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增強,杜銀川,魏軍團,王文奎(.通渭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甘肅 通渭 700; .通渭縣中藥材產業辦公室,甘肅 通渭 700;.甘肅本草元中藥材有限公司,甘肅 通渭 700; .通渭縣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站,甘肅 通渭 700)
通渭縣金銀花試驗種植及推廣前景研究
張增強1,杜銀川2,魏軍團3,王文奎4
(1.通渭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甘肅 通渭 743300; 2.通渭縣中藥材產業辦公室,甘肅 通渭 743300;3.甘肅本草元中藥材有限公司,甘肅 通渭 743300; 4.通渭縣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站,甘肅 通渭 743300)
金銀花;推廣前景;通渭縣
通渭縣從2013年開始,引進了名貴中藥材金銀花在全縣不同氣候條件區域進行試驗種植。以試驗點的種植情況、經濟效益、質量安全評價等為依據,對通渭縣金銀花種植前景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金銀花在通渭縣海拔2 100 m以下、年均氣溫6 ℃以上、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地區可大面積推廣種植,且通渭縣種植的金銀花主要成分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高于原產地山東平邑和《中國藥典》標準,鉛、鎘、銅3種重金屬含量低于原產地和《中國藥典》標準。因此,金銀花在通渭縣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型產業。
金銀花(LonicerajaponicaThunb.)為忍冬科忍冬屬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植物,別名忍冬、忍冬花、金花、銀花、二花等,未開放的花蕾和藤葉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止血消腫、疏散風熱的作用,是集保健、藥用、觀賞及生態功能于一身的經濟作物[1]。近年來,隨著國內外中醫藥的持續升溫和金銀花系列產品的不斷研發,其潛在的經濟價值和綜合效益得到開發,市場需求量和價格不斷攀升。因此,為不斷豐富中藥材加工原料,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通渭縣從2013年開始,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從山東九間棚公司引進了名貴中藥材金銀花,在全縣不同氣候條件區域進行了試驗種植。現以試驗點的種植情況、經濟效益、質量安全評價等為依據,對通渭縣金銀花種植前景進行研究。
1.1 種植現狀
金銀花適應性較強,喜陽、耐陰、耐寒、耐旱,對氣候和土壤酸堿度要求不嚴,但在濕潤、肥沃的深厚沙質土壤上生長最佳,平原、山區均可種植[2]。通渭縣位于甘肅省中部,海拔1 600~2 200 m,屬于溫帶半濕潤半干旱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7.7 ℃,年降水量300~600 mm,全縣廣泛種植黨參、黃芪、柴胡等各類中藥材。2013—2015年,通渭縣共引進栽植山東平邑“九豐”系列金銀花70 hm2,分別在處于不同氣候類型、不同海拔的馬營鎮(試驗點海拔2 210 m,年平均氣溫4 ℃)、隴川鄉(試驗點海拔1 780 m,年平均氣溫7.3 ℃)、義崗鎮(試驗點海拔1 800 m,年平均氣溫6.2 ℃)、襄南鄉(試驗點海拔1 720 m,年平均氣溫7.2 ℃)等鄉鎮的7個試驗區進行試驗種植。從種苗生長情況來看,除馬營鎮試驗點受當地海拔高、冬季氣溫低等因素的影響,植株地上枝條大多數風干死亡外,其余各試驗點的種苗長勢良好。
1.2 經濟效益
1.2.1 金銀花產量和收益
由表1可知,金銀花種苗在2013年引進栽植后,當年鮮花產量、收益相對較低,2014年之后,2個試驗區的鮮花產量和收益均明顯上升。這表明栽植當年金銀花處于樹體生長階段,鮮花產量相對較低,經濟效益未能充分體現。待金銀花樹體成年后,鮮花產量相對穩定,能夠實現穩定的經濟效益,是當地農民增收的有效渠道。

表1 不同試驗區金銀花產量和效益
1.2.2 金銀花與當地主要作物的效益對比
由表2可以看出,金銀花的產值、純收益、投入產出比均明顯高于當地主栽中藥材品種黨參、黃芪、黃芩、甘草、柴胡等,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玉米、馬鈴薯作為糧經兼用作物,是當地助農增收的主導產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其純收益和投入產出比均遠低于金銀花;當地主栽果樹蘋果雖然收益高于金銀花,但投入產出比遠低于金銀花。

