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露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32-01
根據《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2016年是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的最后一年。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國各地的實施過程中進展情況怎樣、在實際中遇到什么困難和問題以及怎樣解決這些問題和困難,讓農村幼兒能接受更好的學前教育。
一、農村民辦幼兒園的辦園困境
(一)辦園硬件條件
在園舍上,崇左市農村民辦幼兒園的活動室大多都是在民用住宅樓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而成,其空間狹小,室內光線差,房舍隔音效果不太好,建筑的布局不符合幼兒園活動的要求,也不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配備衛生保健設施上不夠完善,經實地走訪發現,多數的農村民辦幼兒園的衛生條件差,衛生的防疫方面工作做得不夠到位,大多數的幼兒園沒有消毒設備。在廚房的衛生條件也是不夠好,并且在幼兒的營養搭配上沒有專門的進行搭配,飯菜的質量無法保障,而幼兒的營養搭配也不夠均衡。保育員的數量上不能滿足幼兒的需求,素質上有86%的保育員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培訓,所以在保育質量上無法進行保障。
(二)師資隊伍建設
在幼兒園教師的配備上,約有50%的班級是配備兩名教師、約40%的班級只有1名教師,其保育員是流動的,極少部分班級是兩名教師一名保育員。其師幼比例是大班1:23,小班1:15,中班1:19,從數據中看出農村民辦幼兒園的教師配備只有少部分幼兒園能達到國家的要求,而在師幼比上小班的師幼比更加接近國家的標準。而大多數農村民辦幼兒教師,絕大部分是沒有接受正式的專業學習的,其教師的專業對口率17.3%,其中68.2%的幼兒教師是初中及以下學歷。在農村民辦幼兒園的師資專業素質不高。
在農村民辦幼兒園在教師培訓方面,其主要通過在職培訓向園所的老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她們的專業水平。在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期間,崇左市教育部門高度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提高,開展國培計劃使農村幼兒教師有更好的機會接受專業地學習,但每期能夠接受培訓的名額有限的,這說明培訓的力度還不能滿足幼兒教師的需求,特別是農村民辦的幼兒教師。
(三)招生壓力
在崇左市農村民辦幼兒園的辦園規模大多是3個班到4個班,這表明崇左農村民辦園的規模比較小。而在每個班級的幼兒人數大多在25到30人,有些班級的人數超于30其班級規模比較大,這因為農村幼兒的師資較少,從而使得班級規模偏大。而在大規模的班級里,留守兒童所占幼兒的比例大,這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是農村民辦幼兒園的主要生源。
(四)課程建設
在農村民辦幼兒園的課程設置上,教師和領導者的專業水平對課程的設置有著重要的影響。而崇左市農村民辦幼兒教師專業對口率是比較低,這使得在幼兒園課程的設置上不能更好的從幼兒的發展角度進行。而是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吸引更多的家長送幼兒入園,從而保證生源。農村民辦園的課程設置其主要以學知識為主,及其“小學化”傾向嚴重。在教學活動方面上,以教師的講課和幼兒的練習為主,主要是以教師所講的內容讓幼兒進行練習。讓幼兒學習小學的讀寫算,為幼兒識字并會寫一些簡單的字、會一些簡單的算術為主。在每個學期結束的教師評價,其主要幼兒學習到的知識和掌握到知識的多少作為評價的依據。這樣的評價阻礙了幼兒的發展,給幼兒的成長蒙上了陰影。
二、對策建議
(一)加大辦園資金的投入,完善辦園硬件條件
在經費的投入,應政府財政的投入為主、集體的經濟和社會力量為輔。同時,應建立學前教育農村扶貧資助制度等。而經濟貧困的幼兒入園應能享受資助,不管幼兒是入公立園還是民辦園。在農村民辦幼兒園的舉辦前,政府應給予一定的資金鼓勵辦園使其辦園能夠有多余的資金使幼兒園的條件更加的完善。同時政府要嚴格要求幼兒園的衛生情況,并建立相應的檢查部門進行不定時的檢查幼兒園的衛生保育工作。而幼兒園應該集中資金加強硬件的建設和完善,減少辦園的盈利目的。主要以幼兒的發展為主,建設符合幼兒發展的環境和完善幼兒所需要的各類玩教具,同時要加強園所衛生保育工作的要求并每天進行衛生檢查
(二)落實編制和待遇,提高農村幼兒教師隊伍質量和專業化水平
教育和政府的相關部門應一起研究制定農村民辦幼兒教師的編制實施政策,通過將從事過學前教育的教師吸引回幼兒教育的崗位上,并進行職內的培訓,在每個學期的開學前對新教師進行職前的培訓。教育部門應加大教師的培訓嚴格要求幼兒教師的門坎,將幼兒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嚴格落實,并為農村民辦幼兒教師制定培訓方案,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待遇上,重視并保障農村民辦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險,在職稱評審、專業發展、評優等方面與公辦園的教師享有一樣的待遇逐步實現農村民辦幼兒教師與公辦教師同樣的待遇,按照相關規定辦理五險一金,從而穩定農村民辦幼兒園的師資隊伍。
(三)政府加大扶持和監督力度,規范民辦園的健康成長
嚴格抓游離在相關部門管理之外的非法或不合格的幼兒園和隨意轉讓幼兒園的這一違法的現象。對好的農村民辦園給予資金的支持,同時給予減稅、派駐公辦幼兒教師、教育資源等支持,用實際行動引領農村民辦園的發展。同時,教育部門要完善學前教育部門使其更加的細化從事人員更加的專業,使相應的部門能更好的進行幼兒園的管理、指導工作。根據教育部門的相關文件,對民辦園的辦園申請要嚴格規范,在辦園的質量上要嚴格的監督。如果有幼兒園的辦園質量上不符合標準時,相關的部門應給予處罰并安排專業的人員給予一定的指導,這樣才能給農村民辦幼兒園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四)加強家園合作,關注留守兒童
家長是幼兒園教育的合作伙伴,一旦家長與教師為著一個共同的目的攜起手來,教育效果將會事半功倍。所以教師和家長的溝通交流,建立共同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對幼兒的健康成長處于主要的地位。特別是對留守幼兒,教師應多與家長溝通以便讓家長了解幼兒的情況,讓家長多與幼兒交流和給予幼兒更多的愛,以便減少留守幼兒的心理障礙。幼兒園應加強對留守幼兒關注并建立留守幼兒的名冊及其家長的聯系方式,以便教師能更好的了解和關愛這些幼兒。同時教師要創設一種寬松自由的精神環境氛圍,能夠促進幼兒主動遵守各種規則,環境在無形中調節著人的言行。教師要多和幼兒溝通,并處于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幼關系。在教育上,教師多用鼓勵表揚的方法進行正面引導,幼兒更易接受體會到成功和溫暖。
(五)科學建設課程體系
幼兒園應探索適合于自身幼兒園課程體系。農村民辦幼兒園因其教師少,設施少,投入少,所以應該有適合農村自身特點的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課程體系,幼兒教師要切實承擔起探索農村民辦幼兒園課程建設的任務,并結合農村自身的自然條件,利用農村一切硬件條件進行建設具有農村特點的教學方式。與此同時應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民辦幼兒園幼兒評價體系。農村民辦幼兒園評價體系應包括學前兒童思想品德的評價、對教育者的評價、對學前教育德育工作過程的評價等體系,也要將評價應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