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139-01
數學教學中,書面作業是無可非議的。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方法和技能的獲得,以及學生智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離不開作業這一基本活動形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的成效與練習的成效有很大的關聯。只有練習的設計和組織,這兩個方面相輔相承,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才能實現課堂練習有效、高效。
一、作業設計要有創新性
創新性思維對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創新性思維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依靠練習來完成。所以,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注意作業的創新性,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比如,可以布置一題多解的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利用逆向思維題目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拓展學生的思路。多種形式的思考性作業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組織同學們購買課外教輔《小學數學》時,我給同學們出了這樣一道題:“六一”兒童節期間,書店搞促銷活動。兒童書店所有圖書七折銷售。新華書店圖書“買四送一”。假如某班要買30本《小學數學》,大家算一算到哪家書店買更便宜?這一題的解題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可以用假設法,假設每一本書的價格是固定的一個數值,計算出在兩家書店購買的價格,最后再進行比較;也可以將打七折看做是只花了30x0.7=21(本)書的價錢,而將買四送一看作只花了30-30x1/4=22.5(本)書的價錢,這樣一比較,最便宜的選擇自然而然就出來了。本題還有多種解法,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從這一題我們可以看出,這種具有思考性的作業題,給學生提供了非常開闊的解題思路,有些學生甚至將幾種解題方法都驗算一遍,提高了思維的開闊性與靈活性。
二、作業要有層次性
要根據學生學情設計數學作業。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全班同學布置的作業是一樣的,這樣雖然易于批改、評講,但是容易造成成績優異的學生完成得太輕松,浪費了時間又得不到鍛煉;成績較差的學生反而完成不了,被搞得暈頭轉向,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樣的作業既達不到鍛煉學生的能力和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又抑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和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區別對待不同水平的學生,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差異化地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讓后進生強化基礎、中等生鞏固課堂、尖子生拓展思維。這樣,所有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鍛煉,教學水平自然會得到提高。
三、作業要講究“操作”性
凡是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學生學起來會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學越愛學。豐富多彩的數學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直觀有趣材料,只要精心設計,就會使數學作業的內容趣味無窮。
例如:教學“認識小數”后,布置學生: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點的數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游戲。①同桌合作,任意取出兩個數字和一個小數點,組成一個小數,讀一讀。②同桌合作,任意取3個數字和一個小數點,你能組合成不同的小數嗎?試一試。看誰組成的小數大。這樣的作業學生樂于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造力。
四、作業要有“趣味”性
興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饒有興趣的作業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去完成。趣味性要體現出題型多樣,方式新穎,內容有創造性。讓學生感受到作業內容和形式的豐富多采,使之情緒高昂,樂于思考,從而感受到做作業的樂趣。帶著好的心情做作業,思維更活躍,反應更靈敏,何樂而不為呢?
五、作業要具有“思考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學生的各種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的發展,要靠練習來促進。因此,設計練習時應注意練習的思考性,讓學生在做題中發展思維。如可以通過設計一題多變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幫助學生克服在分析解題過程中的思維定勢、機械模仿、死記硬背解題方法的不良習慣,提高解題能力;可以設計一題多解、逆向思維題來拓寬學生思路,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發展學生智力。
六、作業批改要“策略化”
我們可以采取客觀評價與鼓勵上進相結合的批改策略。當學生通過努力,在作業的某些方面有所進步時,或者在特殊困難面前沒有退縮,能照常完成作業時,就可以不失時機地適當抬高評價等級,對他們進行鼓勵,使其體會到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快樂,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1.鼓勵上進。一篇好的作業是多種指標的綜合體現。如果只注重解答結果正確與否的評價,就不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利于他們各種素質的全面發展。為了便于學生了解自己作業的成敗優劣,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我們可以采取分項評價的批改策略。例如,有的教師設計了分三項評判等級的批改方法:“A”代表“雙基”評價。主要看解題過程中,依據是否合理,步驟是否完整,結果是否正確;“B”代表書面評價。主要看所用文字、符號(包括標點符號)、圖形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整潔,作業格式是否規范;“C”代表創新評價。主要看解題思路和表達方式是否清晰簡捷,具有獨創性,有無超額完成作業的情況。也有的教師采取星星制,5星代表結果正確,代表字跡美觀,表示解題思維高。
2.一題多改。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學生難以一次使作業達到較高水平,得到自己滿意的等級。為了調動這類學生進一步改進作業質量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取一題多改,逐次提高等級的批改策略。當作業發給學生以后,如果他們能夠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或者補充更好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視情況給以提高等級。為了增強實效,教師還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時,加些針對性、啟發性、鼓勵性的眉批。
作業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關系到學生知識的理解記憶、思維的方式方法、能力的實際運用等各個方面。如果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能兼顧作業的趣味性、思考性、開放性、操作性,就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培養數學素養,擴展思維方式,提高實踐能力,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