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鵬+王云燕
摘要:夫妻財產關系是婚姻家庭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在我國《婚姻法》中占有重要地位。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夫妻共同債務都維系在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上,財產性質,即夫妻之間一旦形成共同債務,夫妻關系性質也會因此而改變。也就是說,夫妻雙方在離婚時,共同財產的分割、共同債務責任需要依照法律規定與標準,進行細致劃分,除財產定型和分類之外,還要結合社會生活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分配財產,使雙方都滿意、認可?;诜蚱薰餐瑐鶆贞P系的特征,本文從立法缺陷角度,深入探討有關于夫妻共同債務問題的法律實踐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改革建議和想法。
關鍵詞:夫妻共同債務 立法缺陷 法律問題 改革建議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6-0048-02
作為一項基本法律關系,夫妻共同債務的性質定義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男女平等,如何判斷、解讀夫妻在初級經濟階段到后期經濟階段所積累的財富屬性,是極其復雜、繁瑣的工作。為維護家庭和睦,讓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破裂之后,得到自己應得的財產,并保護弱者的既得利益,實現男女在婚姻關系上的獨立和公平,國家《婚姻法》作出了多次修繕和改革,其目的在于同化不同屬性的夫妻共同債務,使各類型財產在婚姻關系上的處置地位、水平相等、相同。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夫妻共同債務屬性內容,深度解析夫妻共同債務的分割問題。
一、當前我國夫妻共同債務的有關規定概述
我國古代社會長期保持著家族宗法制度的理念,主張“同居共財”,尤其是在男尊女卑的社會,沒有夫妻共同債務而言,財產全交由男性家長來支配。進入現代社會之后,才出現了“夫妻共同債務”這一名詞,《婚姻法》第41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縱觀夫妻財產制的立法條款可以發現,我國婚姻狀態會隨著社會民生觀念和思想的改變而改變,如當下社會出現的丁克族、不婚族、協議結婚族等,這些公民所形成的婚姻關系,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夫妻共同債務制的結構。最高人民法院對《婚姻法》進行解釋時,有明文規定,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4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睆牧⒎▋热萆峡矗楹蟆肮餐啤钡牧⒎ㄔ瓌t并沒有改變,但為了迎合上述不同“屬性”的婚姻關系,我國在這類夫妻共同債務關系也進行了明確的制度規定,如:約定財產制,婚前夫妻雙方可就自己所有財產進行歸屬分配和處置,在雙方認可的條件下,簽署婚前財產協議。離婚時,夫妻的共同債務在雙方約定的情況下,雙方協議處理,是最合理的方式,但大多數情況,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會成為夫妻之間婚姻關系結束時產生矛盾的主要誘因。
二、離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債務的立法缺陷
(一)按揭房屋債務分割
1.案例分析
舉一個案例,浙江省的黎女士與董先生在2012年購置了一套均價1.5萬元/m2的80m2的房屋,還貸期限為20年,利息總計60多萬,還貸總額為144萬元之多。黎女士與董先生在2012年協議離婚,雙方都不具備給予對方補償的條件,且董先生認為當初結婚時按揭房子的首付都是由自己付的,所以不應按照規定給予黎女士補償,但黎女士認為自己在結婚的4年里也承擔了付房貸的義務,應得到賠償,雙方就此爭執不下。該案例的復雜性在于,按揭房屋的首付款是由夫妻雙方某一方獨立承擔的,在司法實踐中,這一特殊條件影響了法律的執行力,頗受非議。浙江省中級法院最終作出判決,董先生需賠償黎女士在婚內4年中支付的房貸款,共計4萬余元,此外,還需延期支付3-5年。從判決結果上看,我國司法機關在處理按揭、抵押、權利質押等性質的財產時,對雙方既得利益的保護想法還是很科學的,一方面,需考慮按揭、抵押的受益方、出資方的財產權益,一方面,還要多考慮夫妻雙方對于按揭房產的情感取向,盡可能均衡雙方利益。
2.立法缺陷
2005年后,國內建筑房屋價格持續攀升,以按揭方式購買房產的人越來越多,夫妻之間存在這種情況的案例非常多,離婚時,就按揭房屋的分割問題展開激烈討論的人屢見不鮮,這一法律議題依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有關房款按揭債務方面的分割和處理,現在的立法依然存在很多缺陷,如:房屋按揭時雙方的訴求不平均,夫妻雙方婚姻存續期間還款比重無法通過標準與規范做判斷,房屋按揭形成的經濟利益在法律上很難說明其債務權屬關系,等等。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十條:“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執行,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贝肆⒎l款從道義角度,賦予了正按揭房屋的歸屬性質,房屋自身價值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也屬于夫妻共同債務,但現實案例遠遠要比理性分析情況復雜得多。
(二)“隱形債務”分割
1.案例分析
原告蔣先生與被告蘇女士2001年結婚,婚前4年感情要好,但自2006年被告與一離婚男性有不正當交往后,對原告及家庭不管不問,導致感情破裂?,F請求解除與被告的婚姻關系,婚生女孩由原告撫養,被告按規定支付撫養費,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但經審查,蔣先生在蘇女士不知情的情況下,向其朋友借款30萬元,用于結婚時購置婚房,現仍有20萬元債務沒有還清。法院認為,蔣先生的借款30萬元在二人夫妻關系存續階段并沒有顯現出來,故視為“隱形債務”,但鑒于這筆債務確實為二人結婚時購置婚房所用錢款,蘇女士應承擔一部分債務。最后,法院宣判,離婚后,二人需要共同承擔蔣先生借朋友的20萬元欠款,但因蘇女士事先并不知情,且在婚姻存續關系內并沒有出現隱形債務,故承擔20萬元債務的四分之一,五萬元欠款。夫妻二人的其他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2.立法缺陷
