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
摘 要:林業是我國進行生態建設的關鍵部分,林業建設的水平直接關系到我國生態建設的效果。病蟲害則是威脅林業建設的主要災害,常對森林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本文根據當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問題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優化措施。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問題;防治;優化
近幾年來,隨著資源日漸稀少和環境污染日漸嚴重的發展形勢,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因此,十八大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同等的地位。林業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部分,在實現我國生態系統良好循環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病蟲害則是影響林業建設的最主要災害,能對森林造成毀滅性打擊,防治病蟲害利用的農藥更是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如何優化我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是我們當前加強林業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 林業病蟲害防治的主要問題
1.病蟲害發生面積擴大。一般來說,病蟲害的發生不是局部的,而是非常容易擴散的。病蟲害一旦發生,威脅面積可達十幾萬畝,能囊括整個縣城,而且還在持續增加。特別是如果區域內的林區是單純林,林區的物種多樣性較低,本身不能形成有效的生態系統,那么病蟲害會更加嚴重。再加上氣候和環境變化影響,尤其是全球變暖趨勢的嚴重性,以及防治技術的限制,人造林面積的增加,導致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面積一直居高不下。
2.病蟲種類增多,難以防治。由于全球化趨勢的影響,我國在林業方面與國外的互通也在逐漸增加,有不少國外林業品種流傳到國內,但這些樹種發生病蟲害時,在國內沒有天敵的制約,導致會越來越嚴重且難以防治;有些本地的病蟲出現品種的變異;本地區有些次要害蟲逐漸上升為主要害蟲,使病蟲害的發生不斷增多;另外以前危害較為嚴重的一些病蟲害至今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這些問題的出現都使病蟲的種類增多。由于林區管理存在漏洞,對病蟲的監測力度不強,還有部分病蟲害本身難以根治,再加上病蟲耐藥性的產生,都增加了防治難度,而且一些之前得到控制的病蟲害很有可能再次復發,導致我國的林區時刻都可能會出現病蟲害的暴發,而且有的病蟲害年年都會發生,給林業發展帶來嚴重損失。
3.防治工作不夠。一方面是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不夠先進,不能有效的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病蟲害防治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較慢,也缺乏防治需要的設備。另一方面是林業工作者能力不足,大部分林業工作者都缺乏對病蟲害的防治知識和經驗,或者沒有足夠的對病蟲害的認識,以至于再出現病蟲害時不能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使病蟲害范圍逐漸擴大,危害整個林區。
二、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開展林木檢疫工作。對林木進行有效的檢疫工作,能夠良好預防病蟲害的發生。首先要做好育苗工作,嚴格把控土壤、溫度、濕度等條件,提高抗病蟲害的能力;其次做好撫育管理,樹苗種植后要定期進行病蟲害的檢測和預防,做好撫育間伐工作,及時除去枯死木、風倒木、瀕死木以及受病蟲害危害嚴重的樹木等,盡量提高整個林區的抗病蟲能力;最后加強《植物檢疫條例》的宣傳,增加林區工作者的植物檢疫知識儲備,加大林木運輸路上的檢疫力度,加強對過往運輸車輛和產品的檢查,避免林木攜帶病蟲害進入林區。
2.進行農藥防治。病蟲害的防治主要是靠化學農藥來進行的,也是最簡單的防治方法。農藥防治具有起效快、防治面積廣、容易操作等優點,但同時也有容易產生耐藥性、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防治具有階段性、無法根治等缺點。因此在使用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時,要注意農藥種類的選擇和用量的選擇,盡量選用天然的或生物農藥。
3.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相對于農藥防治,生物防治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般生物防治可利用蟲治蟲(如用“老虎蜂”防治松毛蟲)、以微生物治蟲治病(如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蟲、大豆實心蟲、玉米螟),以鳥治蟲(如招引灰喜鵲治椿象),用微生物來防治病原菌(如在新伐松樹樹樁上接種大隔抱伏革菌對有隔擔子菌進行生物防治)等,還可以根據病蟲的趨光性、假死性、不耐高溫性等特性,采用機械、物理防治措施,比如用黑光燈誘殺病蟲、分隔法、高溫滅蟲法等。
三、林業病蟲害的優化措施
1.建立完善的林區管理體系。包括林木的管理、防治管理、林木檢疫、病蟲害監測、林木日常養護等相關工作的制度。在日常進行林區管理和林木養護時,要同時注意病蟲害和火災等災害的情況,及時發現苗頭;在出現病蟲害進行防治時,要注意與檢疫部門、林業技術推廣部門、林木種苗管理站等部門的信息互通和協作,盡快確定病蟲害種類、始發林區、防治技術等,提高防治效率。
2.做好病蟲害監測預報工作。加強對林區內的病蟲害的監測和調查,以便于及時準確的掌握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加強對監測預報技術的學習和引進,增加資金投入,采購更高水平的監測和預報設施,為病蟲害的監測預報奠定物質基礎;建立完善的覆蓋整個地區的監測預報網絡體系,及時掌握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和動態;通過長期對病蟲害的監測和預報工作,建立起相關數據庫,不斷積累信息資料,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進行監測工作。
3.提高防治技術水平。我國當前的病蟲害防治形勢非常嚴峻,因此必須提高防治技術水平,改進防治方法。特別是要盡量選擇效果好、殘留少、副作用小,且對其他生物影響較小的藥物進行防治;同時要采用生物性農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危害小的方法,例如燈光誘殺害蟲;要學習國外先進防治技術和防治病蟲害經驗,降低防治方法對環境的影響。
4.做好林區生態建設。提高林區生態系統的功能也是改善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方法之一。在進行人工造林時要避免對當地生態系統和植被的破壞;在了解天然林的樹種、樹齡、密度等條件下,選擇適宜的樹種,盡量選擇多種樹種,形成混合林;同時也要注意種植林果、灌木、林下花等植株,增加林區物種多樣性,提高林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加大資金投入。加大對病蟲害防治的資金投入,堅持“誰經營,誰防治”的責任制度,實行以地方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投入原則,擴寬資金籌措渠道,將病蟲害防治工作納入當地防災減災計劃,增加監測、檢疫、防治、人力等的投入,積極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和設備,以及先進的病蟲害監測和預報設備。
四、結語
綜上所述, 我國林業建設面臨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確實非常嚴峻,防護林的建設、人造林的增加、多地退耕還林等林業建設措施的出現,使病蟲害的發生也逐漸增多,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生態損失。因此,我們要優化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病蟲害防治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吳微微.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思考與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4):274.
[2]石一清.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林業產業,2017,(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