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書偉
摘 要:科技興農是我國農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國的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數的比例仍然很高,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矛盾的產生。而農業經濟又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提高科學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農業經濟的增長,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
關鍵詞:農業科技投入;農業經濟;增長;實證研究
早在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就已經強調“把農業科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明確指出“實現農業持續穩定發展、長期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的發展可以給農業經濟帶來快速的增長,但對我國目前的農業科技來講,科技水平還不夠高,存在的問題還很多。
一、農業科技現狀
現階段,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還遠比不上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發展水平,這種差距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我國對科技力量的投入不足。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正在高速發展與完善,而傳統農業已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需要,這主要體現在我國現代的農業科技水平不高,農業科技體制不健全,農民的技術水平不高等方面。
二、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就是“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而在198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這已經表明,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產力的發展。農業經濟的增長也離不開科技的發展,農業科技的發展是實現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動力源泉,也可大幅度提高農業產業經濟的競爭力,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的增長。
2.農業科技的發展轉變了經濟增長的模式
我國傳統農業主要以小農經濟為主,農戶以個體經濟為主,在這種經濟形勢下,機械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不高,農業經濟受到制約。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以種植業為主,實現了大面積的機械化種植和收割,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而經濟的增長方式也逐漸由個體經濟向集約經營方向轉變,使農業經濟實現了規模化。
3.農業科技的進步,推動了農民科技水平的提高
科技的高速發展,讓土地的使用率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也在快速提高。機械化程度的加深使農村有很多的富裕勞動力,而這些勞動力在科技的帶動下可以進行一系列的技能培訓,增強自身技術水平,能夠獨立進行一些技術水平較高的工作,獲得更多的經濟收入。由此可見,農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對農業經濟的增長來說,起到了強大的推動力。
三、我國農業科技存在的問題
1.農業科研經費投入總量不足
農業科技的發展一直非常受國家重視,近些年來,國家也在不斷增加對農業科研經費的投入,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導致物價的飆升,國家對科研經費投入的增長速度遠不如物價的增長速度,因此,在科研方面仍受到很大的制約。
2.農業科研投入比例不協調。
從整體的投入結構來看,種植業占了全國農業科技投入的一半以上,位列第一位,第二位的是農林牧漁服務業,占科技投入的20%,畜牧業約占10%,導致資金投入過于分散,資金投入比例不協調,高產值的產業得到的資金投入并不多,與其生產總值并不相配。
3.科技實用率較低
我國一直鼓勵發展創新型人才,培養創新科技,設立科技獎項。但明顯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各類獎項的獲得者卻很難將這種科技運用到實踐上去,大多數只是理論上的創新,不能實現技術的推廣與使用。
四、實證分析
那么農業科技的投入是否會對農業經濟的增長有幫助呢?本文將采取格蘭杰的因果關系來驗證。
1.數據的選取
我國農民的收入水平受農業科技投入的影響,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我們對農、林、牧、漁的生產總值來反映農業經濟正常的情況。本次調查也通過相關網站所報道的資料和《國家統計年鑒》來選取。
2.構建模型
在調查時間上,我們選取1995-2014年之間農業科技投入和農村經濟增長的數據。第一,我們采用Eviews對農業科技投入和農村經濟增長的數據進行根檢查,得出的結果是兩者是二階單整,之后再進行協整檢驗,結果證實有協整關系,之后再進行指數轉換,可以得到一個數值為0.19,這也就表明了,每當對農業科技多增加1%,農業經濟就會增長0.19%,這個結果證實了農業科技的不斷投入會使農業經濟不斷增長。第二,為了繼續調查取證農業科技的長期投入與短期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變化。我們建立一個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得出的結果是,這兩個影響系數都是負數。這表明了,農業科技投入和農業經濟的增長都有著自己的水平均衡調整的態勢,這項調查結果的誤差系數比較大,證實了調整力度也比較大。之后我們再次采用格蘭杰對兩者的關系進行檢驗,檢驗表明,在長期投入上,Granger的關系是雙向的,而短期確是單向的。
五、實驗結果與分析
通過這次實證調查可以得出結論,農業科技的長期投入對農業經濟的增長更明顯。而短期的投入則不會有明顯的成果。因此,我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來使農業經濟快速、穩定的增長。
1.政府增加對農業科技投入的力度,提供優惠的政策,保證農業科技可以又好又快的發展。政府要起到引導作用,調動各種社會力量進行科技投入,解決科技投入資金不足等問題。
2.均衡農業投資投入比例,對高產值的產業重點照顧,以點帶全,使科研資金的有效使用率可以提到最大。
3.提高科研成果實用率,將科研成果可以更好轉化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創新科技發展,提高農業產業經濟。
六、結語
實現農業經濟的增長,不僅僅要依靠科技的發展,更在于培養人才。加強對農民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農民技術水平,加強科技創新理念,善用科技實現農業經濟的增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敬鎖,王曉雷,牟少巖. 農業科技計劃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以青島市為例[J]. 浙江農業學報,2015,07:1288-1293.
[2]田勝平,秦德輝,肖金平,等. 我國農業科技投入存在的問題與機制創新[J]. 中國農業信息,2016,02:3-4.
[3]李敬鎖,王曉雷,牟少巖. 農業科技計劃投入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以青島市為例[J]. 浙江農業學報,2015,07:1288-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