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瑛
摘 要:火災是森林的大敵,一旦發生火災,在短時間內,就能把長期培育出的大片森林化為灰燼。火災不僅直接燒毀大量木材,并能使殘留的林木生活力減退,引起病、蟲和風倒的危害,甚至導致森林毀滅,給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在林業的發展過程中,森林防火問題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重要問題,非常有必要對森林護林防火工作策略進行探討。文章分析了引發林業火災發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策略,旨在促進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的良好開展。
關鍵詞:森林火災;原因分析;防火策略
森林資源作為我國生態環境的天然屏障,對生態環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火災發生對于森林的破壞性非常大,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將會燒毀大量的木材,對樹木、植被的生長以及國家經濟造成重大的損失。另外,發生過火災的森林中,殘留的植被很難恢復生長,也會產生的病蟲害以及風倒等問題,甚至還會影響周邊森林的發展。基于此,本文筆者對林業火災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策略,希望促進林業護林防火工作的進一步提高。
一、引發森林中火災發生的原因分析
通過多年的林業實際工作發現,引發森林火災的原因眾多,大致分為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2大類。自然原因指的是非人為參與的,由大自然自發引起的火災,例如,雷雨、閃電、山體巖石碰撞摩擦生出的火花,流星、隕石墜落引燃樹林等,這些自然現象是導致森林火災發生的主要原因。人為原因指的是非自然的,由于人類的行為導致森林火災發生的情況。例如在實際生活中,吸煙、燒荒、上墳點火、燒灰集肥、煉山造林等活動,都是導致森林火災發生的重要原因,由于疏于火源的看管,沒有做到人即離開滅掉火種的原則,最終引發森林大火。這些是誘發火災的普遍原因,基本屬于人們操作不當或者無意之下引發的火災,給森林的護林防火工作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重視護林防火的細節,重視森林資源的護林防火工作,避免發生嚴重的火災,積極的響應國家對森林保護的相關政策、措施,保護森林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的健康發展。 另外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火災形成原因是人為刻意的,例如,犯罪分子蓄意燒火,以達到放火破壞的目的。 對于這類蓄意放火的破壞行為,應當予以強烈的打擊。
二、林業資源護林防火工作策略
1.樹立防火安全的意識。防火安全意識的提高對進一步深入地開展森林保護事業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只有樹立防火安全意識,才能有效避免森林火災的發生。因此,有關部門應通過宣傳手段使防火工作人員和群眾在思想上引起重視,采取一定的體系規劃來落實火災的預防工作。首先,應根據護林防火的實際工作情況,完善相應的護林防火規章制度及操作辦法,建立一定的應急預案來使相關單位以及其內部的每一名員工都能夠樹立防火安全的意識,同時貫徹和落實相應的滅火準則,進而使火災的防護機制能夠為單位和群眾切實執行。其次,將制定好的護林防火規章制度及操作辦法在相關部門所有人員中普及推行,并定期進行防火安全教育。最后,向群眾宣傳和普及護林防火知識,進而使這一巨大的中堅性力量能夠被切實地投入到火災預防機制的建設層面,特別是在清明節前后要加大宣傳力度,盡量減少由于不夠重視而引發的森林火災發生幾率。當遇到雷雨天氣時,必須密切關注林區的狀況,以免發生火災,錯過最佳的撲滅時間。嚴格控制火源,杜絕人們在森林密布的區域,從事與火源有關的生產工作,避免由于火源控制工作的疏忽,導致森林發生嚴重的火災,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發展。
2.制度上進行優化。防護火災意識的提高是護林防火的重要的一個方面,但還必須進行制度上的優化。目前我國的護林防火工作采用的是“雙線四級”制度,這是一種承包管理責任制度,將森林管護工作按護理的難易程度,分片劃分為幾個轄區,將具體的責任分攤到不同的部門或者人員上,旨在做到責任到人。應在“雙線四級”責任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該制度,加強各個轄區之間的聯系,進一步深化目標責任制,明確重點責任領導人,層層抓實護林防火工作,形成嚴謹規范的工作環境。建立有效的火災應對機制,進而使火災在發生的同時相關的人員能夠有能力去滅火,能夠從火災的發生層面入手,形成一個具體的滅火思路,而不是盲目地進行沒有意義的撲救,進而造成本能夠被規避的經濟損失。
3.定期進行護林防火工作抽查,減少一線工作失誤率。應對護林防火工作一線人員定期進行工作抽查,并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確保其嚴格遵守工作規章制度。在秋冬時節,清明節、春節等節假日前后,即火災多發時期,應加強對整個林木區域的監控和管理,酌情增加地面巡邏人員,加強巡邏防火工作。林業用火時,做好周圍可燃物的隔離工作,并事先做好天氣、風向預測。
4.加強森林防火技術的推廣。護林防火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建設體系來改善。可以針對易發生火災的林區進行火災防護帶的建立,具體防護帶的材料可以選擇生土的覆蓋、溝渠的挖掘、以及濕性防火林帶來充當。以此來將火焰徹底隔離,從而使護林防火體系的相應建設達到最優化的成果。但是,防火帶的實際設置過程中要注意,要盡量在沒有植被的空地進行防火帶的修建,以此來避免火災的二次蔓延,這樣一來防火帶便能夠實現自身的建設價值,從而在火災發生時阻擋住火勢的蔓延,進而保障我國森林資源的合理生長與發育。森林火災對森林資源的安全、社會穩定以及生態環境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從目前森林保護工作的現狀分析,我國森林防火的形勢依舊嚴峻。頻繁發生的森林火災,已經造成大量植被無法正常生長、引發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森林發生火災,不僅會給國家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性非常大,使人們居住的自然環境遭到一定的破壞。
5.完善林業監測體系。另外,我們還可以在林區的制高點位置合理的設置瞭望臺,并配置現代精密的探測儀器,在雷雨等特殊天氣里,需要對林區進行實時的、全面的監測工作。在發生雷電擊中樹木的狀況時,必須利用專門的滅火設備進行滅火,防止森林火災的火勢持續蔓延下去。在森林中一旦發現火源,立即進行處理,避免森林發生重大的火災事故。除了相關的技術方面的措施外,政府也應積極的發揮作用,強化森林火險預報的具體工作,及時、準確的發布森林火險等級,將一定的護林防火措施傳達給人們,降低森林發生火災的可能性。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森林資源的有效需求隨之增加,為了促進社會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下去,構建和諧的自然生態環境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森林資源作為我國生態環境的天然屏障,對生態環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結語
火災是護林工作的頭號敵人,是林業工作中嚴防死守的對象。開展護林防火工作是國家減災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保護國家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須充分了解森林火災的發生原因,積極采取護林防火工作策略,運用先進的滅火設備,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滅火工作,有效保護國家的森林資源。
參考文獻:
[1]張建軍.淺談林業護林防火工作[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4(5).
[2]劉宇欣,江波,李鑫.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 (上半月),2014(5).
[3]張建軍.森林火災的發生原因與預防撲滅措施[J].實用技術,2013,5(8):21.
[4]劉義希.新形勢下如何做好護林防火工作[J].中國林業,2014,12(8):57-58.
[5]李士貴.淺談基層護林防火[J].安徽林業,2013,1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