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君+鄧卉+趙國安+梁輝
人物簡介:
韋貴康,現為廣西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社會職務有: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主席、世界中醫骨科聯合會資深主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獎終評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評審專家等。由他發起成立的廣西國際手法醫學協會與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在世界各地組織并主持2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曾到亞、歐、美等洲20多個國家與地區講學及進行學術交流,在國內外有較大學術影響。他發表醫學論文105篇,獲國家專利3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項,是“手法治療頸椎性血壓異常”“脊柱曲度變化與頸肩腰背痛關系”“整脊病損整治36法”“脊柱相關疾病中醫診療技術”“韋氏奇穴與奇術”“陰陽五行手法的開發與在脊柱病損應用”“痛安湯臨床應用”“子午流注原理在手法中應用” 等科研成果負責人與技術持有人。主編有《中國手法診治大全》《實用中醫骨傷科學》《脊柱相關疾病學》《養骨能救命》等16部著作。作為主導師,他培養碩士生105人、博士生8人、博士后2人,被評為八桂名師、桂派中醫大師、全國骨傷名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7年被授予第三批“國醫大師”光榮稱號。

“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我國著名中醫骨科專家、原上海中醫藥大學校長施杞每次與摯友韋貴康相聚,總會念起唐代詩人杜荀鶴的這首名句——韋貴康,既是施教授一生同道,更是廣西中醫骨科的頂梁柱,他們一起為我國的中醫藥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丁酉年初夏時節,為表彰這些德高望重、醫術精湛的名醫名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局決定,授予30位同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韋貴康載譽而歸,廣西中醫藥大學校長唐農自豪地說:“韋貴康教授當選‘國醫大師,是眾望所歸,是廣西中醫藥大學的驕傲,也是中醫藥界乃至整個廣西的驕傲。”
79歲高齡的韋貴康,精神矍鑠,思維敏捷,作為廣西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在52年的行醫生涯中,先后治療了30多萬人次的骨傷科病患者。
艱難成長路上:我一定要學醫濟世救人
廣西南寧市賓陽縣原高田鄉新陽村,依山起勢,風光清秀,1938年,村里小有名氣的秀才和民間醫生韋富田之妻誕下一名男嬰,為保孩子平安成長,起名為“貴康”,四年后,韋家再育一女“貴容”,一家四口人其樂融融。
韋貴康的美好童年在父親肺結核去世后,畫上句號。時年29歲的母親謝絕親朋好友“改嫁”的提議,毅然獨自扛起養育四歲兒子和不滿一歲女兒及年邁公婆的重擔,白天下地干農活重活,晚上給全家老小縫補衣裳,還用一雙巧手破開滿山翠竹剖成細細竹篾,編筐編籮換取生活費,編出兒女的前程圖景、編出一家人的溫飽生活,讓各種閑言碎語、困苦煎熬化作全村人的敬服與尊重,也讓韋貴康兄妹平安成長。
1946年,韋家的飯桌出現一碗肉湯和一個雞蛋,這是一家人過年才能吃上的美食,母親拿出新布衣、布書包和新布鞋,囑咐兒子吃飯后到南華小學,正式成為一名學生,韋貴康高興得跳起來。送兒上學前,母親叮囑孩子:“做人要做正直人,求人不如先求自己。”第一個學期,韋貴康天天穿著新布鞋上學堂,到冬天時鞋底磨破了,但韋貴康不想告訴母親,因為母親每天忙忙碌碌已經很累了。第二個學期開學,韋貴康仍舊穿著母親做的新布鞋出門,但走到母親看不到的地方,他就脫下布鞋,光腳前行。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無論是烈日炎炎的夏季,還是天寒地凍的冬天,韋貴康常常打赤腳走在崎嶇山道上。
1952年,韋貴康與堂哥同時以優異成績考入賓陽縣昆侖中學讀書,從家里到學校的彎彎20公里山路上,兄弟倆結伴同行,互相探討學業,互相鼓勵成長,天有不測風云,初中二年級時,堂哥因一場感冒引發嚴重肺炎并發心衰,不幸離世,全家人十分哀傷,母親痛心地告訴韋貴康:“沒想到,你堂哥和你父親患一樣的肺部疾病,過早地走了。”
父親和堂哥過早病逝,讓韋貴康精神不振,引發頭痛,母親生怕他再有閃失,堅決讓兒子休學回家,韋貴康一邊養病,一邊幫母親下地干活,砍竹編筐,還跟隨一位民間拳師練習散打以強身健體,學會的“大拇指硬功”竟為日后他施行“手法治療脊柱相關疾病”打下基礎。
休學到生產隊的一年時間,韋貴康把對父親和堂哥的思念和痛苦化作動力,立志刻苦讀書,力爭考上大學的醫學專業,成為能救治親人、幫助鄉親、幫助天下人的好醫生。1956年,韋貴康考上了賓陽中學,在大堂哥貴寶和妹妹貴容的資助下讀完高中課程,并被學校和縣里保送到南寧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就讀。然而,一年之后,因國家經濟困難,南寧大學停辦,韋貴康沒有氣餒,繼續溫習,他回憶道:“學校停辦反而給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我一定要學醫濟世救人。”

