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倩影
摘 要 數據新聞是大數據時代下,新興的一種新聞報道的方式。數據新聞通過對大數據的縝密分析,將新聞事件更直觀、形象、全面地展示在受眾面前,幫助受眾洞悉新聞的全貌。數據新聞的未來發展,在新聞傳播界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關鍵詞 大數據;數據新聞;特點;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91-0053-02
當今時代是一個數據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的大數據時代。數據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引發了人們生產生活、思維和行為方式的轉變。數據新聞就是在大數據蓬勃發展下的一種新聞報道的新興方式。大數據新聞也叫數據驅動型新聞,這種新興的新聞報道通常借助于數據,通過對大數據縝密的分析,同時借助于手機、網絡等媒體,使新聞事件更全面、直觀、形象的展示在大眾面前以滿足受眾日益提高的閱讀需求。
1 數據新聞及其特點
1.1 數據新聞表現方式生動直觀,便于受眾洞悉新聞事件的全貌
數據新聞是一種基于大量的真實有效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縝密的分析后,以手機、網絡、報紙、電視等媒介為載體,將新聞事件用多數據的圖片、表格等方式直觀、有趣的展現出來的一種方式。數據新聞是新聞報道領域在信息時代發展的一種重大的變革。數據新聞具有很強的可視性以及互動性,用數據、表格等數據信息來揭示新聞事件的內在和影響力。數據新聞咨詢里的數據可以幫助新聞受眾站在一定的高度,更深入、全面的通過數據來洞悉新聞事件的全貌,揭示新聞信息的內在關聯,帶給受眾更高的閱讀體驗。
1.2 數據新聞具有很強的可視性和縱深度
在大數據時代下,受眾能在通過全球“大數據”對新聞事件進行更直觀、全面、深度的解讀。數據新聞報道不是簡單的數據的堆積,而是在新聞制作中綜合運用計算機數據學、社會科學、美學設計、網絡編程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對新聞事件用數據去闡述其過程,用關聯的數據去解剖新聞事件的內在價值。“數據新聞”不是簡單的數字排列,數字在新聞中是為了記錄新聞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為剖析新聞的內在價值而存在的。例如在網易“讀數”中的這樣一個新聞中,在圖中的數據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晰可見,中國教師的評價年薪在世界墊底,從數據中,我們可以清楚的對整個新聞信息進行剖析,6 971美元的中國教師平均年薪,其工資水平是比利時的1/7,美國的1/6,巴西1/3,居世界末位。但是教師職業在中國的受尊重程度和社會地位卻是最高的。這則新聞的標題“中國教師,最受尊重,工資墊底。”文中,編輯運用平面美術構成的設計方法,把新聞數據的構圖擬造成了王冠的造型,以此來隱喻中國教師尊貴的地位。因此,數據新聞兼具視覺性和對比性。在這則新聞中,讀者受眾可以點擊圖表中的數據新聞是兼具視覺、預測、對比性的新型新聞。這里還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數據新聞正處于起步階段,它得功能還不夠完善,如果是一則成熟的數據新聞,它一定具有雙向性,這個雙向性指編者與讀者的互動,受眾能通過點擊圖表中的任意一個國家,這些都鏈接了與此篇文章相關的新聞數據,使新聞有更深度的擴展。
1.3 數據新聞具有極強的受眾參與性
傳統新聞的傳播方式往往是以新聞記者發布信息,受眾被動接受信息的形式出現。新聞記者對新聞信息的發布具有主導權,可以根據自己的“主觀”意識對新聞進行“無形”的家中。而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新聞,則大大消減了新聞記者的主導權,新聞工作者將“大數據”呈現給新聞受眾,讓讀者自行解讀。例如央視的“據說兩會”的數據新聞報道中,這個“數據哥”形象由熱門的關鍵詞條構成,而這些關鍵詞條則來源與兩會期間社會大眾的熱門搜索。在兩會期間,哪個關鍵詞是觀眾所熱議的,數據哥額頭上會出現該關鍵詞。這個關鍵詞條,來源大數據對于社會大眾關注的分析。
2 數據新聞的發展現狀