“隱形債務”的分割問題一直是離婚案件處理的難點,也是立法的一個缺口,從某種角度看,雙方在沒有告知對方的情況下欠下的債務,是需要通過債務形成原因及債款使用情況來具體分析、評價的。為此,本文將從另一側面分析無形資產的分割問題,排除有經濟利益的資產,主要研究負債資產。我國《婚姻法》第17條規定了夫妻共同債務的范圍,但并沒有詳細列舉出無形資產的具體象征,所以在處理無形資產分割問題時,司法機關可從無形資產的性質定義入手,尋找辯證關系。在處理離婚關系中夫妻共同的隱形債務時,應就隱形債務所有干擾項進行合理的分析與對比,探究其與婚姻關系之間的聯系,準確判定夫妻在債務隱瞞方面,隱瞞方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主動動機和被動動機是什么。但總而言之,隱形債務形成方因為沒有公布或解釋說明債務隱瞞情況,所以在債務償還方面應當承擔更多的責任。
三、完善夫妻共同債務立法缺陷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上文對夫妻共同債務分割現狀進行舉例分析可知,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是補給其共同資產的基礎,除了情感因素之外,法律部門、司法機關應充分尊重夫妻共同資產、債務在情感破裂條件下的分割意愿,依靠法律約束、公平審定,維護雙方的利益。隨著社會婚姻狀態的不斷變化,離婚案件的種類與形式會愈加復雜,法律部門與司法機關還應對完善夫妻共同債務分割議題作出不懈努力,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發揚“和平觀念”、尊重個人意愿
社會正義體現在方方面面,在“婚姻自由”理念的促進作用下,人們對婚姻的看法也發生著變化。所謂“平等”,不僅體現在處理、管理夫妻共同債務上的責任和權益,而且是在道義的基層上,盡可能地照顧“弱者”,讓強勢的一方給予弱勢的一方最基本的補償,或承擔更多的債務責任,體現社會關懷。如:逐漸廢除夫妻共同債務推定原則,債務權屬很難通過一個既定的原則來規定,在很多或更多的離婚案件中,債務的產生是因為現實生活需求或矛盾而產生的,個人意愿的特殊性使得婚姻關系中兩個人的共同債務存在特殊性,為此,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推進、推動立法,都應該發揚“和平觀念”,尊重個人意愿。如果雙方的矛盾或經濟糾紛無法調和,便需要依照《婚姻法》在共同債務分割和承擔方面都偏向于老弱婦孺,其本質上是發揚法律制度的“人性化”的慣例。
(二)完善夫妻共同債務的證據制度
相比有形資產,無形資產的分割問題一直飽受爭議,因此國內外法學專家們設定了一套先進的理論,來修飾、定義無形資產的基本性質。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夫妻共同債務在推定責任方或承擔方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加強共同債務的證據力,債務信息的證據能力越強,則債務關系就要傾向于有證據一方。此外,以折價分割為前提,按照市場經濟趨勢,評估、測算無形資產的經濟價值,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將雙方資產轉化為債務償還的基本資本,也是完善夫妻共同債務的證據制度辦法。因為夫妻共同債務需要有人償還,所以應當在《民事證據法》中,鼓勵司法機關完善或優化債務證據影響。同時,給予對方財產、債務的舉證請求權,如此一來,司法在判斷、了解、分析雙方共同債務的時候可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債務分割矛盾問題會被極大限度弱化,即便存在爭議,也可以通過有效的條件制約、阻止妨礙司法判斷行為工作的行為人,驅使其履行承諾。
(三)完善夫妻財產的約定制度
夫妻財產的約定制度是立法上可以調和或解決夫妻共同債務問題中最重要的修繕工程,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加入追訴權,即在運用折價分割方法進行共同債務的估價后,如果共同債務在婚姻存續期間有影響價值或影響關系,則可以鼓勵夫妻雙方就夫妻財產進行約定,以便當婚姻關系結束時,共同債務的分割問題不致出現矛盾。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夫妻財產約定后,債務按照約定雙方承擔或履行的債務責任,對二人共同債務進行比例分割。
四、結論
夫妻共同債務的立法缺陷是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立法的一大挑戰,因為無論是夫妻共同債務還是夫妻共同財產,其在婚姻家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夫妻共同債務的立法缺陷,是《婚姻法》未來要彌補、修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夫妻關系破裂時,往往會給當事人帶來很大的影響,因此如何和平、科學、有效地解決夫妻共同債務問題,是需要立法實踐、研究和積極討論的。
參考文獻:
[1]柴學勇.論夫妻共同債務的立法缺陷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8(24):30-31.
[2]齊玉華.夫妻共同債務清償問題立法缺陷及完善[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0(1):111-113.
[3]廖建勝.從《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看我國夫妻共同債務制度的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0(6):48-49.
[4]伍蓉玲,阮芳.離婚案件夫妻共同債務舉證責任分配的立法缺陷及實踐問題[J].經濟師,2013(3):70-72.
[5]鐘廣夏,丘耀輝.淺議夫妻共同債務的立法缺陷與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3(8):63-64.
[6]姜大偉.我國夫妻共同債務認定規則的反思與重構[J].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3(4):31-37.
[7]唐雨虹.夫妻共同債務推定規則的缺陷及其立法完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4條之檢討[J].凱里學院學報,2007(5):25-27.
[8]馮源.夫妻債務清償規則的價值內涵與立法改進[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133-138.
[9]裴孫英.論我國夫妻共同債務制度的缺失與完善[D].上海交通大學,2012.
[10]劉思嘉.我國夫妻債務規則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
[11]沈穎.夫妻一方所負保證之債性質認定——兼論夫妻共同債務認定標準[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6-60.
責任編輯:于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