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信
【摘 要】林業的發展,關系到社會經濟建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加強林業的建設與革新將會帶來全新的,更具有時代發展理念的作用。林業在經濟結構與環境建造上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針對林業的發展現狀,只有加強林木的栽培質量與數量,擴展林業的生產結構與模式,引進先進的林木栽培技術,才能為林業的未來發展打開廣闊道路。本研究就林業樹木的栽培技術的重點與改進措施進行探究與思考,旨在將林業樹木栽培行業推向一個新的臺階,進而推動林業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林業樹木 栽培技術 探究
【中圖分類號】S7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081-01
隨著我國生態文明的發展,我國農業、林業部也推出了諸多退耕還林、新能源開發等政治法規來保護森林資源的再造和發展。就林業樹木栽培技術進行探討,以供參考。
一、做好準備工作
在種植前首先做好對應的完善工作,提前考察好地形和栽培地的土質,警慎選擇樹苗,在選好的地形上做好抗旱防洪工作,時刻保持樹苗的水分處于一個良好的狀態,時常清理栽培地的雜草、垃圾等雜物,勘察土質情況,適時給樹木施肥;栽培地選擇質量好的熟土,如果土壤條件不足,及時添加綠化有機肥料;為了確保樹齡、胸徑和高度等指標達到要求,在準備樹木時根據要求選擇對應的樹種。再如:修筑對應斜度的排水溝,清除種植位置的石塊、垃圾與雜物等;泥土的準備要求要盡可能的選用質量較好的熟土,如果無條件,則需要準時補加滅菌殺蟲劑與肥料;樹木準備需要按照計劃需求選用相對應的樹種,要求達到樹齡、直徑、樹冠和高度等參數,保證符合計劃的需求。
二、充分了解林地環境
林區建設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加快,也步入一個全新的高速發展階段,這對林區樹木栽培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傳統林區樹木栽種技術與林區整體管理都表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死板單一的栽種結構也使得林區樹木在生產品質與生產數量上都進步緩慢。因地制宜的理念對于廣大林區管理者與林業研究人員來說,提升了林區栽培制度的靈活性,能夠幫助管理者實施更加適合自身發展特點的林木栽種方案,能夠根據林區當地的產業結構與自然環境使林木的生長品質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地制宜的另一層面,還體現在對當地林木種類的保留,不會對現有結構造成較大沖擊。不同的樹木對于環境有著自己的適應條件,林業種植適合的地形、土壤狀況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PH指數介于7左右和礦物質含量較為豐富的區域是大多數林木最佳的栽種所在地。但是目前在我國,很多地域都存在土壤過酸化或過堿化的情況,對于酸堿度不達標的地區來說,選擇一些肥料進行中和是一種不錯的方法。樹木種植的區域周圍,應盡量挑選沒有雜物和大塊巖石的區域,同時要做好特殊氣候的應急處理方案。與此同時,挑選相對熟悉和了解的地方進行栽培為最佳,對于不熟悉的地方必須事先做好勘探工作。
三、積極研發先進林木栽培技術
對于林木栽培技術的研究,不局限于現有技術結構的完善,還應該加大對林木栽培先進技術的研究、引進與實踐。現有的嫁接技術、無土栽培技術等,在先進實驗設備與成熟生態技術的支持下,已經初具規模。并且,從其效果來看,先進林木栽培技術能夠實現大幅度的林木數量與質量提升,長遠來看,先進林木栽培技術的引進和研發將帶領林區樹木栽種走向一個全新的未來。
四、注重病蟲害防治
現如今,我國樹木遭蟲害破壞嚴重,比如金龜子、天牛、木虱等,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木虱;樹木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白粉病等,為預防這些病毒破壞樹木生長,應使用殺蟲劑、介特靈來防護。在防蟲上需注意:首先,使用高效農藥處理害蟲要在使用前進行稀釋。然后,定期觀察樹木,及時發現問題并在第一時間去解決。最后,定期處理樹木的枯枝和落葉,防止害蟲隱藏,也可通過修剪樹枝來防治蟲害。 林業樹木由于特有的覆蓋面廣的特點,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政策,有關工作人員應當在樹木種植之前對種植地區的周圍環境進行分析調查,并根據客觀情況制定相應的病蟲害防治計劃,采取隔離措施,防止苗種感染病蟲害。在苗種選擇上,應選種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植株,并對其進行預防處理。在種植過程中,注意對種植技術、種植方式的管理和控制,盡量保證植株不受病蟲害的侵擾。同時,相關種植人員和科研人員可對病蟲害防治藥物進行創新研究,參考病蟲害發生情況和原因,盡量采用更加有效的新型藥物。
五、保證樹的形狀
樹木栽培過程中,嚴格根據樹木的習性、特點以及規律修剪枝丫等,將一些病根、壞根以及多余的枝條剪掉,保證營養需求,使其可以更好、更快的生長。特別要將新萌發的樹梢和葉片去掉,一般情況下只需修剪樹下的壞、病根,樹上修剪不能超過樹冠的1/4,時刻保持樹木的形狀以及樹木的長度和主根系長度相差無幾,確保根部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
六、科學改良土質
在實行林業樹木栽種之時,要依據樹木的類型、栽種的需要和樹木的土球大小實施開挖。需要按照樹木的種類,預計其成長半徑,留足成長空間,以便于其采光與生長。在正常情況下,樹坑的深度應該超出土球高度約30厘米,直徑應該寬于土球直徑約50厘米,不同種類的樹木還需要根據當地環境與栽種的具體需求而定。此外,假如條件準許,務必對土的質量進行化學分析,根據檢測的泥土的情況,判定是不是補加肥料、滅菌及外運泥土等等。
綜上所述,樹木的生長是需要工作人員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才能得以保證。林業樹木栽培過程中,不僅需要工作人員精心的呵護和照料,。同時需要科學的管理思維和方法,積極做好林業樹木的栽培以及后續培育。只有多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才能保證林木的健康生長,使得林業資源更好的造福我們,同時營造一個綠色美麗的外部環境。雖然這條道路十分的曲折,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但是相信在各方面工作穩步推進的過程中,我們的目標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王慶剛,淺議園林栽培的主要技術 [J];四川水泥;2010
[2]祁濤,淺談園林工程樹木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中國園藝文摘;2008
[3]王吉華,淺析林業栽培技術的幾點方法[J];農技服務;2013
[4]張開封,林業的栽培技[J].林業科學,2010(05).
[5]金明烈,林業樹木栽培技術研究[J].林業水利,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