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剛
摘 要:農業信息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農業信息化進程,更有利于加快農業經濟的發展。優化升級農業經濟結構,有助于農業產業化發展;加速農業信息流轉,有效提升農業生產力;提升農業生產管理,有利于產業化轉型升級,對實現生態農業的發展大有裨益。文章就此,分析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闡述農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介紹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模式,以期為我國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業;信息;發展
一、前言
這些年來,國內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但是,受制于市場化程度較低、缺乏監管和系統建設、基礎設施配套短缺等問題,農業發展與現代化仍有不小的差距。在國內外的經營實踐中,實現農業信息化為時代發展的現實需求。而國家對“三農”問題的日趨重視,更是加快了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就目前而言,借助信息技術裝備現代農業,有效整合農業信息技術,推廣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時代發展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文章由此展開論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二、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1.優化升級農業經濟結構,有助于農業產業化發展
農業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密切。而,在信息化社會,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更多是依靠信息技術來實現。通過信息技術引入到傳統農業中去,實現農業生產的信息化、自動化,大大提升農業勞作效率。而且,涉及到農業信息化的信息技術、信息網絡等,都將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投入,間接實現農業勞動力的優化。
2.加速農業信息流轉,有效提升農業生產力
現代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就是資源、生產力。現代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現代農業是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準確、及時地對各環節做出管理回應,發展農業生產,信息是至關重要的,作為農業生產要素的勞力、土地、資本在信息化的運作下緊密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有機整體,對于降低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成本與風險具有重要意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信息化能夠提高生產力和信息管理技術,加速農業信息流轉,尤其是對農業科技信息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及促進農業增長具有很大幫助。
3.提升農業生產管理,有利于產業化轉型升級
實現農業產業化,將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無形手”的作用,指導農產品的營銷。農業信息化的引入,將大大提升農業生產管理水平,實現對農業市場信息的重組,有利于信息化平臺的構建,促進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
三、農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農業信息化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漫長而艱苦,在中國經過幾年的建設已取得一定的成績,然而,由于總體上基礎薄弱,起步較晚,所以,要想真正實現農業信息化建設還需要克服許多困難。
1.市場化程度較低
國內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目前尚且處于發展初級階段。其中,政府發揮著主導作用,而市場資源調配能力有效,市場化程度不高。此外,受制于農村現狀,對信息化的接受能力較低,尤其是貧困地區,傳統的個體農戶占據主導,生產力水平較低。
2.缺乏監管和系統建設
現在農業信息化的發展,尚且沒有法律法規的保障。由此,信息化的建設更多是在無法律保障的環境中運行。再加上政府主管部門對農業信息化監管的失位,更加重市場競爭的無序化,影響農業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3.基礎設施配套短缺
在實際投入上,中央政府對農業信息化的投入重點在城鎮,而農村地區的投入則顯得捉襟見肘,導致地區信息化發展失衡。許多地方的網絡建設由于經費限制,只是達到了符合形式的要求,并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流轉體系。
四、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模式
1.精準農業型模式
又稱精密農業,強調信息技術于農業發展的應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這種模式逐漸成為今后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是信息技術發展與農業生產的完美結合,旨在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優的回報。
2.經濟功能型模式
該模式的農業信息化特點是采取當地資源和市場的農產品優勢,建設農業管理信息平臺,全力服務當地農戶和周邊地區,該模式是綜合利用信息化進行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之一,更適合一些中小城市,因為中小城市的土地資源相對來說較為豐富,適合進行規模化生產。
3.綜合示范型模式
更適合經濟發達地區,借助信息流通優化利用所有資源,確保信息技術更優化利用到農業的生產和銷售中去,實現區域內農業經濟的高水平發展。
4.生態觀光型模式
此模式以農業的觀光功能和生態功能為本位,引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優化發展。最大優勢在于,挖掘本地農業的生態優勢,借助農業信息的發展,帶動本地農業經濟的良性發展。此模式的產生,更迎合了生態農業的發展需求,大大提升農業經濟效益,有利于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轉型過渡期發展的可取模式。
五、結語
農業信息化的實現,不是一蹴而就,務必自國情出發,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增加投資,以信息化多方服務為最終目標,切實推進農業信息化的更好更快發展,多角度促進農業現代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河北省農村信息服務業的發展對策研究[J]. 張春玲,劉遵峰,吳紅霞. 安徽農業科學. 2012(03).
[2]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業面臨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 江莉萍. 新疆農墾經濟. 2000(05).
[3]發展農業信息服務業的思考[J]. 陳奇榕. 情報探索. 1994(01).
[4]淺談現階段發展農村信息服務業的對策[J]. 呂曉燕.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4).
[5]重視發展西北農業信息服務業[J]. 張綸.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0(05).
[6]我國農業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障礙與對策[J]. 董京. 農業經濟問題. 199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