表2 金銀花與當地主栽作物投入產出對比 元/hm2
2.1 適宜推廣區域
從近幾年不同試驗區金銀花長勢情況來看,水川地和淺山區背風向陽的旱川地、梯田上栽植的金銀花生長速度快、花期長、花量大,干花產量可達750 kg/hm2左右。在2016年1—7月份降水量僅為171.9 mm的條件下,當地主栽作物玉米、馬鈴薯大面積絕收,而旱川地金銀花干花產量仍在600 kg/hm2以上,說明金銀花具有極強的抗旱性。從幾個試驗區的情況看,金銀花可在通渭縣海拔2 100 m以下、年均氣溫6 ℃以上、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地區大面積推廣,適宜區域涉及常河、李店、襄南、雞川、碧玉、義崗、榜羅、隴川等鄉鎮,面積可達4萬hm2。
2.2 質量安全評價
2.2.1 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測定
采用HPLC法[3-4]對通渭縣部分試驗推廣區栽植的金銀花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表3):隴川鄉栽植的金銀花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高于原產地山東平邑,馬營鎮栽植的金銀花綠原酸含量較山東平邑稍低,但木犀草苷含量高于山東平邑,且兩地栽植的金銀花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遠高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簡稱《中國藥典》)2015年版的金銀花質量標準。

表3 不同采集地點金銀花中綠原酸及木犀草苷含量
2.2.2 重金屬含量測定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5],測定了部分試驗推廣區栽植的金銀花中鉛、鎘、銅3種重金屬的含量(表4),結果表明,金銀花中各種重金屬含量均低于《中國藥典》2015年版的金銀花質量標準,同時也低于山東平邑金銀花種源地的含量[6]。這說明通渭縣是打造金銀花無公害出口基地的理想場所。

表4 不同采集地點金銀花中鉛、鎘、銅含量 mg/kg
3.1 不斷探索栽培模式
試驗推廣實踐表明,家庭農場、種植專業戶、種植業龍頭企業大面積種植金銀花很難發展,而一家一戶的零星種植面臨難以優質制干的困擾。因此,在金銀花栽培過程中,一方面要在適宜發展區積極探索以整村推進為平臺,以“一鄉一業”和“一村一品”為格局,“規模發展,分散種植”的發展模式;另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由公司負責優質種苗引進和就地繁供、技術指導、訂單產品回收、包裝和銷售,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栽種、鮮花收購、集中烘烤以及落實地塊和銜接簽訂訂單,農戶負責科學栽種、田間管理、適時采摘和按時交售的“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
3.2 不斷探索栽培技術
通過3年多的栽植,通渭縣初步總結出了適宜當地氣候類型和農田環境的金銀花栽培技術,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受干旱、傳統栽培觀念等因素的影響,金銀花栽培技術還亟待完善。通渭縣是全國典型的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在旱作農業推廣方面總結出了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7]。因此,在今后的金銀花栽培推廣過程中,要不斷探索金銀花地膜栽植集成管理技術。
3.3 引進推廣適宜品種
從金銀花的生長情況來看,引進品種“九豐1號”具有花蕾大、產量高等優點,但植株木質化程度低,對土壤條件要求高,適宜種植區域為光熱條件好、土壤肥沃的水川地;“九豐2號”抗旱耐瘠薄,豐產性好,木質化程度高,適宜在半干旱山區和農戶房前屋后栽植。但“九豐”系列金銀花由于花蕾期短(2~3天),在實際生產中常因錯過最佳采摘期而降低了產品品質。通過對臨近地區金銀花的考察,發現“北花1號”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耐鹽堿等特性,且主干直立性好,易修剪整形,花蕾期長(10~15天),節間短,葉片下垂,花蕾外露,集中簇生于葉腋和枝頂,人工采摘方便,采摘期長,適宜于家庭農場和養殖大戶大面積栽植,在今后金銀花新品種引進篩選時可以優先考慮。
金銀花適應性強、管理簡單、經濟效益高,可在通渭縣海拔2 100 m以下、年均氣溫6 ℃以上、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地區大面積推廣。經測定,通渭縣種植的金銀花,其主要成分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高于原產地山東平邑和《中國藥典》標準,鉛、鎘、銅3種重金屬含量低于原產地和《中國藥典》標準。因此,種植金銀花在通渭縣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干旱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型產業,若通過政府廣泛宣傳引導、項目重點支持、技術人員全程指導、農戶科學種植,可在短期內形成規模種植,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扶貧效果。
[1] 馬雪梅,吳朝峰.河南省金銀花產業發展現狀及思路[J].湖北農業科學,2012,1(6):1185-1188.
[2] 劉衛柏,李中.金銀花的藥用價值及產業化發展[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1,32(4):461-464.
[3] 劉楊,包華音.不同產地及品種金銀花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測定[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5,36(9):106-109.
[4] 辛華,豐杰.HPLC測定不同產地金銀花中綠原酸和木犀草苷[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2):60-63.
[5] 烏蘭圖婭.不同產地丹參藥材中重金屬鎘、砷、汞的含量測定[J].世界最新醫學,2015,58(4):61-64.
[6]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209.
[7] 張蓉,張衛軍.通渭縣旱作農業發展實踐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中國水土保持,2015(3):31-34.
(責任編輯 徐素霞)
S567.19;S157.433
A
1000-0941(2017)08-0030-03
張增強(1983—),男,甘肅通渭縣人,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技術推廣研究。
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