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貳習
8 月 5-6 日,極客公園“年度制作”夏季版——Rebuild 2017·奇點創新者峰會在北京舉行。蔚來創始人 & 董事長李斌、摩拜單車創始人 & 總裁胡瑋煒、快手創始人 & CEO 宿華、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 & CEO 徐立、出門問問創始人 & CEO 李志飛、碳云智能首席科學家李英睿、優必選人工智能首席科學家陶大程——7 位新生獨角獸都將悉數登場。新造車、共享單車、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機器人——在這些絕對是硬核技術玩家才敢涉足的領域里,正在發生和即將發生什么?當 AI 正在被當成一個概念過度消費時,來自這些“行家”的專業洞察和判斷,會告訴我們需要怎么關注 AI,以及關注 AI 的什么?
不錯過每一只獨角獸
“智能的結果,比概念重要……智能的核心不是模仿,是超越。”這是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在談到今年的 Rebuild 大會時,對時下的 AI 熱潮的基本看法。他說,“極客公園嘗試著在一些方向上匯聚一些同樣認同這個方向的人,大家一起去推動一個‘思潮,將潮流引導到對的方向上。而這些方向,也確實是能創造很大價值的。是值得我們花一些精力和時間,認真探討的”。
AI 帶來的不只是技術的升級,其實更多的是思維和視角的轉變。工業時代的思維方式是規模增長模式,尋求在單位時間里的產出最大化。但現在很多行業里遇到的瓶頸和天花板,是規模增長無法解決的,需要的是從產業結構里找到“內在突破點”,借助數據連接性,徹底改變其中一些環節的價值生產方式。那些真正能夠在廣告、金融、保險、教育,甚至是交通、農業、畜牧業這些傳統行業里,沉下去、大膽嘗試、解決問題的,比“空談概念”要來的實在得多,也有力量、有價值得多。
這一次,英語流利說、iPIN、智融集團、大象保險、Video ++、網心科技、愛錢進、伊利集團、平安科技、威馬汽車、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Sugr、BroadLink、科大訊飛等 10 余家公司的“試驗分享”,與此同時,極客公園在大會上發布一份《人工智能應用杰出案例盤點》,梳理目前在 AI 產業應用中,方向和價值都很有潛力的應用案例。相信會給當下的“AI 概念狂熱”,還原一個以 AI 為語境的、真實的商業世界。
其實,每年能夠吸引這些優秀科技公司聚集的,不只是可以聚在一起推動一些有意義的話題成為潮流,還因為在大會同期,他們還會受邀參與一次閉門的“行業密謀會”——前沿社夏季會晤。在大會當中有關汽車、AI、腦機接口的相關話題都會一一在這里,進行更深度的延展和探討。據說,這里還經常會碰到很多不常公開露面的一些知名互聯網企業家們。遺憾的是,大多數他們探討的內容,雖然智商值超高,但只能“閱后即焚”。
去年,極客公園在奇點創新者峰會上發布了一份榜單——《最具投資價值企業 TOP50 榜單》,時隔一年,我們看到有 19 家公司在過去一年中對外公布了下一輪融資,其中 8 家達到 10 億美金估值,成為行業獨角獸。其中 AI 領域里有數家公司都表現非常出眾,比如云知聲、思必馳、優必選、依圖科技、曠視科技等。依托極客公園長期在產業中的深入研究和觀察, 2017年最具投資價值 TOP 50公司則重點關注:智能出行、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電商O2O 、社交娛樂、應用工具六大領域。
蔚來汽車李斌:
需要迭代的不止硬件,還有思維
8月5日,在極客公園奇點創新者峰會Rebuild 2017上,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就汽車行業的迭代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李斌首先探討了目前車聯網發展滯后的原因。在他看來,iPhone等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基本上一兩年一個新產品,所以發展速度更快。但是汽車的生產迭代周期相對較久,通常會在七八年左右。對于汽車來說,十年可能只有一款產品,現在的車基本還在沿用五六年前的設計,這個缺陷導致了車聯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
李斌還指出了傳統汽車公司迭代的考量。目前,傳統汽車公司如果要迭代產品,通常會考慮三條主線。一是動力總成,即發動機、變速箱等,通常是一代發動機匹配一代車。再者是造型和工程設計,最后是底盤系統。推動迭代的動力則包括材料變化、工程技術變化等主觀因素,當然,也包括成本上升、審美潮流、政策法規等被動因素。
