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駿鵬,謝智文,周鋒,周小輝,黃鑫,戴晉軍
福邦酵母技術專欄
β-葡聚糖抑菌活性及體外抑菌方法研究進展
胡駿鵬,謝智文,周鋒,周小輝,黃鑫,戴晉軍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3)

酵母β-葡聚糖廣泛存在于酵母體內,是酵母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具有多種生物學功效,被廣泛應用于動物營養領域。本文綜述了葡聚糖的來源、生物活性、抑菌活性、抑菌機理和抑菌方法的研究進展,旨在為畜牧業無抗養殖提供新思路。
β-葡聚糖;生物活性;抑菌活性;無抗養殖
抗生素作為藥物飼料添加劑在集約化養殖過程中曾被廣泛使用。但抗生素的廣泛使用易造成抗藥菌株的產生和動物產品藥物的殘留,從而導致醫治細菌性疾病的難度越來越大,所需抗生素的有效使用劑量節節攀升,因此尋求抗生素替代產品的需求非常迫切。以酵母葡聚糖為代表的β-葡聚糖,可提高動物生長性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另外,還具有抗輻射、抗氧化、抑菌等功效,是替代抗生素的良好選擇。
葡聚糖是由單分子葡萄糖縮聚形成的一類多糖高分子物質,廣泛存在于植物、動物、真菌、細菌和藻類等體內,也可以通過微生物合成,有α和β兩種類型。其中α型葡聚糖主要存在于一些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產生的黏液中,黃超等(2016)將活化后明串珠菌SK24.002接種于發酵培養基中,28℃恒溫振蕩培養48h后,從發酵液中分離得到胞外多糖為水溶性(1-3)(1-6)-α-D葡聚糖。常見的α-葡聚糖有淀粉、糊精和糖原等,α-型葡聚糖主要以α-1,6糖苷鍵為主鏈結合,同時含有α-1,2、α-1,3、α-1,4糖苷鍵分支結構。β型葡聚糖來源極為廣泛,主要存在于植物、動物、微生物(如:酵母、乳酸菌)等體內,是構成細胞壁的主要組成成分。酵母β-D-葡聚糖是一種多功能性的生物多糖,主要從酵母菌中提取,目前從酵母菌中提取β-D-葡聚糖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用物理方法(超聲波、輻射)、熱堿法、堿酸法、酶法、酶堿法均可以從酵母菌中分離得到酵母β-D-葡聚糖(宮艷艷,2008)。酵母葡聚糖以β-1,3糖苷鍵為主鏈,β-1,6糖苷鍵為側鏈,構成其獨特的三股螺旋結構,且其獨特的三股螺旋結構是其多功能生物活性的保障(謝婷,2015)。
不同來源的葡聚糖生物結構不同,致使其生物活性存在差異。α-葡聚糖又名右旋糖酐,目前其應用范圍較窄,主要應用價值是作為血漿代用品(曹敏,2011)。β-1,3-D葡聚糖具有強大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具有三股螺旋結構的酵母β-D-葡聚糖具有提高動物生長性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輻射、抗腫瘤等作用(Wang,2016;郭永,2010)。基礎日糧中添加50ppm的酵母葡聚糖,可顯著提高斷奶仔豬的生產性能,提高仔豬的日增重和飼料采食量,同時可以改善斷奶仔豬的體液免疫反應,減少免疫應激仔豬前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緩解仔豬的免疫應激(李軍,2005)。日糧中添加75mg/kg的酵母葡聚糖,可以改善犢牛胃腸道黏膜形態,增強犢牛體液免疫力,提高犢牛日增重(周懌,2010)。日糧中添加0.01%酵母β-葡聚糖,可促進AA型肉雞的生長,并能抵制由沙門菌感染引起的肉雞死亡率升高趨勢,顯著下調回腸和盲腸中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的數量(王忠,2010),此結果與強文軍等(2010)研究相一致。日糧中添加羧甲基葡聚糖和磺乙基葡聚糖等葡聚糖衍生物,可保持凡納濱對蝦高水平的免疫力,有效抵御白斑病的感染,降低死亡率(白楠,2013)。由β-1,3糖苷鍵和β-1,4糖苷鍵組成的燕麥和大麥葡聚糖,具有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作用(蔡成崗,2011)。
3.1 酵母β-葡聚糖對大腸桿菌的抑制作用蘇亞平(2012)將粉末狀的酵母葡聚糖復溶、再經酶解、過膜、柱層析,得到水溶性的葡聚糖,并體外檢測水溶性酵母葡聚糖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效果。結果顯示,水溶性葡聚糖對大腸桿菌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抑菌圈達到18.2 mm。Khan等(2016)利用不同強度的γ射線處理酵母葡聚糖,得到葡聚糖對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高強度γ射線較低強度γ射線處理后的葡聚糖抑菌效果好。王成龍(2011)利用濃硫酸和99%正丙醇配制成反應液,將酵母葡聚糖與反應液作用、離心、冷凍干燥,得到水溶性葡聚糖。并將得到的水溶性葡聚糖對大腸桿菌進行抑菌檢測,結果表明,此方法制備的水溶性葡聚糖對大腸桿菌無抑制效果。孫英峰等(2013)和牛宏彥等(2010)發現,硫酸酯化酵母β-葡聚糖對大腸桿菌無抑制作用,而王米等(2016)發現,硫酸酯化葡聚糖對大腸桿菌最小抑菌濃度為40 mg/mL,表明硫酸酯化葡聚糖對大腸桿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目前酵母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對大腸桿菌抑制效果的研究,結論不一致,這可能與制備酵母葡聚糖及其衍生物的方法不同,造成制備的葡聚糖及其衍生物在其結構上存在差異有關,也可能與試驗用的大腸桿菌菌株不同有關。
