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世言
摘 要:休閑農業已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盈利模式的合理性和多樣性直接影響著休閑農業發展的質量,特從多方面結合發展的方式探討休閑農業盈利模式,并給出建議。
關鍵詞:休閑農業;盈利模式;一二三產融合
休閑農業是以農業為基礎,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自然環境,結合農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農村文化生活,經過規劃設計和綜合開發,提供公眾休閑和農村生活體驗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休閑農業的發展對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農民就業、創業、創新平臺,帶動農民增收和精準脫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休閑農業迅速發展,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民間資金大量投入,一片欣欣向榮,但是多數中小規模休閑農業經營主體因為缺少規劃或定位不準等多種原因,盈利情況并不樂觀。為休閑農業可持續的高速健康發展,特對休閑農業進行了詳細的調研,從盈利模式入手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
一、農產品銷售與體驗消費相結合
銷售農產品是休閑農業最原始的動機和盈利模式,采摘、垂釣等體驗項目都是以銷售農產品為動機而衍生出的休閑農業盈利模式。消費者通過親身體驗收獲的喜悅和對優質農產品的直觀感受得到消費的快感,從而愿意為農產品乃至收獲農產品的體驗附加值買單。當前,農產品銷售與體驗消費相結合的模式是休閑農業成本最低,最普遍的經營模式。由于門檻低,較小的經營主體缺乏合理監管和指導,導致良莠不齊,發展緩慢。通過對采摘園的調研,得出從細節出發,提供更好的體驗感受是此類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提升發展最有效的途徑,建議:增加采摘種類,推出特色品種;合理調整茬口或種植早晚熟作物,增加采摘時限;提供優質采摘工具和各類包裝禮盒,提升采摘檔次;提供清潔清洗條件和防曬防劃衣帽等貼心服務,發揮口碑效應。
二、餐飲住宿與農事景觀相結合
餐飲住宿和農事景觀的融入是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的首選,也是一二三產融合最基礎和普遍的方式。久居城市的人們越來越向往回歸自然的本味,品嘗特色的農家飯,夜宿幽靜的農家院能吸引大批游客。農事景觀則是吸引游客的有效方法,根據自身特點,打造或磅礴大氣的花海,或別致情趣的苗木造型,留住游客的時間,留住游客的好心情,便留住游客消費的可能性。根據調研,目前農家飯數量眾多且同質化嚴重,民宿缺乏吸引力,農事景觀缺乏創意且與盈利模式結合不足。針對諸多問題,應以特色鮮明為抓手,做好前期規劃,打造即具有現代化功能,又親近自然的特色農莊,具體建議包括:突出特色主題,將主打品類做精做強,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注重細節,根據主題精心布置裝潢,增加獨特創意,花小心思得大收獲;充分考慮消費者需求,建有停車場、衛生間、休息區、無線網絡等保障設施,做到功能齊全。
三、養生養老與親子娛樂相結合
老人和孩子是休閑農業的重要目標客戶群,也是可以重點突破的盈利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養生養老需求越來越高,休閑農業能充分滿足老人體會農事樂趣,品嘗綠色養生飲食,感受重返自然的舒暢心情等要求。休閑農業融入親子娛樂同樣是是雙贏的盈利模式,既可以為孩子提供親近自然的機會,又可以通過休閑農業的科普性、趣味性、體驗性的特點讓孩子在娛樂中鍛煉動手能力,增長科學知識,家長也也樂于通過這些娛樂項目與孩子進行溝通合作。通過對市場的調研,目前能較好的將養生養老和親子娛樂融入休閑農業的經營主體并不多,而已融入此類經營模式的企業均從中受益匪淺。具體建議:通過開心農場,迷你農場,代耕菜園、有機牧場等農耕體驗的方式,吸引游客長期多次前來休閑;增加科普性,充分合理利用空間,貼掛各類農事小知識,為農作物、樹木、盆景等景物裝飾名牌和簡介,提升游客興趣;根據自身條件利用中藥材、食用菌等具有養生功能的產品進行營銷,提供養生食譜,讓游客體驗看得見,摸得著的養生。
四、節慶活動與傳統文化相結合
利用傳統文化和自身優勢舉辦節慶活動,是休閑農業聚攏人氣、廣告宣傳、樹立品牌的有效方法。通過舉辦節慶活動能吸引更多的潛在消費者,但是節慶活動只是骨架,必須要加入與節慶活動緊密結合的各類休閑娛樂項目作為血肉,賞花節、采果節、垂釣比賽、烤肉節、冰雪節等活動層出不窮,但缺乏創意和盈利點往往達不到最佳的效果,巧妙布置盈利點,才能真正留住消費者,才能將節慶活動做成品牌,達到盈利的目的。節慶活動與傳統文化的結合是增加創意和盈利點的直接方式,尤其利用地方傳統特色民俗文化,融入體驗表演等功能,提升節慶活動格調,擴展盈利模式,作出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具體建議:做好前期策劃,量力而行,活動規模要根據經營主體自身條件而定,盲目擴大活動規模往往得不償失;增加自選小項目,如猜謎尋寶、畫展影展、茶藝品茗、制作手工藝品等方式,盡可能留住游客時間;組建以共同愛好為基礎的俱樂部,垂釣、攝影、書法、音樂、野營、體育等各類愛好均是可利用的優質資源。
休閑農業的發展與經營主體的盈利密不可分,經營者應多參加培訓,吸收先進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提升整體服務水平,最終實現農業與其他產業有機融合,農產品向商品、農業產區向休閑景區、農業園區向農業公園、農事活動向健身體驗養生的轉變。
參考文獻:
[1] 安文靜.休閑農業產業發展模式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1.
[2] 段理.我國休閑農業產業化及其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18).
[3] 陳美,張璐,楊振華.休閑型“農家樂”盈利空間拓展探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12 40(2).
[4] 王德剛.農業旅游代際特征與盈利模式研究[J].旅游科學,2013 27 (1) :7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