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洪輝
【摘 要】相對于基礎教育而言,特殊教育更側重于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必須把能力培養放在突出的位置并落實和體現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本文就特殊教育如何提高聽障學生審美情趣及綜合職業能力進行論述。
【關鍵詞】特殊教育 聽障學生 審美情趣 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071-01
聽障學生,其實就是聽覺障礙的學生。平常人們總習慣將既聽不見,又不會說話的人稱做“聾啞人”、“聾子”、“啞巴”。而在醫學、聽力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等領域,其專業術語稱為“聽覺障礙”、“耳聾”、“重聽”、“聽力殘疾”等。聽覺障礙與聽力殘疾意思相同。根據聽力的損失程度的輕重,醫學上把聽力損失程度重的稱為“耳聾”,聽力損失程度輕的稱為“重聽”,并且只要是聽覺系統傳音部分、感音部分或兩部分發生了病變,出現聽力喪失或聽力減退的癥狀,我們對其可統稱為“耳聾” 。一般說來,生活在一個充滿著美好事物的世界里,大家隨時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身邊各種美的事物進行鑒別、分析、品評和欣賞等審美活動。人們還會通過言語自由地與他人交流審美心得,在品評美和鑒賞美的過程中加深對美的認識,提升審美品位,建立健康積極的審美觀并用以指導日常的審美活動,形成審美活動的良性循環。
一、聽障學生的界定
耳聾,也可稱聽力障礙或聽力殘疾。所謂聽力障礙是指聽力分析器某一部位發生病變或損傷,導致聽覺功能減退或喪失,造成言語交往困難。這里的言語交往是指有聲言語交往,并非手語交往。因此,聽力障礙者或聾人是指由于聽力障礙,而不能使用或者難以使用有聲言語進行交往的人。聽障學生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聽力嚴重受損或喪失,以致聽不清或聽不到聲音,不能通過自然聲音符號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學生。
二、影響特殊教育聽障學生審美情趣與綜合素質的因素
(一)教師因素。聾校教師在聽障學生社會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而獨特的角色,作為教師,他們要教書育人,傳播知識。但是,聾校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有思想、有感情、卻難以與健聽人正常交往的耳聾學生。教師必須承擔家庭社會化沒有完成的部分任務,又必須承擔使聽障學生充分社會化,從而引領聽障學生獨立走進社會的任務。
(二)同學因素。聽障學生在學校里接觸最多的是同學,他們相互之間形成的群體也被稱為“同伴群體”。聽障學生之間均有語言交往障礙這一背景,但是他們在聾校里可以利用共同理解的語言進行各種交流,這一交流過程就是同伴社會化。有人認為,聾校里同學對聽障學生社會化的影響甚至要超過教師的影響。
三、特殊教育聽障學生審美情趣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加強學生的審美教育。情感是審美教育的核心,它在審美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美與情有著不解之緣,只有當人們對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體驗時,才會產生對美的愛,對真理的追求,才有可能有美的創造。在聽障學生的情感教育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行為模式、實踐行為方法和體驗行為結果的教育思路,使他們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使聽障學生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對生活有美好的追求,進而形成高尚的情操。人的意志可以控制和調節情緒、情感。一般說來,意志堅強者,就會使自己成為情感的主人;反之,意志薄弱者,就會使自己成為情感的奴隸。人的生活總是與一定的情感體驗相聯系的,人們不是被這種情感所占有,就是被那種情感所占有;不是被健康有益的情感所充實,就是被不健康的有害情感所戕害。所以,聾校教育工作者必須鍛煉聽障學生堅強的意志,以健全他們的情感生活。因為他們只有意志堅強,才能做到:利用積極的情感去克服消極的情感;利用高尚的情感去替代庸俗的情感;增強自我克制能力,抵御各種消極情緒的誘因;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不必要的感染 。
(二)言傳身教,以行育情。認識來源于實踐,人的情感是伴隨認識而產生的,就是說,情感是在實踐中產生、發展、形成,并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實踐活動是情感的基礎、源泉,又是改變舊情感、鞏固新情感的途徑、手段。在實踐活動中,聾校教師的一切行為都將成為聽障學生的楷模。教師的思想、道德情操、言談舉止以及對事物的態度,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聽障學生模仿能力極強,因此作為聾校教師,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行育情就顯得更為重要了。教師必須處處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應該做到;凡是要求學生去做的事情,教師要身先士卒。只有這樣,才能有說服力,才能感染學生,熏陶學生,教育學生 。
(三)參與美術活動。因為失聰,視覺成了聽障學生感受世界、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欣賞美術作品、用畫畫來表達思想情感是聽障學生幾乎都有的興趣。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指導聽障學生認識與鑒賞美術作品,引導他們透過表面的線條與色彩組合形成的生活畫面,進入美術作品所展現或蘊含著的美好的感情圖景和感情世界,使其暫時脫離現實世界的喧囂,沐浴于美的情感浪花,凈化心靈,美化心靈,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與美術作品所蘊含著的美的感情世界融為一體。另一方面,聽障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時,他們其實也是在用色彩和線條來述說自己的審美理想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些聽障學生們參與的美術活動,無疑是有助于他們陶冶思想情操、美化個人情感世界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
四、結論
聽障人認知的空間是狹窄的,關于聽障學生特殊教學的經驗還有待于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