而推動傳統汽車企業產品迭代的動力其實有時也是他們的軟肋。李斌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比如之前蔚來想做一個創新的燈的設計,而法規規定燈在某一個維度上只能有一次變化,這樣的話,好的造型就無法實現。當然,像機械實驗周期、研發和供應鏈的管理也都較為復雜多變,李斌表示自己理解傳統汽車迭代的困局。
顯然,他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他認為思維上的突破非常重要。車聯網發展緩慢,一定程度上與迭代思維有關系。 目前,傳統汽車公司都將車聯網當作一個硬件產品,用硬件產品的迭代思維看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自然匹配不上用戶需求的變化。
李斌的蔚來汽車在做的事情,就是盡量避免傳統汽車企業在迭代過程中面臨的諸多限制。目前,幾乎全世界都已經認可智能電動汽車是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智能化、電動化將成為主流。
李斌以蔚來ES8作為例子進行了剖析。目前,蔚來ES8已經成為全世界最領先的智能電動汽車產品之一。底盤、動力總成等硬件迭代的周期仍舊較長,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并不妨礙一些小改動。至于造型,依托軟件、CAE等輔助,可能會縮短到三年迭代周期,這其中包括造型和總體的集成設計,也會有外觀、內飾等改動。
同樣,隨著技術的改革和進步,會有更多的部件迭代周期縮短。電氣架構,包括Combus(車上的整個數據傳輸架構),李斌認為其周期可以縮短到兩年。而有一些東西迭代起來更快,比如電驅動系統里影響電機性能IGBT芯片,蔚來ES8采用的是英飛凌的芯片,這是比特斯拉要好的原因所在。
此外,BMS(電池控制)軟件、傳感器等也需要不停的迭代,李斌說,我們今天的智能電動汽車,無論是聯網的部分還是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的部分,都高度依賴芯片,GPU、CPU的迭代,基本都是按年來看的。endprint
有意思的是,李斌還強調了服務的改變。他認為,以前的服務都是通過經銷商、加油站、保險公司這些第三方的中間商去服務用戶,現在的汽車品牌并不對用戶體驗負總體責任,只對產品負責任,也就是說,開一個比亞迪和寶馬在使用環節上沒有什么區別。特斯拉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直銷、快充樁體系的建成也對傳統汽車服務造成了迭代更新,同樣,蔚來正在致力于探索革新服務模式。
最后,李斌總結道,數據和AI會成為推動汽車迭代最核心的力量,而用戶視角、用戶擁有、用戶體驗的服務理念的革新亦將成為核心。對于未來汽車公司面臨的挑戰,李斌認為,除了技術融合,還有人才、思維的融合。
商湯科技徐立:
AI進入行業,把紅海變成藍海
8月6日,Rebuild 2017奇點創新者峰會上,徐立把商湯科技定義成計算機視覺公司,“看到問題、看得清、看得懂,然后能夠把看到的知識消化為未來的決策和預判的線索。”他表示,商湯科技專注的是人工智能如何能夠與學術、研究緊密結合。而關涉到此問題的一個概念是,學術研究與技術要“達到”或“超過”工業線。
當學術研究與技術要“達到”或“超過”工業線,前者就能落地、量化生產了。至于這又給人們帶來什么?“把紅海變成藍海。”徐立表示,真正的核心技術發展,其實是能夠把原來不可能做的變為可能做的。在行業中,一直走在技術最前沿的,永遠是那個第一個過技術紅線的個人或企業。
技術在進入行業的過程中,其實對一定領域進行了“升級”。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后三四十年,美國鐵路交通發展才達到該紅利期高峰,得到繁榮發展——真正的技術突破和行業結合之間存在著一段差距,其中包括資本的革命、行業的反應速度以及政府的重視程度。
與此相對,徐立指出,第四次工業革命即AI技術在這個時代驟然過了工業紅線,已經在某些垂直領域發揮了實踐價值,同時,政府、資源以及普羅大眾對人工智能都有了充分的認識和肯定。
“傳統職業不會消失,但包括傳統職業所在的傳統行業,未來會被重新定義。人工智能于未來,要做的是人機融合。”徐立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做的大部分事情是替代勞動力、替代人工。但行業普遍存在“需求模糊”的問題,因此技術企業也正在做兩件事情:
第一,定義問題。包括根據市場需求來定義人工智能行業到底在研究什么問題,某個物品概念到底是什么,要裝多少設備等。只有對問題的定義清晰了,才能夠真正解決市場需求,才能夠進入到第二個階段。
第二,技術創新的問題。即使在大部分工序仍是替換現有勞動力的情況下,衡量人工智能技術的唯一標準還是“人的準確率”。只要技術超過人的準確率,它就達到了大規模工業化的標準。
至于現在,人工智能落地需要什么?新興技術如何和行業結合?徐立則指出,其實需要的是大家的想象力,需要的是首席腦洞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