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蓮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構建離不開完善的金融體系支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專業化、集約化、社會化發展的重要內容。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類型上分為農業專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化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群體,不同群體在農業經營發展中參差不齊,所面臨的金融支撐也不完善,特別是一些地方農民老齡化、農業生產兼業化,土地經營無序化問題突出,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戰略的有序實施。
一、金融支持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現實意義
從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與發展進程來看,加大金融支持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實現“四化同步”目標的重要基礎,其意義表現在三方面。一是有助于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濟實力。對于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初期發展面臨資金短缺、資產不足的難題。比如農業機械、農業出產設備不足,又缺乏相應的抵押品來獲得金融信貸,民間信貸雖然活躍,但潛在問題多。金融支持拓寬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渠道,增強了經濟實力。二是有助于壯大農村金融業的發展。當前,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資金缺口大,諸如土地預付金、倉儲設備、農田水利等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流動性資金等需求強烈,金融支持的開展,繁榮了農村金融。三是有助于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化發展來看,土地、勞動力的集約化,迫切需要資金的扶持,涉農金融機構從政策上來支持現代農業,提高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市場競爭力,也為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奠定基礎。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的融資難題的成因歸納
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農業,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的壯大。如一些農業龍頭企業、特色農業的發展,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更趨強烈,但在實際操作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面臨融資難尷尬。其原因有三。一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而分散,金融機構信貸規模較小,貸款期限較短,加劇了融資難問題。由于受到自身經營規模的局限性,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資金需求上希望獲得長期支持,而多數銀行機構貸款期限為一年,想要延長貸款期限存在較大阻礙,也讓很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消解了融資積極性。二是金融機構提供的信貸產品單一,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方式受限。從當前農村金融服務內容來看,多以銀行現金服務為主,債券等融資方式較少,這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樣化金融需求背道而馳,無形中降低了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同時,在農村,由于土地、宅基地等資產面臨變現難題,高門檻的貸款格局,更加劇了融資難。三是金融機構對農業提供服務的積極性不夠。盡管金融機構股份制改革,促進了金融機構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積極性,但對于投資大、回報率高的產業,銀行機構會優先選擇,而對于風險高、批次多、資金回收慢的農業項目,則并未受到金融機構的歡迎。另外,當前金融機構網點少、手續繁雜,也成為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融資瓶頸。
三、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支持的有效對策
(1)細化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需要,提升信貸服務針對性
破解金融機構“不愿放貸”,鼓勵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積極性,需要結合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需求,了解資金需求和特點,優化金融機構的信貸模式。比如對貸款額度、期限、擔保方式、使用途徑等進行優化,拓寬惠農政策性金融的服務范圍,延伸對農業全產業鏈的金融服務,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金融需求。
(2)健全金融機構擔保抵押機制,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意愿
金融擔保是擴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渠道的有效手段,當前,針對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財產擔保范圍局限問題,金融機構應該出臺專門的抵押貸款品種,比如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水域灘涂使用權、設施農業大棚、大型農機具存欄畜禽等抵押機制;在擔保機制上,政府要協調成立政策性農業擔保公司,專門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農業擔保,增強融資的靈活性,提升經營主體的融資積極性。
(3)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金融服務便捷性
考慮到農村金融市場的巨大潛力,要加大在農村設置金融網點,特別是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便捷、高端的金融服務。比如設置POS機、電話支付終端等。
(4)完善農業保險保障機制,規避農業風險
農業具有高風險性,也是金融機構“慎貸”的心理癥結。通過完善農業保險體制,針對農業自然風險,鼓勵貸戶參加農業保險,提升貸戶抗風險能力,降低金融機構的貸款損失,解除金融機構的后顧之憂。比如對開展農業保險的商業性保險公司也可以給予一定政策優惠,激勵其更多地開展農業保險,拓寬農業保險覆蓋范圍。
(作者單位:453600河南省輝縣市百泉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