治之癥”,只要找到形成 “厭學”的根本原因,積極應對,對癥下藥,學生的厭學情緒就會慢慢減輕,逐漸消失。
厭學 成因 策略
厭學癥,一個令很多家長、老師乃至學生頭痛不已的現象。所謂厭學癥,指學生消極的對待學習,對學習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行為上有意識或無意識地遠離學習。厭學情緒不僅存在于一些學困生,對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有的學生只對某一門學科或某一類活動存在厭學情緒,有的學生則對整個學習活動都存在厭學情緒。厭學癥已成為阻止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厭學情緒若不能及時得到矯正,會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降,行為怪異,不愿去上學,找各種借口請假,甚至逃學,嚴重者會導致學生輟學。很多家長和老師面對學生的厭學情緒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其實厭學癥并非“不治之癥”,只要找到形成 “厭學”的根本原因,積極應對,對癥下藥,學生的厭學情緒就會慢慢減輕,逐漸消失。
厭學癥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主觀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下面筆者就以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來分析一下農村初中生厭學癥形成的一些主要原因及在教學過程采取的一些有效的應對策略。
有的孩子比較懶惰,缺乏毅力,不能吃苦,而學習又是一件比較苦燥的事情,有的同學剛開始對學習挺有興趣的,過一段時間就堅持不下去了,從而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有的學生則比較貪玩,自制力較差,上課時在老師的監控下還能比較投入,只要一離開老師和家長,就會因玩而耽誤學習,從而變得不愛學習。也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比較認真,但由于學習方法不得當,雖然很努力,但成績很難得到提高,長此以往,就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厭學情緒也隨之而來。還有一些學生偏科現象較為嚴重,對某一門或幾門學科不感興趣,上課時不喜歡聽老師講,下課也不愿意去完成作業,從而對這一門或幾門課程產生厭學情緒。
農村大部分家長都因各種原因而最終沒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大學,沒能從事理想的工作,從而把自己的“大學夢”寄托在了自己的子女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他們能走出“農門”,闖出一片新天地,完成自己今生無法實現的夢想,從而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強制、逼迫他們去學習,面對超過自己所能承受的壓力,有很多學生就漸漸產生了厭學情緒。還有的家庭恰恰相反,由于忙于生計,對孩子疏于管理,學生在學習上不夠重視,學習成績也不夠理想,從而厭煩學習。無論城鎮還是農村,現在絕大部分的家庭孩子都較少,還有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對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頂在頭上怕嚇了”,寵愛有加,過分溺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很任性,不服管教,怕吃苦,使得學習成績不理想,因而產生厭學情緒。另外,農村的大部分家長學識較低,不懂教育方法,對孩子的管理簡單、粗暴,使學生不能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國教育界開始涌動起聲勢浩大的素質教育熱潮,幾十年過去了,素質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由于中考和高考制度的不夠完善,教師業績評價制度的不夠合理,使得部分學校和老師“唯分是舉”,使學生的學習負擔過于繁重,學生疲于應付,而其他的興趣愛好又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學生的價值不能充分得到體現,從而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有一部分老師在教學中,方法不夠新穎,不太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使學生對此不能產生興趣,也有一部分老師面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失誤不能做出準確的評價,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獲得成就感,從而對此學科不感興趣。
不論是城鎮還是鄉村,學校的周圍總會出現一些網吧、游戲廳,而網吧和游戲廳的老板們往往為了盈利,不限制未成年人入內,這就導致有的學生利用放學、節假日的時間去玩游戲,有時甚至會逃學去玩,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針對以上種種狀況,教師在教學中應多加留意,采取有效的方法,糾正學生的厭學思想。
第一、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采用心理輔導、個別交流等形式,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生的自制力,使學生從自身出發,克服厭學情緒。
第二、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轉變家長的一些錯誤觀念,改變家長的不當做法,使學生在家庭受到積極正確的影響。
第三、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通過培訓、學習等方式,使教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使教師的課堂生動有趣,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不再“望學卻步”。
第四、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不同方面都能有所發展,讓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從而使學生愛上學校,愛上學習。
第五、通過各種渠道與網吧、游戲廳進行交涉,還學生一個安全、文明的學習環境。
厭學心理的形成原因一般都不是單一的,要想使這種心理得到很好的改善,教師必須從多方面了解厭學心理的成因,然后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 ,才能使厭學心理得到糾正,從而慢慢消除。
[1]陳銘揚.淺析中學生逃學現象[J].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5: 59-60.
[2]李會銀.論小學生不良心理及其矯正[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21.
課題立項號:WW[2016]GH151
G444
A
2095-3089(2017)27-02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