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華
摘 要:由于農業生產向著持續轉型方面升級,本文就主要論述怎樣培養從事相關農業生產活動的新型職業化的農民與農業生產的持續升級相適應。對當下新型職業化的農民就農機技術培訓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為日后怎樣做好新型職業化的農民農機人員的技術培訓提供了有效的對策以及建議,從而促進農業的增效提質。
關鍵詞:新型職業化農民;農機技術的培訓;培訓存在的問題;對策及建議
由于農機的廣泛應用與快速發展,生產力得到極大地解放,農業的生產效率以及規模得到提高,農民越來越重視農業機械的作用,由于農機的普及率以及使用率快速的提高,農機的技術培訓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對新型農民農機培訓強化對現代農業增效提質的推進作用進行思考。
一、農業機械化培訓工作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
早在建國的初期就有“機械化是農業出路的根本”。隨之產生了相應農機的管理部門及農機的培訓機構。雖然農業機械化培訓工作發展有數十年,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制約,造成此方面的動力極端不足,特別是處于基層縣級的農業機械學校,關于培訓的項目,也只是一些簡單基礎的培訓,比如如何駕駛拖拉機,更有一些農業機械學校因為改革或者政府征地的政策早已消失不見。當下,各地的農業機械技術的培訓主要有以下問題:
1.生源方面的問題。目前由于城鄉發展差的距較大,農村的青壯年大多選擇進城打工,不愿留在農村進行農業的生產,造成現在從事農業方面生產的大多是老人、婦女、沒有文化、沒有技術的人,導致參加培訓活動的人員嚴重不足,培訓的效果也不太明顯。
2.經費方面的問題。各縣級農業機械學校屬于全額撥款單位,由于經費有限,沒有能力購買新型的教具以及設備,而且教師也沒有進行計劃性的進修,知識相對老化,對新的機具、新的技術沒有辦法掌握,培訓的內容也沒能夠與時帶同步,這對培養優秀的農業機械化人才很是不利。
3.師資方面的問題。由于各級政府不重視農業機械化技術的培訓,學校的經費緊張,造成教師不能夠獲得計劃性的進修機會,而且工作也不能獲得社會各界人士應該有的重視,導致從事農業機械化培訓的動力嚴重不足。同時在新招的教員中由于各種原因,不容易招到專業合適的教職員工,出現了新教職員工上崗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夠適應農業機械技術的培訓工作的要求。
4.設施方面的問題。大部分的縣級農業機械化學校的辦公樓大多建于上個世紀的 80 年代,其中一部分的辦公樓屬于危房,不再適合教學工作的進行。教學的訓練場也不平坦,或者是被用作其他建設,大多學校教學實習的基地也都消失了,嚴重的影響農業機械技術培訓活動的進行。
二、如何進行新型職業化的農民農機培訓
技術培訓對策以及進行新型職業化的農民農機的技術培訓,屬于農機技術培訓機構分內的工作,各培訓機構應該積極的行動起來,轉變培訓的思路,不再單單培訓農機駕駛員,而應該把培訓農機駕駛員與培訓新型職業化的農業機械化的人才的思路結合起來培訓農民,與此同時應該創新教學的方法,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爭取得到各政府相關部門政策上的支持。各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充分意識到,在發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中新型職業化的農民農業機械化技術人才發揮著主導作用,還應明確農業機械技術培訓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政府還應對農機的培訓工作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以及經濟上的幫助,改善農機培訓機構辦學的條件,才能更好地進行新型職業化的農民農業機械技術人才的培養工作。
2.完善師資隊伍的建設。培訓的機構需要定期組織學校得力的教學力量進行進修活動,以加強理論上的學習,尤其是農業的產業化不斷地發展,需要掌握相關農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作為農機的培訓教員,也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用高度的負責的態度進行農機技術的培訓,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引導、和扶持農民的培訓。
3.創新教學的手段。學校應組織教師針對本地的實際情況編寫與本地區農機技術的培訓相關的教材,并且學校應該開設不同種類的培訓課程,好讓參加培訓的人員不僅能學到技術,還掌握了怎樣經營現代化農業相關的知識,從而成為復合型的農業發展人才。與此同時,授課應多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
4.發展多種多樣形式的培訓。參訓的人員大多來自農村,所以全部到縣城農機校進行培訓不但不方便,而且還耽誤參加人員的時間,所以,就應該采取多種多樣方式進行培訓,實行送教下鄉,在鄉鎮村內也開辦培訓班,通過針對性的培訓來提升培訓的效果,從而調動廣大農民參加訓練的積極性。
5.加大宣傳的力度。有效利用各報刊、互聯網、新傳播媒體等形式的進行宣傳,好讓更多的農民群眾意識到參訓的重要意義,從而調動農機技術人員參加培訓的熱情,為有利于進行新型職業化的農民農業機械人員的培訓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最終促進農機技術的培訓全面發展。
6.結合政策開展培訓工作。中共中央在2012年把“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作為第一號文件和以及在《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展規劃》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
這些文件和措施的實施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未來究竟是誰來種地和怎樣才能把地種好之類的問題。而在2016年的中央第一號文件中也提出,當前的主要目標是如何將職業性的農民作為現代化建設農業的中心力量方面培養。為了這一目標的實現,就需要科學合理的統籌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培訓,才有希望在規定的時間范圍之內實現目標。農業機械相關操作人員在對新型職業化的農民進行培訓時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同樣的,農業機械的普及和發展也對農業現代化發展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農業的生產活動中使最為活躍、最為關鍵的因素。為了能讓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有更佳的技術支持及優秀的人才保障,就需要農民通過各式各樣的農機培訓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具備能夠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相關知識及技術能力。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與農業機械技術是分不開的,其一,農業機械技術的培訓是科學發展農業、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其二,新型職業化的農業機械化培訓是農業機械化培訓技術發展的最新方向,具體培訓工作主要有如下三方面:首先是如何經營農業生產,其次是農業機械技術操作的培訓,最后是對專項人員的培訓,所謂專項人員指的有農業機械的維修人員、農業機械合作社的社員、農業機械的大戶以及農業機械的管理者。結合這三個方面的專業培訓,讓參加訓練的農民不僅能掌握農機的操作技能,還能夠讓他們具備關于農業的創業能力和提高經營農業生產的管理水平,從而促進農業機械化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結語
農業的機械化對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推進作用,農業的機械化發展又需要農業機械技術培訓的推動。目前,新型職業化的農民農業機械技術人員的培訓才處于剛起步的階段,培訓的理念及培訓的措施也處于摸索得階段,各地農機的主管部門以及培訓機構都需把握住機遇,創造出新的理念,提高培訓的質量,從而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具有文化、懂的技術、善于經營得新型職業化的農民,最終推動農業向著現代化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倩. 農業產業化經營視域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體系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2]易榮文. 我國新型農民培訓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4.
[3]李佳. 我國農業機械化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09.
[4]李慧靜. 現代農業發展中的職業農民培育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