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星
一、農村土地流轉現狀、原因及呈現特點
1.我縣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土地流轉是指承包農戶將土地轉給他人經營。近些年來,隨著農村分工分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需求日益增長,呈現流轉速度加快、規模擴大、形式多樣的特點。
2.我縣農村土地流轉的原因。促成我縣農村土地流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農業內部效益低、農村勞動力過剩、農民老齡化以及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形成的內部推力,也有第二、三產業及打工收入相對較高等外部拉力。但是最根本的動因還在于經濟利益的驅動,我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種田的經濟效益較低,許多農民都認為種田不劃算,部份農民棄耕大量外出打工。其次地方政府和基層干部的積極參與和推動,成為目前土地流轉加快的顯著因素。
3.當前我縣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呈現以下幾大明顯特點:一是大面積連片包地情況增多。一些業主少則十幾畝、幾十畝,多的達到幾百畝、上千畝承包租賃土地。二是介入成分增多。不僅有農戶間的自發流轉,而且地方政府和村級組織也積極參與,直接操作。三是土地流轉的形式多樣化。各地出現的土地流轉形式多種多樣:轉包、委托代耕、互換、租賃、股份合作制等,其中又以轉包形式為主。
二、農村土地流轉的效果
1.土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村土地資源在土地經營者之間的合理流動,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加快農村土地規?;?、集約化的進程,克服小規模家庭經營的局限。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可以使分散在一家一戶的土地通過市場交易的形式轉讓到經營能手手中,充分發揮經營能手在資金、技術、管理方面的優勢及對市場的駕馭能力;也可以將每家每戶零散的土地集中成片,由大的農業龍頭企業實行集約化經營,取得規模經濟效益。從而使農村人、財、物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并促使農業比較效益的提高。
2.土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當前農村勞動力過剩及農民老齡化十分突出,農民收入增加趨緩,如何探索有效的解決途徑,是一項十分緊迫的工作。通過建立土地使用權轉讓市場,一方面促進土地使用權轉讓和交易,可以使無力經營或不愿經營土地的農戶通過轉讓使用權獲得相應的收益,從而將勞動力從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來,促使其轉向城市發展二、三產業,加快我縣的城市化進程;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農戶通過規模經營,不斷增加農業收入。
3.土地流轉有利于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有利于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拉動農業招商引資,充分發揮土地的作用。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使土地相對集中,便于統一規劃,為農業招商引資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新技術的運用和新品種的推廣,特別是高效經濟作物的開發,從而使產業結構發生變化。農業產業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土地使用權流轉,使土地相對集中于農業企業或經營大戶手中,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投向農業開發,必將提高農業的專業化水平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加快農業的產業化進程。
4.土地流轉有利于吸納各種社會資金投入農業生產和農業的綜合開發利用,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土地流轉機制形成以后,一些資金雄厚的經營者投資于農業開發,首先就要解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農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特別是土地使用權流轉向社會的開放,對農業的綜合開發更具有重要意義。
三、穩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對策
為了建立使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流轉機制,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工作:
1.切實把握政策,加強正面引導。一是加大政策法律宣傳力度。目前不少基層干部和群眾對土地流轉政策處于一知半解狀態,必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既防止出現一刀切和急躁冒進的行為,又注意引導農民消除懼怕流轉的顧慮。二是嚴格保護耕地,防止“非糧化”傾向。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執法檢查,通過完善流轉政策規范經營行為,通過政策引導,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三是大力宣傳推介正面典型。先進典型是最好的教材,要積極開展試點,及時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作用。
2.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經營主體。鑒于目前農業比較效益仍然偏低,需要在政策導向上加大鼓勵和引導土地流轉的力度,特別是對專業大戶、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規模經營主體,要積極扶持,培育壯大。一是各級政府要出臺鼓勵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的優惠政策。各級財政可設立農村土地流轉專項資金,對流轉雙方實行以獎代補,對流轉時間較長、經營規模較大的可加大獎勵扶持力度。二是大力支持發展種養大戶。調整農業投入結構,農業產業和綜合開發等資金,應涵蓋到種養大戶,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技術引進。金融部門應降低貸款門檻,增加信貸規模,支持種養大戶發展生產,鼓勵大戶承租土地。三是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支持通過“企業+合作組織+農戶”模式,發展土地規模經營;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優先安排流轉土地、有就業需求的農民從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