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偉
摘 要:在大豆生產過程過程中,要求使用到大豆栽培技術。大豆栽培技術具有重要的作用,直接對大豆的產量及質量構成影響。文章重點分析了當下大豆栽培的關鍵性技術,主要有種子制備技術、耕整地技術以及施肥養護技術。
關鍵詞:大豆;高產;栽培;技術
在我國的農作物系統中,大豆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在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中不可或缺。如何選擇有效的栽培技術,來實現大豆高產高質,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通過提高大豆的產量及質量,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增加當地農戶的經濟收入。所以說,我們必須加強研究大豆高產的栽培技術。
一、合理輪作和深耕整地
1.合理輪作
通過合理的輪作,可以促進大豆實現高產,這也是栽培大豆的前提。結合大豆栽培經驗得出,在栽培大豆時,盡量不使用重茬耕作方式和迎茬耕作方式,如果選擇重茬耕作方式,很可能致使大豆產量降低,降低為30%至50%之間。如果選擇迎茬耕作方式,很可能致使大豆產量降低,降低為10%至50%之間。這就要在栽培大豆過程中,選用科學的輪作方式,可以與其他本科農作物實施3a輪作模式。針對需求選擇重茬耕作方式的土地,必須施加豐富的化肥,還有農家肥,建議噴灑抗重茬的藥物,從而實現大豆的高產高質。
2.深耕整地
在大豆栽培之前,應當細心研究土壤狀況,對土地進行合理耕翻,以此促使土地得以熟化,并且在整合土地時,還可以針對雜草進行清除,以此降低雜草和病蟲害的侵蝕程度。如果深耕作業時,添加一些底肥,可以有效的促進大豆的高產。所以說,在大豆栽培過程中,應當對土地進行翻耕及深耕,創造更佳的耕種結構。在實際選擇耕地方式時,應當根據土地具體情況來選擇。針對尚未深耕的土地塊,應當選在伏秋繁重時間,并且加以深松。在伏秋整合土地時,若大豆為壟作,應該選擇起隆技術,促使土地迅速進入亟待種植狀態。正常情況下,在伏翻整地時候,具有一定的深度要求,控制在21厘米至26厘米之間。在翻土之后要及時耙地,在秋翻過程中,控制深度在18厘米至20厘米之間。這就要翻耕的深度持續一致性,在總體秋翻整合土地時,善于掌握時機,盡量在土地封凍前期完工。
二、提高種植的技術,對植株間的合理密植作一保障
大豆在種植期間對其單位面積內的株數以及單株粒數進行一定的保障,有助于大豆在總產量上的提升。所以,在對大豆進行生產和種植的過程中,畫押對種植技術不斷提高,對每個植株的生長都做好一定的保障。在對單位面積內的種植株數進行一定的控制上,對植株間的密植進行合理地控制,不能出現植株過密的現象,以免出現底部遮光的現象,讓植株的莖部在受熱方面十分不均勻,進而形成莖稈瘦弱的問題,最終導致植株倒伏的現象發生。植株自身的合理密植所包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對種植區域內的生態特征進行全面的了解。例如,種植區域中的氣溫特征和土地自身的肥力情況,還要對其比較適合的播種方式進行選擇等。在植株的細密程度的確定是有所差異的,通常肥地是比較適合稀的,瘦地比較適合密;晚熟的大豆品種比較適合稀,對于早熟的大豆品種來說,比較適合密;在南部的地區中,其氣溫比較高,所以適合稀,對于北部的地區來說,其氣溫比較低,宜密;在寬行的種植上,宜稀,在窄行距的種植上,宜密;對于繁茂性比較強的品種來說,比較適合稀,在延期播種的情況下,比較適合密;大豆和高稈作物之間適合稀,和早熟矮稈的作物之間需要密。
三、按照具體的情況對適合的種植方法進行選擇
1.點播精細法
點播精細法通常被用在秋季的翻地壟時。在最開始的時候,要把地中的茬子做刨凈,在原壟的基礎上,利用精量的點播機進行撒種,或者利用雙粒平播和壟上點播的技術,點播精細法的利用可以對播種的均勻度作一保障,其深度比較適宜,還能對植株之間的合理密植進行保障,在具體施肥的中,能夠利用集中施肥的種植技術,不用進行間苗。
2.窄行播種的密植法
窄行播種的密植法是目前國內在栽培方法上最為主要的一種增產方法,也就是縮短壟距和增加行數的窄行密植技術,根據相關研究的統計,窄行播種的密植法通常可以為農業增產10%-20%。窄行播種的密植法字運用上十分適合在大豆的種植上,而且是大面積的大豆種植,從最初的播種一直到耕地的過程,其都要運用一定的機械化方式進行作業。在耕翻地時進行機械化作業,有利于對土壤進行整理,在對土質進行疏松時,也比較好,其深度也非常均勻,因此運用機械化技術會使出苗非常整齊和均勻。窄行在具體的密植之后,能夠將光能與地力進行充分地利用,還能對雜草的生長進行行之有效地控制。
3.60cm距離雙條播
在當今大豆生產當中60cm距離雙條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播種形式,這種形式被廣泛應用在當今的大豆生產養殖過程當中。由于在當今大豆生產當中通常采用機械化操作,在這種過程當中通過對刨除剩茬和翻新土地,進行更深一層遲到種植與播種。通過在播種中進行結合性耕起壟,有效的節省工期時間。不過這種方式比較適合比較濕潤、疏松的土壤,以此保證播種過程中能夠使中職均勻的分布在土壤之中,并且保重播種深度相同,這樣才能夠長出整齊的豆苗,抑制雜草的生長。
四、結語
與此同時,在施肥過程當中,需要結合當地的土壤與氣候進行相應的整合,確保所施肥料能夠與當地氣候與土壤相適應。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將農肥做為底肥,能夠全面的綜合土壤發展,促進土壤內部營養物質的有效改善,確保土壤水分,有利于大豆后期成長的有效吸收。摒棄具有一定腐熟的化合性肥料,能夠從中產生一定的肌酸,能夠有效的保證土壤當中的營養含量,為大豆提供出良好的生長環境。
參考文獻:
[1]趙小芹,王秀禮. 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 河南農業,2017,07:56.
[2]曹明波,張玉先,劉鳳金. 大豆高產栽培技術分析與總結[J]. 現代化農業,2014,01:12-13.
[3]何錦平. 大豆高產栽培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5,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