3.2 酵母β-葡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孫英峰(2013)研究發現,硫酸酯化酵母葡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濃度為2.5 mg/mL。王米等(2016)發現,硫酸酯化葡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濃度為80 mg/mL,蘇亞平(2012)制備的水溶性酵母葡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明顯的抑制效果,抑菌圈達24.1 mm。王成龍(2011)利用濃硫酸和99%正丙醇制備的水溶性葡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明顯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濃度為2.5 mg/mL。Khan等(2016)研究發現,經γ射線處理后的葡聚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明顯的抑制效果。
3.3 酵母β-葡聚糖對沙門氏菌的抑制作用蘇亞平(2012)研究發現,將粉末狀的酵母葡聚糖復溶、再經酶解、過膜、柱層析,得到水溶性的葡聚糖對沙門氏菌有明顯的抑制效果,抑菌圈達20.8 mm。Khan等(2016)研究發現,經γ射線處理后的葡聚糖對沙門氏菌也有明顯的抑制效果。
3.4 酵母β-葡聚糖對其他菌株的抑制作用Khan等(2016)研究發現,酵母葡聚糖對蠟樣芽胞桿菌、變形桿菌有明顯的抑制效果。蘇亞平(2012)發現,水溶性酵母葡聚糖對枯草芽孢桿菌有明顯抑制效果,但是對黃曲霉菌和啤酒酵母菌抑制效果較弱。孫英峰(2013)發現,硫酯化葡聚糖對豬鏈球菌和糞腸球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葡聚糖對不同細菌的繁殖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目前關于多糖抑菌作用機理的研究鮮有報道。葡聚糖的抑菌作用機理可能是低分子量酵母β-D-葡聚糖進入細胞,可擾亂微生物的代謝,從而導致微生物細胞裂解死亡(Khan,2016);也可能是一定濃度的多糖作用于微生物細胞膜,破壞細菌細胞膜結構;抑或多糖高度聚集于細菌表面,與細菌細胞壁上的糖基、蛋白等結合,改變細菌的代謝活動;抑或在多糖存在條件下,可使細菌細胞壁降解酶活性被激活,破壞細菌細胞完整性,導致細菌死亡(孟俊龍,2012)。
葡聚糖體外抑菌常用的方法有:濾紙片法、牛津杯法、打孔擴散法、液體稀釋法(劉春蘭,2013)。
濾紙片法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方法,該方法簡單易操作,結果易觀察、記錄。通常是利用打孔器制作6mm左右的濾紙片,高壓滅菌后,制備含有多糖的濾紙片,將制備好的濾紙片放置于制備好的含菌平皿上,培養后,通過測定抑菌圈大小來判定葡聚糖的抑菌效果(王成龍,2011)。
牛津杯法是研究藥物抑菌效果常見方法之一。通常將不銹鋼牛津杯滅菌后,放置在制備好的含菌平皿上,將200μL葡聚糖液體加入牛津杯,培養后,通過測定抑菌圈大小來判定葡聚糖的抑菌效果。
打孔擴散法是將固體培養基高壓滅菌后,制作含菌平皿,用專業打孔器在含菌平皿上打孔,將適量葡聚糖加到孔中,培養后,通過測定抑菌圈大小來判定葡聚糖的抑菌效果。
液體稀釋法是將葡聚糖配制成不同濃度,加入到滅菌后的液體培養基中,然后接種適量的菌種,培養后,通過觀察有無細菌生長來判定葡聚糖的抑菌效果。
隨著當今社會對無抗養殖模式的需求,尋求抗生素替代產品日趨成為當前熱點。而以酵母葡聚糖為代表的β-1,3/1,6-葡聚糖具有促進動物生長、增強機體免疫、抗氧化、抗輻射、抗腫瘤、抑菌等多種生物學功效,將成為一種良好的抗生素替代產品。但目前關于β-1,3/1,6-葡聚糖抑菌機理的研究鮮見報道,對于如何更好的將β-1,3/ 1,6-葡聚糖應用于動物營養領域,需要加大對β-1,3/1,6-葡聚糖抑菌機理的研究,這將更有利于畜禽等養殖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1]白楠.改性酵母葡聚糖的制備及其作為免疫增強劑在兩種甲殼動物上的應用:[博士學位論文][D].山東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2]蔡成崗,蔣新龍,蔣昌海.β-葡聚糖結構功能與開發研究進展[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1,9:114~117.
