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陽
摘 要:小麥作為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可以供人類食用,是糧食的主要類型,近些年來小麥栽培技術的發展也為廣大農民提供了發家致富的機會。保持小麥的優質性要運用有效的栽培技術,實現小麥的高產,是這一技術進行研究和創新的基本動力和最終目的。本文針對如何實現小麥高產,對其耕作栽培技術進行了分析,供小麥種植者進行參考,希望能對小麥的耕作技術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小麥做為中國傳統也是主要的農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的栽種范圍也是極其廣泛的。在中國,小麥的種植歷史悠久,在人口越密集的區域,對小麥的需求量越大,但在當下的小麥種植市場上,仍然存在小麥的品種不夠優良、栽種技術不夠先進、獲得的經濟效益不夠理想的問題。想實現小麥的高產,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應用高科技的小麥栽培技術,并將其廣泛應用,進而獲得優良的種子,將高產這一現象持續下去。
一、種植品種和種子的處理
1.品種的選擇
在對所種植的品種進行選擇時,要結合當地病蟲害發生的種類和情況、普遍農作物生長的環境、現有的栽培方法和技術、經濟發展、種植規模和所需小麥的數量進行選擇。選擇出來的品種要具有抗倒伏、生產量高、抗病能力強、抗干旱、成穗率高的特點。
2.種子的處理
選擇好品種后,對種子進行發芽率的實驗,進一步確定該品種的成活率。對選好進行播種的種子,可先晾曬一段時間,用多菌靈藥液進行浸泡,淘洗干凈后再用溫水浸種,達到浸種催芽的效果,另外曬種也可以提高種子的發芽率。為了預防病蟲害,可以將種子藥劑拌種或種衣劑包衣,有效防治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小麥全蝕病等疾病。
二、合理的播種時期和方式
1.適期播種
積溫的合適與否是時期播種需要注意的主要條件,根據冬前積溫對播種期進行合理選擇,小麥從播種到發芽所需要的積溫為120°左右,主莖長一片葉子需要75°。根據小麥的生長結構判斷所需要的積溫,結合當地氣溫的變化進行播種日期的選擇。以春小麥為例,春小麥在平原播種的時間為四月中下旬,在高地的播種時間為五月初。
2.底肥的實施
實現小麥的高產在選擇平整肥沃土地的基礎上,還要進行肥料的合理施加,其中底肥的施加更為重要,直接讓小麥生長的土地變得更加肥沃,為小麥生長提供養料。在整片土地進行平整的一次性施肥,保證小麥在生長初期所需養分。在施肥品種的選擇上,有機肥和無機肥兩種,要根據土壤的情況進行兩者的分配,但主要以有機肥為主。
三、生長時期的管理
1.苗期的管理
此時小麥的成長形式是生根和長葉,調控目的為在全苗的基礎上,達到幼苗的茁壯生長。要先進行對缺少的進行補苗,對過于密集的進行適當的拔除,補苗時選擇的品種要和播種時的品種種類一致。
2.抽穗前期的管理
小麥在抽穗前期的生長過程為起身和拔節,是小麥生長最旺盛也是最關鍵的時期,該階段根莖葉營養器官和穗花生殖器官一起生長和完善。管理的目的是結合苗期的生長情況,對小麥進行及時適量的肥水補充。
在起身期根據田間情況進行澆水施肥,對壯田進行中耕,斷掉一部分根系抑制生長;對弱田進行輕中耕,保護根系,保證其水源吸收和溫度平衡。在拔節期施肥要做到弱田早施肥,壯田晚施肥的宗旨,具體時間和施肥量,根據小麥的生長情況和土地的營養程度而定。孕穗期是小麥需水量最多的時期,在此期間一定要保證小麥水分的充足,減少幼花的退化,促進花粉的發育,提高接穗率。
3.抽穗到灌漿成熟期的管理
該階段以籽粒的生長為主,包括開花受精,養分輸送,籽粒灌漿,管理的目的在于維持根部對養分的吸收,防治病蟲害,防止早衰或者晚熟,保證麥穗的飽滿程度,達到小麥最后的豐收目的。
開花15天左右是灌漿的高峰期,及時澆水可以防止小麥的早衰,促進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保證麥穗的飽滿程度,增加麥穗的重量,后期則不再澆水,避免因大水漫灌導致倒伏。到小麥植株不再生長的時候,把對土壤施肥轉變為葉面施肥,因為此階段的小麥根部吸收能力逐漸減弱,對葉面施肥達到對麥穗質量的調節。及時防治白粉病,銹病,散黑穗病,和蚜蟲黏蟲吸漿蟲的危害,這些災害是小麥減產的主要原因,有些危害小麥的根部,有些危害小麥的莖葉,有些危害小麥的麥穗。可以通過農藥噴灑的形式來預防病害,及時對麥田進行除草,還可以增強小麥抵抗力,如注入營養劑。
4.除草劑的使用
使用除草劑是除草的有效手段,可以幫助農民在除草方面減輕負擔,而且有良好的效果,避免雜草吸收土壤的水分和養料,遮擋陽光的照射。除草劑主要分為針對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兩種,小麥屬于單子葉植物,在選擇品種上有麥草靈、異丙隆、膘馬、膘靈、拉索等。如果麥田里的雜草過多,可以將丁草胺和氟樂靈進行混合,達到更好更根本的效果。最根本的還是要調節好除草劑的濃度,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自身種植經驗和相關專業人員的意見,選擇合適的天氣和溫度進行噴灑,一般有陽光照射的時候效果會更好。除草劑也要在小麥長出兩到三真片,或者雜草長出兩到三真片的時候進行使用,這樣效果會更加顯著。
四、收獲時期
小麥在成熟中期會出現株莖葉全部變黃,下部的葉子變脆的現象;成熟末期植株將全部變黃,但莖稈仍具有彈性,麥穗接近小麥種子,較堅硬;在小麥進入全熟期后,其植株已經枯死,麥穗下沉,容易折穗和落粒。收獲時應當選擇成熟末期的小麥,這個時期的麥穗最為飽滿重量最大,且具有一定的硬度,在采摘和運輸的過程中損失率更小。人工收獲時選擇在小麥成熟中期就可以,機械收獲時要選擇末期或者全熟時期。
五、結語
在實現小麥高產的道路上,栽培技術至關重要,從小麥的選種到播種日期的選擇,從生長期的措施到收獲的注意事項都是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相關人員要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技術研發與推廣,從而做到高生產小麥的普及,完善小麥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1]曲建東. 淺談高產小麥栽培技術[J]. 中國科技投資,2013,20:102.
[2]李旭蘭. 淺談高產小麥栽培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4,14:150-151.
[3]楊德寶. 淺談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 園藝與種苗,2015,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