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靈
摘要:指出了石油、煤作為塑料生產原料,若未對塑料予以充分利用,則不僅會對環境產生污染,還易造成原料浪費問題。分析了廢棄塑料來源及現狀,探討了廢棄塑料常見處理技術、回收工藝,提出了環境保護工程中廢棄塑料的處理措施,以期從根本上促進環境保護工程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環境保護;廢棄塑料;處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X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4-0075-02
1 引言
經濟社會的穩步前行,促使塑料產品在各行業、各領域均得以全面運用。但年均廢棄塑料排放量的增加,不僅對環境質量造成威脅,還易在危害人類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企業生產成本、浪費資源。因此,若要根本上避免環境污染問題,則應在強化塑料實際利用率的同時,做好廢棄塑料處理工作,成為當前人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2 廢棄塑料來源、現狀
現階段,由廢棄塑料衍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已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并將其處理工作納入重點范疇,如果處理不恰,則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將會更為嚴峻。因此,著重強化廢棄塑料處理工作勢在必行。我國作為廢棄物生產、消費強國,其主要來源于農用(生活)塑料薄膜、泡沫與塑料袋、塑料制品等。據相關數據調查結果顯示,國內年均塑料產量高達上千萬噸,廢棄塑料占60%,但該項數據比例正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在此過程中,廢棄塑料常以工程廢料為主,其不僅種類多、數量大,還因處理難度過高,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環境保護工作的任務量、難度系數等。
3 廢棄塑料常見處理技術
3.1 焚燒
焚燒,作為廢棄塑料處理常用技術,其依據塑料熱值與燃料油熱值間差異,施行科學化且合理化焚燒,能夠在熱量回收的基礎上,以減容為目的避免對環境質量造成危害。其中,廢棄塑料于焚燒環節灰分、含硫量普遍過低,但因燃燒速率過快,促使其在未生成SO2情況下,處理效率得到提升。但是,由于廢棄塑料中重金屬比例相對較高,可在焚燒時生成H2O、C12H4Cl4O2(二口惡英)氣體,易引起生態環境重金屬污染問題。針對此,筆者建議在廢棄塑料處理工作中,應盡量避免對焚燒技術的選擇,而是應該增加對新技術的優選,如DRF技術。
3.2 降解
降解分為光降解、生物降解兩種技術類型。其中操作人員通過化學物質的添加,以此提升降解速率,即光降解常用于金屬廢棄塑料處理工作,以免因塑料處理引起環境二次污染。而在此過程中,光敏劑是光降解常見化學添加物質,因其內部含有Fe離子,能夠在廢棄塑料強光直射的條件下,對紫外線等物質予以吸收,從而促使廢棄塑料內金屬離子發生分解。該種處理方法的運用,既是對廢棄塑料抗張強度的銳減,使其呈現易碎、易破裂的現狀,又可為后續處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生物降解則是以微生物、酶等物質的選擇,對廢棄塑料實施降解工作,如細菌和真菌的選擇。針對實際生物降解工作,淀粉物質、衍生物等均可用作廢棄塑料添加物質,而利用微生物對淀粉的吸收,促使廢棄塑料表面呈現孔隙,實現生物降解的目的。此項處理技術的進行,應重點關注生物降解成本問題,即生物降解成本過高,在實際使用中受到明顯局限。
3.3 熱裂解
以熱裂解為基礎的廢棄塑料處理工作,需在無氧環境下開展,可有效降低氮氧化物、C12H4Cl4O2等氣體的排放。其中熱裂解還涉及高溫、低溫兩種條件,高溫為600~900℃、低溫則在400℃以下。其裂解原理為:由于廢棄塑料中含有高聚合物,可在特定環境下發生分子鏈分解,并轉化為新產品,存在較高的現實價值。
3.4 填埋
填埋為廢棄塑料處理簡易技術手段,即以地表掩埋為主。填埋技術的進行往往選用人力操作的方式,無需大型設備的輔助,具有投入小和成本低的優勢。但是,由于廢棄塑料難以在短期內實現腐爛,易對地下水質造成影響。再者由于其體積大的缺陷,無法選用生物降解的方式進行分解。針對此,選用填埋技術的廢棄塑料處理工藝,應配以較大填埋空間,并做好相應的防滲漏工作,以免因廢棄物分解環節發生地表環境、地下水污染問題。
4 廢棄塑料處理常見回收工藝
4.1 簡單回收
簡單回收即依據廢棄塑料生產、生活來源的差異,對其實施分類回收,并做好相應的加工利用、直接利用等工作。其具有提高資源使用率、促進經濟發展、成本控制、降低環境污染等多項優勢,作為材料循環利用的核心工藝,可有效保證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環境保護的目的。
