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家
摘 要:在本文就羅非魚養殖水體中添加碳源對水質及生長影響展開的研究中,這一試驗通過A、B、C三個處理組與一個對照組開展了具體研究,而這一研究確定了將小麥淀粉作為碳源在養殖水體中添加能夠實現水質的改善與飼料系數的降低。
關鍵詞:新吉富羅非魚;碳源;水質
羅非魚是我國主要淡水魚養殖品種,近年來始終存在著較高的市場需求量,但在筆者的實際調查中發現,我國當下羅非魚的養殖仍舊以傳統池塘養殖為主,這就使得羅非魚養殖成本較高,對周邊環境也往往會造成較為負面影響,而為了實現羅非魚養殖成本與受環境制約程度的降低,筆者結合國外學者Crab、BFT、Avnimelech等人關于羅非魚的研究確定了本文的研究課題,這一研究旨在實現我國羅非魚養殖向低碳健康方向發展。
一、材料與方法
1.材料
為了保證本文研究具備較高可信度,試驗用羅非魚為當年孵化的同一批魚苗,體質量為(10.5±0.2)g,具體試驗中通過隨機挑選的方式確定試驗個體,試驗個體的挑選需要遵循健康、大小相差不大的原則。
在其他試驗材料的選擇中,試驗用材料選擇的是含35%粗蛋白質含量、50.0%碳含量、5.6%氮含量的魚苗膨化配合飼料,碳源則選擇了50%碳含量的食用級小麥淀粉。
2.方法
(1)飼料管理。為了保證試驗更具可信度,筆者共設立了四個試驗組,其中三組為處理組,編號分別為A、B、C,一組為對照組。在具體的飼料投喂中,對照組投喂魚體總質量9%左右的正常量飼料。A、B、C三組分別投喂正常量、80%正常量、75%正常量的飼料,同時用池水混勻潑灑投喂飼料量30%的小麥淀粉。試驗采用了面積為16m2的室外水泥池,該水泥池具備給排水系統,并在試驗前進行了充分清洗,每池共投放110尾苗種且總質量相近。
試驗共進行了36d,每天分別在10:00、16:00投喂兩次,為了保證試驗結果更具說服力,試驗期間水泥池底部全天充氧且不用藥,試驗需要保證水深控制在0.8m左右。
(2)水樣采集與分析。在試驗過程中,筆者每7d進行一次水樣的采集,并進行透明度、溶解氧、水溫、pH值的測量,這些數據的測量需要在現場進行,結束現場測量后我們還需要將水樣帶入實驗室,并進行水樣總氨氮、亞硝酸鹽、硝酸鹽、總氮、總磷、懸浮物、葉綠素a、絮體體積、異養細菌總量的測量。
(3)指標的測定與計算。為了更好為試驗提供數據支持,我們還需要在試驗結束后通過捕撈羅非魚測定不同水泥池羅非魚的各項生長指標,即增重率、特定生長率、存活率、飼料系數、蛋白質效率,這一系列羅非魚生長指標的求得需要得到飼料投喂量、試驗前后魚體總質量、試驗時間、飼料蛋白質含量、試驗前后魚尾數的支持。
二、結果與分析
1.添加小麥淀粉對養殖池水質的影響
(1)通過分析筆者發現試驗期間各試驗組溶解氧、溫度、pH、和透明度變化不大。
(2)通過試驗結果分析,筆者發現對照組水體總氨氮含量始終處于升高、降低、在升高波動變化中,試驗最后A、B、C三組總氨氮含量平均值則相較于對照組降低了4.2%、9.1%、20.7%,由此可見小麥淀粉實現了水體總氨氮含量降低。
(3)通過分析筆者發現A、B、C三組水體的亞硝酸鹽低于對照組,初C組外其他三組水體亞硝酸鹽均處于持續升高狀態,對照組的升高最明顯,而試驗最后A、B、C三組相較于對照組亞硝酸鹽含量分別降低了57.9%、72.3%、96.8%,這說明小麥淀粉實現了水體亞硝酸鹽含量的降低。
(4)在分析中A、B、C三組水體硝酸鹽含量始終低于對照組,試驗最后A、B、C三組相較于對照組硝酸鹽含量分別降低了8.8%、16.7%、30.9%,這說明小麥淀粉能降低水體中硝酸鹽含量。
(5)在對總氮和總磷的測量中,筆者發現小麥淀粉能夠實現水體中總氮和總磷含量降低,水體富營養化能夠由此得到較好避免。
(6)在對絮體體積和懸浮物的測量中,筆者發現小麥淀粉實現了水體絮體含量的提升,而這一提升與小麥淀粉的投入成正比。
(7)在異養細菌總量測量中,這一測量中對照組與A、B、C三組相較于試驗初期異養細菌總量分別增加了117%、922%、1704%、422%,這說明小麥淀粉的投入能夠實現水體異養細菌含量提升。
2.添加小麥淀粉對羅非魚生長性能及飼料利用的影響
(1)在就羅非魚生長性能進行的分析中,筆者發現小麥淀粉的投入實現了增長率與特定生長率的提升,可見小麥淀粉對羅非魚生長帶來的積極影響。
(2)在就飼料飼料利用進行的分析中,筆者發現小麥淀粉的投入實現了羅非魚養殖中的飼料系數降低、蛋白質效率提升,這就說明小麥淀粉的使用實現了羅非魚飼養中的飼料利用率。
三、討論
1.添加碳源對養殖水體水質的影響
小麥淀粉的添加實現了羅非魚養殖中的多方面變化,水體總氨氮含量降低、亞硝酸鹽含量降低、水體中硝酸鹽含量降低、水體富營養化的避免就是其在養殖水體水質方面的作用,而這些就使得羅非魚養殖中水體的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可能引發羅非魚發病的誘因也能夠實現較好消除,這對于羅非魚養殖中環境污染影響的降低將帶來較為積極的的影響。
2.添加碳源對羅非魚生長及飼料利用的影響
結合上文開展的具體試驗我們不難發現,小麥淀粉的添加實現了水體絮體含量的提升、異養細菌含量提升,這就說明小麥淀粉的投入實現了羅非魚的天然餌料增加,而組成水體絮體的絮團本身的營養較為豐富,這就使得羅非魚養殖中的飼料利用率得以實現較好提升。
四、結語
在本文就羅非魚養殖水體中添加碳源對水質及生長影響展開的研究中,筆者詳細論述了試驗用材料、方法、結果,而結合這一系列研究我們能夠較為直觀發現小麥淀粉的添加在羅非魚養殖中對水體水質、羅非魚生長及飼料利用帶來的積極影響,而結合使用木薯淀粉作為碳源展開的同類研究,筆者發現該研究與本文取得了類似的結果,這就進一步證明了碳源添加在羅非魚養殖中所能夠發揮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彥,劉利平,趙廣學,胡振雄,蘇曉明.養殖水體中添加碳源對水質及羅非魚生長的影響[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3,01:55-60.
[2]方彰勝,劉邦輝,王廣軍,廖國禮,郭松.3種不同養殖模式對精養水體尼羅羅非魚生長性能及養殖水質的影響[J].江蘇農業科學,2016.1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