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鵬
摘 要:我國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稀缺,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時期,建設用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我市開發區作為工業用地集中和經濟發展迅速的區域,這種用地的供需矛盾更為顯著,具體體現在現有建設用地效率不高、耕地占用嚴重、違法用地監管力度不夠等方面,用地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開發區的持續發展。如何發揮開發區自身經濟發展和社會服務優勢,結合國務院和國土部相關文件精神,嚴格執行并有效落實這一關系可持續發展的宏觀土地政策是擺在政府和開發區面前的頭等要務。
關鍵詞:土地;開發區;節約集約;監管
一、從規劃角度落實和銜接土地政策,重視開發區土地利用的控制性詳細規劃
國務院通知明確指出要強化土地規劃的整體控制作用,從國家和區域角度看,規劃先行已經成為控制和解決建設用地無序擴張和低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就開發區而言,結合城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特別針對開發區制定的土地利用控制性詳細規劃,可以更好結合開發區的發展遠景和藍圖。規劃和設計開發區發展功能區,規定禁止建設區域、限 制建設區域,嚴格保護基本農田和耕地,落實不同區域的建筑密度、容積率和綠地率等標準和范圍。總之,制定開發區土地利用控制性詳細規劃可從規劃角度落實和銜接土地政策,是解決開發區建設無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我市的開發區在分析土地利用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用地規劃目標,將指標分解到具體地塊上,并提出形成一個有影 響力、有自身調節能力、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良、集行政、商貿、居住、工業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城區。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依據。
二、結合城市發展和開發區發展,合理布局,統籌用地
開發區、高新區和城市的融合協調是當前開發區發展的趨勢之一,從開發區的發展路徑態勢看,開發區已經納入整體城市和區域發展的統一體系,區域和城市對開發區發展的影響不容忽視,開發區的空間規劃必須建立在與區域發展和城市發展協調一致的高度來把握。
因此在制定開發區土地利用規劃上必須要注意和城市發展總體規劃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高度協調統一,充分利用城市功能,并將自身的發展功能提供給城市和區域其他部分共享,強調城市乃至區域內的合理布局,統籌用地,協同發展是開發區提高用地效率重要方式。
三、深挖現有建設用地內涵,提高開發區土地利用效率
結合現有建設用地清理整頓普查和開發區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工作,特別注重對開發區內的閑置用地、低效用地的盤活和再利用,是開發區提升用地效能,增強用地產出的重要手段,這也是國務院通知精神所著重指出的。對于開發區來說,在這項工作中,積極發揮市場作用,將開發區土地儲備和土地產權的流轉工作切實運轉好,可以極高的提升區內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實踐方面已經有很多開發區應用各種方式踐行這一原則,開發區在嚴格執行國土部《閑置用地管理辦法》的同時,對不滿足條件的閑置用地采取不同的有償方式收回。越來越多的開發區一方面通過幫助企業聯系合作發展機會提升企業活力,從而提高用地效率;另一方面用“騰籠換鳥”的方法做到開發區企業的升級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共贏效果。
四、將新農村建設和安置農民就業結合,為開發區建設用地騰退發掘空間
對于農村土地管理方面開發區應利用其自身經濟發展優勢,從農民角度出發,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解決農民就業問題的全局高度,整理農村居民點,騰退不必要的土地占有,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為開發區建設用地發掘空間。同時在農民“上樓”問題上,必須尊重農民意愿,不僅要解決其居住和生活環境問題,更要充分利用開發區企業的勞動力需求,通過就業培訓等手段,解決好農民的就業問題,讓農民的利益得到持續有效的保障,不能讓農民“扛著鋤頭上樓”,或成為“無田無業無社會保障”的“三無”人群,從各方面真正實現農村的“城市化”和農民的“居民化”,這不僅關系到開發區的建設,更關系到區域的發展和“三農”問題。
五、有效利用開發區聯合管理優勢,加大節約集約用地監管力度
有效整合開發區經濟發展、土地管理、金融稅收的管理職能,利用開發區聯合管理綜合服務的優勢條件,將節約集約用地和其他機構職能聯動,整體解決企業實際問題。與此同時,加大節約集約用地的監管力度,探索有效的獎勵和懲罰措施,制定剛性指標和柔性指標結合的管理體系,調動園區企業發展積極性,參與到土地節約集約的具體工作中來,全面落實節約集約用地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