從整體上來看,廢棄塑料簡單回收工藝主要針對大型塑料,因其硬質高且表面光滑,僅需通過洗滌、烘干與消毒等工藝,方可實現回收處理的目的。如塑料瓶、塑料桶與塑料板等廢棄塑料,依據壓縮粉碎-篩選水洗-浸泡清洗-烘干消毒等工藝流程,借助NaHSO3對廢棄塑料實施浸泡,并置于50℃環境下予以烘干。而在此階段,簡單回收工藝包含再生工藝、直接工藝,其中再生工藝是以同種樹脂原料的添加為前提,對廢棄塑料實施再生產工作,具有質量優、可靠性強與性能優的特點;直接工藝主要針對材料性質與來源的差異,實施簡易加工工作。除此之外,于廢棄塑料清洗環節,可選擇化學試劑、樹脂原料對塑料物理性能與化學性能進行調節,以此可規避后續廢棄塑料環境污染問題。
4.2 復合再生
相較于廢棄塑料簡單回收工藝,復合再生側重于生產所用塑料,以及時回收處理的方式,降低環境污染問題。其工序涉及剪切、碾壓與重塑等,既是對企業生產成本的把控,又可在環境保護工作中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目前,比例配制法、熱載體處理法均是廢棄塑料復合再生工藝的重點內容。首先,比例配制法。結合破碎和清洗、脫水與干燥等工序的進行,以重介質液體為輔助,對廢棄塑料實施密度篩分工作,并依據其種類的差異進行處理。其次,熱載體處理法。利用廢棄塑料、熱載體間加熱混合工藝,促使其在350℃溫度條件下,以熔融的形式實現處理工作。
若要促進復合再生工藝下廢棄塑料適用性、力學性能的提升,則應做好塑料改性處理工作,即將廢棄塑料改性為復合材料。對此,常見塑料復合再生工藝為木材復合和粉煤灰復合、玻璃復合與改性瀝青、其它復合材料等。總之,復合再生工藝作為廢棄塑料處理前進導向,其發展空間極為良好。
5 關于環境保護工程中廢棄塑料處理措施
5.1 制定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制定,既是廢棄塑料妥善處理的前提,又是其安全處置的根本。對此,以環境保護工作為基準的廢棄塑料處理,應預先制定管理制度,即明確崗位職責、工作制度與工作要點。第一,依據系統性、全面性規整制度,對操作人員權限、職責與行為等問題進行規范化管控,即通過制度約束的方式,促進人員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證其工作質量。第二,結合崗位職責與獎懲措施、崗位任務和工作要點的精準化明確,對操作人員進行管理,使其能夠著重注意安全生產、設備操作等內容。譬如:廢棄塑料的處理環節,應保持嚴謹且認真的工作態度,嚴格按照工藝流程,對處理與生產溫度問題予以控制。第三,激勵制度、崗位責任制的構建,需以書面文件落實為基準,使其能夠在操作人員約束的條件下,營造安全、嚴謹、良好的工作氛圍。
5.2 加大源頭控制力度
加大源頭控制力度,是解決廢棄塑料環境污染問題的制因,其具體操作流程可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一是加大企業控制力度。鑒于塑料生產環節,企業管理者應對其生產工藝、生產質量進行嚴格把控,以此實現對廢棄塑料生產源的控制,不僅可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還可避免生產資源浪費,切實環境效益良性循環的目的。二是改善廢棄塑料再生產利用工藝。源頭控制問題,以政府政策鼓勵為前提,逐步提升塑料附加值,用以做好相應的回收工作、再生產利用工作。三是設備智能化。通過企業各部門監管職能的強化,定期開展操作人員技能培訓工作,以安全生產與安全檢查為作業導向,避免因設備因素、人為因素的制約,而出現資源浪費問題,從而增加企業塑料生產成本。
6 結語
針對環境保護工程,其廢棄塑料處理工作作為重點內容,存在較高的現實價值。當前,國內廢棄塑料處理技術以焚燒和降解、熱裂解與掩埋為主,需在具體處理環節,綜合考究人為因素、環保因素與成本因素等諸多因素,并結合實際情況,對其處理技術予以擇優選擇,以此確保廢棄塑料處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而制定管理制度、加大源頭控制力度等措施的施行,是對廢棄塑料生產問題的根本性規避,只有做好相應的源頭處理工作,方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立剛.環境保護工程中廢棄塑料處理與企業選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6):32.
[2]劉雙飛.淺談環境保護工程中廢棄塑料處理技術[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8):37.
[3]申恒霞.廢棄塑料處理工程中的環境保護研究[J].塑料工業,2016,44(1):12~15.
[4]劉 星.環境保護工程中廢棄塑料處理技術初探[J].中國科技縱橫,2015(17):10.
[5]王紅梅.淺析環境保護工程中廢棄塑料的處理技術要點[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6):28.
[6]陳 煜.廢棄塑料處理工程中的環境保護研究[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