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玉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45-01
“農村教育是農村的希望。”這是溫總理對于農村教育的準確定位。我國農村普遍受教育率低,而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受過教育的農村人更是走向了城市,導致我國現在的農村教育更是難以開展。我是一名在偏遠鄉鎮支教的教師,我僅從一個年輕的從事農村一線教育的教師的角度淺談一下我對現階段農村教育的解讀。
農村教育現階段面臨的非常多的弊端,以下幾個方面尤其突出:
第一,在家長和學生對教育存在偏見。
在本地,生源的流失非常嚴重。在通過走訪和與其他支教教師的交談中我也發現,大多數的農村中學普遍存在這樣的問題。在小學成績較好的孩子多數會選擇去區直或者市直的學校上學,多數家長也普遍認為鄉鎮教育不及城市教育,甚至有的孩子已經升入初中了,家長們還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轉學。剩下的許多家長則認為孩子在學習方面“不會有什么出息”,因此不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甚至很多學生上學只是為了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而家長更是把小學、初中看成孩子們的“托兒所”。
第二,社會風氣——對教育不重視。
在社會上,尤其是農村,存在很多“讀書無用論”的擁護者。他們普遍認為,真正的財富就是物質,就是金錢,而知識作為一種潛在的能力并不能滿足大多數人對于物質方面的需求。有的孩子上學的時候不努力學習,但是在社會上機緣巧合找到了非常適合自己的位置,于是看似能夠通過付出較少的努力而獲得更多的物質回報;而有的孩子寒窗苦讀十幾年,最后畢業回家鄉助力于基層工作,而這些人在“讀書無用論”的擁護者眼中卻是“沒有出息”的。這樣的對于成功的定義和對于自身價值實現的理解無疑都不利于農村教育工作的開展。
第三,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在我剛剛來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基礎設施相對而言還是比較落后的。例如學生的用水問題,由于基礎設施的老化,水壓不足,導致住宿生的洗漱用水成為問題,學校的領導班子經常帶著值班老師去水泵增壓,有的為了學生的用水晚上不回家直接住在學校,有的在冬天結冰的時候通過加熱取水,褲腿上全都是冰碴子,這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雖然在這三年里各種基礎設施都有所改善,但是仍然還有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因為多數農村家長缺乏對成功的正確認識,同時缺乏對教育的正確認識,成功的定義遠不是金錢,而教育更不是用來謀其錢財的捷徑。教育作為每個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是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鋪墊的。而大多數家長之所以認為農村的學校不及區直學校,大多數都是只關注學生的中考水平,而中考的成績大多數取決于生源,這些是很多家長沒有考慮到的。這就導致了很多孩子在初中階段去區直學校住宿學習,因為自制力較差,成績出現直線下降,甚至有的還有形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例如網癮等。再者,區直的老師大多數年輕有活力,能夠迅速的接受并學習掌握新鮮的事物,而農村因為生源的流失,很少有新的面孔加入到農村教育中,老師們出去學習交流的機會也比較少,因此缺乏新鮮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
所以,即使是農村教育已經進行多次改革的今天,仍然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
首先,加強對教育的正確引導,成績是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有的孩子自律能力較強,可以適當的選擇離家遠的學校鍛煉其自理能力。但是,大多數孩子在中學階段仍處于心理發展的不穩定時期,需要家長的關心和溝通,這時候讓孩子離開父母,任其發展就不見得是好事了。
其次,我們應該加強對農村師資力量的建設。鼓勵更多的年輕教師投入到農村教育中,給農村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增加教師們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真正的助力于農村教育的改革。各個學校教師之間的交流更是必不可少的,加強學校間的教師交流,讓教師資源真正的流動起來。
再者,對于社會的氛圍,尤其是農村學生家長對于教育的理解,我們都應該正確的引導。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教書育人。在我看來,教書是要在育人的基礎上進行的,好的品質和性格是學生們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這才是教育的基本著重點。而家長對于“學歷”的追求,對于“成功”的渴望,都扭曲了教育本身的意義。因此,環境教育更為重要,像村里的宣傳欄,畫冊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徑。
當然,近幾年來農村教育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硬件設施方面的改善更是有目共睹。這都得益于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學校安裝了直飲水機,學生們能夠喝上安全的飲用水;多數學校都提供校車,以方便學生們上學;新的校舍更是在籌劃中,爭取給孩子們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條件。
也希望通過我們廣大基層教育者的努力,在政府相關部分的帶領下,能夠把對農村教育的改革落到實處,共同繪畫中國農村教育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