1959年,韋貴康如愿考入廣西中醫專科學校(廣西中醫學院前身,2012年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學習中醫專業。為了掙到學費,韋貴康堅持勤工儉學,經常在課余時間到南寧火車站拉煤,補助生活費用,同時,他刻苦用功學習,成績出類拔萃,深深打動了樊茂春校長和其他老師,一年后,韋貴康經過嚴格考試,被保送到全國第一所中醫骨傷科大學——河南平樂正骨學院學習,攻讀中醫本科骨傷科專業,師從郭氏祖傳正骨醫術第五代傳人高云峰,得到具有“中西醫結合創傷之父”美譽的、著名骨科專家尚天裕的指導,向新醫正骨療法創始人馮天有教授學習手法技術,向胡清潭教授學過“人工關節轉換術”等西醫的新技術療法,又向民間骨傷科專家梁錫恩拜師學藝學習開放性骨折、破傷風、骨折后遺癥的獨特療法,并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精髓……從醫路上,韋貴康不斷求學、不斷探索。
名醫成長路上:我一定要創新妙手回春
1964年,韋貴康從河南平樂正骨學院畢業,主動要求分配到廣西中醫學院(現更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工作,擔任中醫骨科教師,并兼任附屬醫院骨科醫生,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韋貴康熟練掌握“中西醫結合小夾板治療骨折新療法”“旋轉復位手法治療脊柱病損”等技術。1975年,原國家衛生部舉辦第二屆“全國中西結合治療骨關節損傷學習班”,韋貴康赴京參加研習“新醫正骨療法”,在中國民航醫院門診進修實習期間,他有一番“奇遇”——
在上世紀70年代,合并高血壓的頸椎病曾經是旋轉復位手法治療禁區,因為頸椎是人體脆弱部位,醫療界對手法治療頸椎病十分謹慎。一天,一位患有頸椎痛和高血壓的患者來看病,提出強烈要求:“醫生,您就幫我治療一下頸椎痛,其他的不用管!”
看到患者難受的模樣,韋貴康心里被觸動了,他想:“我一定要敢于創新,妙手回春,解決病人的痛苦。”他大膽地給患者做了旋轉復位手法治療,并約定3天之后復診,韋貴康等到第5天,等來這位患者的感謝信,轟動了整個學習班。
這個創新的、突破性的治療個案,促使韋貴康在臨床實踐中特別注意觀察伴有血壓異常的頸椎病手法治療影響,陸續治愈了數十例血壓異常的頸椎病患者。
經進一步研究,韋貴康與同事們發現,頸椎病血壓異常的發病原理主要是外傷或勞損(包括慢性損傷),使頸椎輕度移位或肌痙攣或炎癥等局部改變刺激頸交感神經節,其支配的腦內血管運動中樞或上肢血管功能紊亂造成中樞性或外周性的血壓異常。有調查數據顯示:96.6%的坐班族頸椎有問題。頸椎疾患是屬于常見、多發的疾病,并呈現年輕化、城鎮化發展趨勢,且癥狀向多而復雜變化。
經過近8年的艱苦探索,韋貴康與同事們的“手法治療頸椎性血壓異常”成果通過省級技術鑒定,獲廣西科學技術成果獎。其進一步的研究成果“旋轉復位手法與治療頸椎性血壓異常療效研究”在1991年獲國家“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并被推廣至國內外,解除了眾多患者的痛苦。
手法治療頸椎性血壓異常的成功,為研究脊柱相關疾病打開了一個突破口。隨后,韋貴康與同事們一起,運用手法治愈了一批脊柱損傷引起的頭暈、頭痛、視力障礙、失眠、心律異常、低熱、排尿異常、顱腦損傷并頸椎損傷后綜合征、產后損傷性腰腿痛等病癥。此類病癥被稱為“脊柱相關疾病”。最終,“手法治療脊柱相關疾病”延伸出了“脊柱整治三十六法”與“韋氏奇穴”等系統手法,創新脊柱相關疾病理論,提出“脊督一體論”“脊柱六不通病機”和“六通治則”,發明“移動式脊柱均衡牽引架”“脊髓康”“痛安湯”,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老年退行性骨關節炎、頸性高血壓等疾病療效卓著,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
在此基礎上,韋貴康編著《脊柱相關疾病學》及《中國手法診治大全》《實用中醫骨傷科學》等著作26部,先后在國內外出版發行,發表論文166篇,獲專利3項,省部級成果6項,主持或指導課題31項,獲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廣西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一個出色的好醫生,要有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的真誠愛心,不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醫療技術水平,而且還要想方設法減輕病人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在這個思路的指導下,韋貴康創立了獨特的“韋氏手法”,應用脊柱力學平衡原理,定位、定向、定量操作,具有“穩、準、輕、巧、透”的特點,在治療患者時,他的雙手如同長了眼睛,在患者身上一點一按,病根在哪,椎節往哪個方向錯位,都能摸個八九不離十,一推一扳,能快速正骨復位,療效顯著,在廣西各級醫療機構得到廣泛推廣,韋貴康成為八桂中醫骨傷流派開拓者與第一代學術帶頭人。
在廣西中醫學院工作的數十年時光,韋貴康先后任廣西中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現改名為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院長、廣西中醫學院院長、骨傷科研究所所長。現為廣西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博士后導師。
52年來,韋貴康診治國內外患者達30多萬人次,治愈率達85%以上;應用其團隊創新成果的國內外醫療單位、診治機構達100多家,診治患者達200多萬人次。
作為資深保健專家,韋貴康擅長運用中醫手法治療骨傷科疑難雜癥,多次受邀為中央、省部級領導,港澳臺地區政要以及外國政要診治疾病,其獨創的“韋氏正骨脊柱整治系列手法”充分展現了中醫自然療法的顯著療效,受到國內外同行的推崇,中央電視臺、阿拉伯半島電視臺和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的多家媒體多次對其診療技術進行專題報道。如今韋貴康已年近八旬,一周仍然堅持出診6個半天,還經常開展義診,為困難群眾提供免費手法治療。