數據新聞的傳播媒介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都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其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統一新聞內容下,數據新聞較傳統新聞能夠得到受眾較高的點擊率,但是它的受眾跟帖率卻不及傳統新聞。這說明數據新聞比較適應現代受眾的閱讀習慣,在受眾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數據新聞以其直觀性,更適應受眾的閱讀需要。在數據新聞中,受眾可以得到快捷、美觀又直觀的新聞信息的傳遞。同時,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新聞推送,又可以根據受眾的近期搜索,貼心的推薦受眾關注的新聞資訊,讓受眾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使得信息資源更加合理的配置。但是數據新聞較傳統新聞相比,其跟帖遠遠低于傳統新聞,說明數據新聞的受眾參與度還有待提高。
數據新聞不同于傳統新聞,其受眾的年齡層多集中在30歲到40歲的中青年,對于他們來講,大數據里蘊含著許多商機,他們更看中數據新聞對財經、時政熱點的把握。而對于25歲之前的青年團體而言,對數據新聞的關注度不高,他們更注重游戲、社交軟件等的應用。
大數據時代,帶來了信息二次傳播的便捷。例如在微信、微博中通過轉發,受眾也成了新聞的傳播者。數據新聞帶有一定的佐證性,公開的數據對于受眾想要在新聞中獲得知情權的心理,十分有幫助。公開更多真實有效數據不但助于推動新聞圈的進步,實現了信息的分享、互動,也保證了工作的透明度。
3 數據新聞的未來發展趨勢
3.1 在手機客戶終端中的廣泛應用
移動互聯設備的普及,使人們閱讀新聞的設備和媒介都發生了改變。微信、微博等移動手機端成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手段。想要為數據新聞提供一個廣闊的傳播渠道,開發移動客戶端和建設微信公眾平臺是必經之路。隨著數據新聞的發展與成熟,它會成為新聞播報的常態形式。
3.2 數據時代的新聞結構重組
數據新聞的制作,需要充分挖掘數據,分析數據,配合美學、平面設計、科學邏輯分析等進行制新聞的編輯制作。大數據時代下,各個行業都產生了結構重組。數據新聞結構從傳統的一個攝像加一個記者的形式,轉成了多人、多個部門合作的形式。需要有人負責統籌,有人采集數據、有人專門做數據分析師發現數據背后的規律。
3.3 實現新聞的私人訂制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可以通過數據精確分析人們的行為,越來越準確的為受眾根據他所感興趣的內容,推薦和定制新聞內容。數據新聞能給受眾制定他所需要的行動方案,并提出建議,以便受眾能快速決策。例如,你想選一臺單反相機,數據新聞會推廣出最近一段時間相機的銷售數據,為受眾選擇提供幫助。同時,系統也會根據數據反饋,調整新聞內容的推送。
3.4 實現數據新聞與受眾的雙向互動
數據新聞實現與受眾的雙向互動,是未來數據新聞發展的新目標。這種雙向互動主要是指指在現有數據新聞的基礎之上,受眾通過對數據新聞中的鏈接,便能夠查看到可能是與該新聞事件緊密聯系的相關信息,并且用戶可以像查看普通網絡新聞一樣,可以對新聞進行評論。受眾從這樣的新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也平臺表自己的觀點和意向。數據庫信息系統可以對用戶的點擊和評價進行數據分析,可以分析出受眾的喜好,為他們推送消息的同時,也幫住受眾對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進行決策分析。同時,受眾掌握了自己需要的新聞信息,可以通過收藏、轉發等,再次成為數據新聞的傳播者,實現新聞與受眾雙向傳播互動,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吳靜.網易數度的數據新聞實踐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4(2).
[2]何恬,馬曉青.中國教師:最受尊重,工資墊底.[EB/OL].(2012-09-09).[2015-03-12].http://data.163.com/14/0909/23/A5O4J8BN00014MTN.html.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喻國明,李彪.新聞傳播的大數據時代[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