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兒慧
最近,日本國民對安倍內閣的支持率急劇下降。根據多個報紙和電視臺的民意調查,安倍內閣的支持率一度跌破30%,不支持率反超支持率。不僅如此,安倍政權所在的自民黨先是在7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中遭遇歷史性的大敗,自民黨推選的候選人又在仙臺市長選舉中落選。許多人開始懷疑,長期執政的安倍內閣是否快到頭了。
的確,安倍內閣已沒了風頭正勁時的鋒芒,做出了被動“防守”的姿態。但我認為,現在就說安倍內閣已是強弩之末,恐怕還為時尚早。
安倍內閣受到批判主要有三個原因:日本國民對于“森友學園”等問題中,安倍晉三和夫人被指參與及以權謀私感到懷疑,這讓國民對他的信任大打折扣;前防衛相稻田朋美隱瞞了自衛隊在南蘇丹執行任務的活動記錄,并在東京都議會競選活動中公私混同,大為失言,而安倍晉三卻始終縱容和支持稻田朋美,引發了國民的反感;安倍晉三提出要在今年內提交憲法修正案,并目中無人地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施行新憲法”,這種做法非常傲慢,遭到國民的批判。
而自民黨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是因為他們在上次議會總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從當前的民調來看,日本國民的批判是非常普遍和強烈的。但僅憑民調下降,就判定日本國民希望安倍內閣下臺,也未免有些武斷。
雖然“安倍經濟學”沒有取得預想的成績,多數日本國民在福島核事故后,也對核能開發政策產生了強烈的恐懼,但日本國民并沒有期望改變現有的開發政策。也就是說,最近安倍內閣支持率的急劇下降,與其說是國民希望自民黨下臺,不如說是對安倍內閣和自民黨高傲自大的嚴厲警告。導致國民這一態度的最大原因,就是日本政壇目前沒有“可以依靠的在野黨”。
還有很多人擔心,如果把自民黨內閣推翻,組建以民進黨為中心的在野黨聯合政府,又會重演民主黨執政時的噩夢。許多日本國民不想再重蹈覆轍,覺得與其相信在野黨,還不如繼續依靠自民黨。此次民進黨在東京都議會中的慘敗也正印證了這一點。而走自由中間路線、能與自民黨抗衡的政黨也還沒有誕生。日本的在野黨勢力微弱,民進黨似乎正走向解散的道路。不過一些新力量也在出現,比如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率領的“都民第一會”,有可能孕育出新的全國性政黨。
當前,安倍晉三希望通過更換內閣班子,以新的形象示人。他任命能言善辯的小野寺五典和林芳正分別擔任防務大臣和文部大臣,又把此前批評過安倍內閣的自民黨“自由派”:河野太郎和野田圣子擢升為外務大臣和總務大臣,希望挽回民心。同時,安倍把修改憲法的問題推給自民黨,并矢口否認修憲“早有時間表”,企圖避開修憲的鋒芒。雖然日本國民對于這樣的對策依然保持謹慎,但安倍的支持率確實有所回升。如此看來,安倍政權有可能持續到明年12月的眾議院總選舉。
雖然安倍政權一時不會倒臺,但日本政壇確實出現了“重新洗牌”的動向。日本國民對于政壇的觀察也日趨敏銳和全面。我認為,中國應把握日本國民心中的動向,創造契機,開拓中日和平協作的道路。▲
(作者是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
環球時報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