憑著多年來教學、醫學的卓越成就,韋貴康被評為八桂名師、桂派中醫大師、全國骨傷名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并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7年被授予第三批“國醫大師”榮譽稱號。
中國中醫骨傷科學會會長、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評審委員、第二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班導師施杞教授在一篇文章中說:“韋貴康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醫骨傷專家、學科帶頭人。他博采眾長,茹古涵今,學淵術高,其在脊柱相關疾病及手法研究方面頗具開拓創新、獨樹一幟的精神,尤為業界所推崇。”
杏林傳道路上:我一定要把畢生所學傳向四方
多年來,韋貴康曾到亞、歐、美等洲20多個國家與地區講學及進行學術交流,在國內外有較大學術影響。他發表醫學論文105篇,獲國家專利3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6項,是“手法治療頸椎性血壓異常”“脊柱曲度變化與頸肩腰背痛關系”“整脊病損整治36法”“脊柱相關疾病中醫診療技術”“韋氏奇穴與奇術”“陰陽五行手法的開法與在脊柱病損應用”“痛安湯臨床應用”“子午流注原理在手法中應用” 等科研成果負責人與技術持有人,成為杰出的中醫骨傷教育家,先后在廣西中醫學院創建了骨傷專業、骨傷研究所和附院骨傷科,授課學生3萬多人,培養了碩士和博士100余人,其中黃有榮、周紅海、黃俊卿等已成為國內著名中醫骨傷專家,其所創立的事業薪火相傳、蓬勃發展,他說:“我一定要把畢生所學傳授學生。”
在擔任廣西中醫學院院長的10年間,韋貴康高度重視傳統中醫的教學及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大力推進中醫教育改革,開展博士研究生培養,強化“院系合一”的教學模式,深入挖掘整理壯族醫藥,創建兩所三甲醫院,創立“百年樂”品牌,促進了中醫藥高等教育和民族地區醫藥衛生事業的振興發展。
為讓中醫藥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韋貴康創立廣西國際手法醫學協會、世界手法醫學聯合會,在海內外影響深遠。從上世紀80年代起,他在世界各地組織召開國際手法醫學學術會議24次,參會人員1萬多人次,在世界各地推廣中醫傳統手法,致力于在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鄰近國家的醫療與學術傳播,并與其他教授合作傳帶香港及國外中醫骨傷科碩士生、博士生共79人,如香港醫管局中醫藥管理委員會中醫組主席黃杰、新加坡中華醫學會會長丘德興等,在東南亞形成“廣西正骨脊柱整治手法流派”。作為先行者與推動者,他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醫藥領域的交流合作,實現中央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開創中醫藥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做出了卓越貢獻。
由韋貴康和李桂文教授創建的瑞康醫院骨傷科,如今已成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是廣西規模最大的骨科診療中心之一,廣泛開展中西醫結合診療技術,治療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癥。其中“韋氏整脊療法”治療脊柱相關疾病名揚四海,在東南亞國家形成了“韋氏手法流派”,他要求醫生對人體正常筋骨的結構關系了解,“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心,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回顧自己的從醫經歷,韋貴康說:“能夠把自己的專長變為一個資源反饋社會,將這一輩子最寶貴的時光獻給中醫事業,我無悔無怨。”
廣西中醫藥大學創建于1934年,1956年恢復辦學,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中唯一獨立建制的高等中醫藥院校,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到該校調研時專程看望慰問了韋貴康、黃瑾明等中醫藥老教授、老專家,對他們為廣西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并指出,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不僅能有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也是建設健康廣西、實現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希望各位老教授、老專家繼續發揮專長,在服務百姓健康的同時,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醫藥文化,努力為廣西培養更多優秀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人才。
韋貴康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當前,我國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我想沿著這個宏偉的旅程,把中醫推介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讓中醫的神奇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