[3]曹敏,陳軍,王元春,等.葡聚糖的研究進展[J].廣西輕工業,2011,4:17~20.
[4]宮艷艷,徐學明.不同提取方法對酵母葡聚糖性質的影響[J].食品工業科技,2008,9:162~165.
[5]郭永,王振偉.酵母β-葡聚糖的生物活性及開發利用[J].中國食物與營養,2010,9:24~26.
[6]黃超.水溶性(1-3)(1-6)-α-D-葡聚糖的結構與性質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江蘇無錫:江南大學,2015.
[7]李軍.酵母葡聚糖的制備及對斷奶仔豬生產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響:[博士學位論文][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8]劉春蘭,楊逸,何林,等.植物多糖抑菌作用研究方法進展[J].時珍國醫國藥,2013,7:1725~1727.
[9]孟俊龍,馮翠萍,常明昌,等.香菇多糖抑菌作用的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261~264.
[10]牛宏彥,杜麗平,張學況,等.硫酸化酵母葡聚糖體外和體內對大腸桿菌抑制作用的比較[J].釀酒科技,2010,3:37~39.
[11]強文軍,王瑩,路茜,等.β-1,3-葡聚糖對腸炎沙門氏菌感染雞腸道氧化還原狀態的影響[J].中國畜牧雜志,2010,23:51~55.
[12]蘇亞平.酵母葡聚糖生產工藝及生物活性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山東濟南:山東輕工業學院,2012.
[13]孫英峰,池晶晶,王東,等.硫酸化酵母β-葡聚糖注射劑體內外抗菌活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獸醫醫藥雜志,2013,2:43~45.
[14]王成龍.水溶性酵母葡聚糖的制備及其對家兔免疫功能的影響:[碩士學位論文][D].陜西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15]王米,王宵旸,張麗芳,等.硫酸化酵母葡聚糖體外抗氧化及抗菌活性研究[J].畜牧與獸醫,2016,8:8~11.
[16]王忠,強文軍,咼于明,等.β-1,3-葡聚糖對感染沙門菌雞免疫功能和腸道菌群數量的影響[J].中國家禽.2010,32(5):14~18.
[17]謝婷.酵母β-葡聚糖的制備與β-1,3葡聚糖酶發酵工藝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湖北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5.
[18]周懌.酵母β-葡聚糖對早期斷奶犢牛生長性能及胃腸道發育的影響:[博士學位論文][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0.
[19]Khan A A,Gani A,Masoodi F A,et al.Structural,thermal,functional,antioxidant&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ofβ-D-glucan extracted from baker's yeast(Saccharomyces cereviseae)—Effect ofγ-irradia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6,140:442~450.
[20]Wang M,Zhang L,Yang R,et al.Improvement of immune responses to influenza vaccine(H5N1)by sulfated yeast beta-gluca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2016,93:203~207.■
Yeastβ-glucan is widely found in yeast,which is the major component of yeast cell wall and has many biological function.It is widely used in animal nutrition field.In this paper,the source,bioactivity,antibacterial activity,bacteriostasis mechanism and antibacterial method of glucan were reviewed,aim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none of antibiotic breeding.
β-glucan;bioactivity;antibacterial activity;none of antibiotic breeding
S816.7
A
1004-3314(2017)15-0036-03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7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