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應靜
【摘 要】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高中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本文將主要探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困境與出路。
【關鍵詞】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課 困境 出路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01-01
心理健康教育課就是指“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社會需要,有目的地對學生施加指導,旨在促進其更有效地適應學校學習和社會生活的一種教育?!蹦康脑谟谔岣邔W生心理素質,培養學生的情感意志品質,幫助學生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學會調試自己的情緒,以保證有效地、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健全完善的人格[1]。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困境
(一)教學模式單一
部分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校,多數教師不懂得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只是機械地套用傳統學科的課程教學模式,導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過程成為純粹的心理學知識學習過程。在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中,教學時間是由教師決定和控制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發起和推動的,而學生僅僅是教學活動的回應者,只需按照要求回答出教師預設的理想答案。課堂中沒有隨著情境發展自然而然生成的問題,更沒有對學生情緒的關注和情感的處理。這難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難以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也是與教育部的《指導綱要》要求以及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初衷相背離[2]。
(二)學校內部學生層次參差不齊
現有的高中心理健康課往往回避了這一問題,大多數學校在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都采用完全一樣的內容,這一做法雖然能夠讓每個學生在宏觀上對心理健康的知識有所了解,但學生在用這些宏觀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心理問題和困惑時,可操作性不強。并且由于心理健康課上所傳授的知識無論是量上還是從范圍上講都相當有限,所以要想用這些有限且固定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各種各樣復雜的心理問題,也會力不從心。有些人針對這樣的現狀,提出可以嘗試以班級為團體實施分別授課制,結果同樣收效甚低。盡管班級之間的學生主要是以成績來劃分,但是心理健康課不同于其他的應試學科。成績可以決定個人課業水平的好與壞,卻不能決定一個人心理問題的多少及類型。簡單地把成績作為劃分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進而分別施教,形同雞同鴨講[3]。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問題的出路
(一)心理健康課施教途徑的網絡化和現代化
信息技術和網絡的迅速發展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跨越時空的限制,搭建起一個更為多樣、高效的立體的實施途徑,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學、便捷、及時。小城市的高中心理健康課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也必須把這些先進的技術借鑒過來,擴大心理健康課的施教途徑,讓學生從各個方面了解心理健康的實質,從心理真正接受這個觀念。心理健康課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它不僅僅包括知識點和方法的講授,有時很可能就只是一次活動,或是聽一首歌,看一場電影,參與一次討論等等,教師在其中也許并沒有太多的言語表述,但只要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心靈受到蕩滌, 并且引起他們思考即可。而這些形式的實現,都要依靠先進的技術。它真正改變了心理健康課的課堂模式,課堂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講堂,而是一座充滿了現代化氣息的文化殿堂。在這種形勢下,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自然有所提升,學習的主動性也被有效地調動起來[4]。
(二)注重加強知行統一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側重解決一般性、整體性及共性的心理問題,而是以向學生提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理念滲透為目的,深入解決特殊的、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應表現為心理訓練與輔導相結合,心理知識傳授與心理教育活動相結合,對全體學生心理教育與對個別學生心理咨詢相結合,做到共性與個性為一體,知與行相互協調。
(三)創設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環境
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學生從學校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和影響,因此,優雅、潔凈、文明、舒適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校園中亭閣假山、名人雕像、書畫長廊、名人名言、校風校訓以及各種宣傳櫥窗都會給學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園里生機盎然,校園里繁花點點,綠草茵茵,學生在曲徑廊亭中看書,這些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無時無刻不在觸動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在愉悅中受到教育,自覺地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結論
心理健康教育課主要以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為立足點,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關注熱點組織活動內容,師生共同確定活動目標,以學生學會自助為歸宿,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
參考文獻:
[1]高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微探索[J]. 現代交際,2014,12:146.
[2]黃薇,張瀾.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施現狀調查量表的編寫及應用[J]. 科技創新導報,2015,19:218-220.
[3]馬婷婷.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設計原則[J]. 現代教育,2014,05:89.
[4]孫偉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5: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