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弟
【摘要】日語與中國文化結合緊密,如果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導入日語教學工作則難以在中國的教育領域取得理想的業績,目前,一些日語教學工作領域存在嚴重的中國傳統文化確實問題,因此,對中國傳統文化在日語教學工作領域的導入策略進行研究,是保證日語教學工作質量得到提高的關鍵。
【關鍵詞】日語教學 中國傳統文化 導入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114-01
當前我國很多日語教學工作領域的教材設計和教程安排存在中國傳統文化導入缺失的問題,嚴重的危害日語教學工作的質量,因此,對中國傳統文化在日語教學領域的具體導入措施進行研究,是提升日語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日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導入的意義
單純的語言教學存在很大的模式弊端,難以保證教學所得語言得到有效的應用。因此,將文化因素在語言教學工作領域進行有效的導入,對提升語言教學工作的整體質量具有直接的促進意義[1]。目前,日語教學工作領域雖然具備對文化導入工作的基礎性理解,卻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日本文化的導入工作方面,并沒有將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作為一項基礎性任務加以完成,使得日語教學工作在缺乏中國傳統文化因素支持的情況下,難以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日語教學工作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語言的使用性能傳授,也包括了擴文化區域間的思想交流,因此,在日語教學當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應該同日本文化的導入具備相同的地位[2]。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導入日語教學體系不僅可以提升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影響力,還能使學習日語的人們更好的利用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對日語文化進行對比參照,增強對日語基礎性理念的理解深度。另外,對傳統文化的導入還可以為學習日語的人們創造更好的理性學習氛圍,使跨語言學習中艱深難懂的概念可以在文化交流當中更加自然的得到理解,縮短基礎性知識學習時間。
二、當前日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導入現狀
目前,我國日語教學工作的具體方法方面依然將教材的設計理念作為基礎性因素,從當前最流行的日語教材來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狀態還很不理想[3]。例如,在某日語教材當中,日本人物與中國人物的對話缺乏中國文化的鋪墊和過渡,使得一些日語學習工作存在過于生澀的問題。還有些日語教學工作的語法總結方面缺乏中國傳統文化導入的支持,使得這些語法教育工作存在過于理論化的問題,無法保證日語學習人員可以憑借感性認知更好的提升日語學習質量。一些日語課程由于沒有很好的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造成這些課程并不能為學生提供感受中日兩國文化差異的機會,也使得日語教學工作存在過度灌輸知識的誤區,無法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擴文化語言學習環境。一些日語教學工作人員雖然已經認識到了中國傳統文化導入工作的必要性,但并沒有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導入體系的構建,使得過于零散的中國傳統文化難以適應日語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降低了日語教學效率。
三、日語教學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策略
(一)價值觀方面的日語教學中國傳統文化導入
價值觀是保證跨文化交流活動順利推進的關鍵,也是保證日語教學工作的質量得到提高的基礎。首先,要對價值觀方面抽象的理念進行具化處理,并且在進行具體的業務推進之前,對中日兩國在文化差異和社會體制差異方面存在的價值觀差別進行總結和統計,保證各項傳統文化都可以在已經完成收集的基礎性資料基礎上進行價值觀的有效灌輸,增強日語學習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深度。要在制定中國傳統文化導入具體策略的過程中,將中日兩國在價值觀方面的一致之處進行優先總結,并且以此為基礎,對各類文化藝術的具體差異進行理解,使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可以在充分認識兩國差異的情況下得到更加合理的設計。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還必須結合日語學習這一客觀要求進行設計,尤其要重視日本國家關于人情世故和和諧理念的要求,避免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獨特的人情意識影響了日語學習者對日本文化的理解,以便日語的使用可以更好的適應日本社會的現實需求。
(二)語言行為方面的中國傳統文化導入
中國與日本在傳統文化方面都發源自儒家文化,因此,在日語教學工作領域進行有效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擁有良好的現實基礎。要從日常生活的常用語言入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策略進行具體的制定,以便傳統文化導入工作可以具備剛高水平的現實意義。例如,在進行寒暄用語的文化導入過程中,需要對日本寒暄用語的固定模式進行了解,并充分認識到中國寒暄用語的復雜多變與日本寒暄用語模式單一的顯著差異,以便傳統文化的導入工作可以更好的憑借日常用語的頻繁使用特點進行有效的處理。在進行道歉用語的教學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工作要尤其注意尊重日本道歉用語的使用習慣,并且通過對日本道歉用語的研究更加全面的認識中國道歉用語使用方面存在的不足,使道歉用語可以得到正確的應用,并且避免對被道歉者構成危害。在進行拒絕活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工作需要從語言直接性特點的角度出發,對具體的文化導入策略加以設計,中國傳統文化的導入工作必須將文化背景的對比作為一項核心業務加以處理,為日語教學工作提供更加理想的語言教學語境。拒絕性語言的使用還必須關注到日本文化當中照顧對方情面的實際需求,并且對中日兩國在照顧對方情面方面存在的具體差異進行研究,避免拒絕性行為和語言過于生硬而損害了兩國人士的跨文化交流。
(三)非語言行為的中國傳統文化導入
雖然日語教學是一項以掌握語言交流能力為基礎的語言知識培訓活動,但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動并不單純的使用語言交流這一形式進行推進,一些語言的使用如果缺乏非語言因素的有效支持,則難以保證適應跨文化交流的實際需要。因此,在日語教學工作當中,需要對動作性語言和客體語言等非語言行為進行研究和應用,并且結合交流活動進行過程中的時間特點和空間特點,對具體的非語言行為應用要求進行設計,保證全部的日語教學工作都可以更好的憑借非語言因素掌握情況進行語言交流。在非語言行為的中國文化導入當中,需要加強對身體接觸行為的關注,并加強對握手等現代社交禮儀應用尺度的研究,保證全部的非語言行為建設工作都可以在充分尊重日本文化排斥過多身體接觸行為的訴求之下得到建設。
(四)社會文化背景方面的中國傳統文化導入
日語教學對于閱讀有著較高的重視,因此,在進行社會文化背景分析的過程中,需要將提升日文資料的閱讀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業務加以關注,使社會文化背景方面的傳統文化導入工作可以具備更高的針對性。要在進行社會文化背景分析的過程中,充分結合當前我國日語教材在社會文化背景方面的理念進行相關分析工作的設計,使社會文化背景理解深度的加強可以真正的促進日語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進行送禮這一社會文化背景的文化導入方面,日語教學工作者需要對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送禮文化進行正方兩方面的價值分析,保證日語教學可以在充分理解中國文化的情況下得到更好推進。
四、結論
文化因素對語言教學有著直接的積極影響,日語教學工作如果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導入,則會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學工作質量。因此,對日語教學領域的中國傳統文化導入策略加以研究,是保證日語教學工作質量得到有效提高的關鍵。
參考文獻:
[1]張芳芳.日本語におけるゥチ·ソト文化の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楊紅麗.日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3]屈原.大學日語教學中應導入的中國文化要素[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1:69-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