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摘 要:秋季造林不僅是維持生態環境平衡的根本,也是目前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近幾年,隨著林業生態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傳統造林技術有了新的突破,秋季造林規模逐年增加。由于秋季造林是利用秋末冬初,氣溫逐漸降低,樹木生長緩慢的有利時機開展的營林方式,具有適宜時限較長的優點,有利于提高苗木成活率,減少成本,又有利于生態環境建設,便于安排生產?;诖耍疚墓P者對秋季造林技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秋季;造林技術
大部分的造林工作都是在春季的4月底掃尾,苗木對養分需求量較大,而此時苗木原有儲存的養分又基本被新生芽葉所吸收,根部養分供給還不能順利續接,苗木成活率低。而秋季造林是在秋季土壤尚未上凍之前進行造林活動,適應苗木生長,尤其適應抗寒能力較強的苗木生長,并且避開苗木病蟲害高發季節,各種病害發生率也較低,苗木具備了一定的抵御能力,有利于利用高質量苗木,且選擇余地大,避開了春季綠化時間緊、任務重,為了搶時間、爭速度,致使苗木供不應求的高峰時節,綠化資金也得到了合理調控。秋季造林不僅有利于改善了區域環境,而且還促進了當地的生態建設。本文筆者從合理整地、造林時機與樹種選擇、苗木準備與處理、合理造林 、撫育管理等方面總結了秋季造林技術,以期突破傳統的營林方式,提高造林成活率,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一、采用秋季造林的優點
1.苗木表皮氣孔關閉處于休眠狀態,生理活動減弱,苗木不易失水。
2.秋季氣溫較低,溫度下降慢,苗木生理活動減弱。
3.秋季土壤降溫是從地表開始逐漸向下層降溫,有利于苗木根系與下層溫土充分結合并促進根尖細胞的再生。
二、秋季造林的技術要求
1.造林樹種的選擇。選擇鄉土樹種,速生優質樹種,耐寒樹種。
2.苗木的選擇。選擇健壯的一、二級苗木。最好是大苗。
3.造林地塊的選擇。應選擇立地條件好,土壤溫度適中,不可選擇低洼及干旱地塊,防止凍拔或風干苗木。
4.造林時間的選擇。秋季造林最好是在立冬前十天左右開始,視氣溫變化情況可靈活掌握,地表結凍4cm 以內均可造林,這一時間造林既能保證成活率,又能節省苗木保存費用。
三、秋季造林注意事項
1.根據立地條件可采取先陰坡后陽坡,先迎風面后背風面,先無地被物(或少地被物)的地塊,后地被物多的地塊,這樣可延長造林時間。
2.采取窄縫栽植造林法,可不破壞土壤結構。若凍一層硬表皮,可啟開表皮后再用窄縫栽植。
3.將苗木栽好后再覆土2-3cm,最好超過苗木的地徑,或覆土枯落物,防止凍害。
4.不可坐水栽植,防止出現凍拔害。
四、秋季造林實施步驟
1.合理整地。秋季造林的重要環節是整地,整地的質量與造林的成效密切相關,通過認真細致地整地,便于栽植、撫育管理,可為提高造林施工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減少水土流失,應當盡量減少土面的破壞。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采用任何一種方式整地,應當事先進行規劃與設計,并且嚴格按照設計方案進行施工。山坡下部及15°以下的地段,可采用反坡梯田整地。平面整地適宜于地勢平坦的商品林地,土壤比較瘠薄、板結的地塊,便于實行林農間作的地塊可實行全面整地。針葉樹造林整地應達到一定深度,闊葉樹和干旱、半干旱地區整地深度應適當加深。山坡中部及15~25 cm的坡地,采用水平階或者魚鱗坑的方式整地,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干旱地,地形破碎的地方,坡度大于25°,或者植被茂密、水分充足、易發生凍害的造林地,采用魚鱗坑、穴狀整地。
2.造林時機與樹種選擇。選擇適當的造林時機相當重要,如果是當年造林,整地宜選擇在雨季或春季前。秋季造林苗木落葉后至土壤凍結前進行。秋季裸根苗造林時,若選擇陰雨天前進行,栽后逢連陰雨,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樹種選擇應當根據適地適樹的原則,選好造林樹種。為了進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樹種的選擇非常重要,應當根據具體立地條件選擇苗木,以生長健壯、品種優良、抗病蟲害、根系發達、無機械損傷的一、二級良種苗木為佳。秋季造林樹種最好以萌芽力較強的闊葉樹種為主,如楊樹、山杏、沙棘、槐樹、花椒、榆樹、沙棗等,做到喬木與灌木相結合。
3.苗木準備與處理。栽植前對苗木根系進行處理,將受損傷或者發育不良的根系剪掉,然后利用500 mg/kg的ABT 3號生根粉溶液或者0.5%高分子吸水劑浸根,對于榆樹、花椒、沙棗、楊樹、山杏、沙棘、槐樹等萌芽力強的闊葉樹種,可以剪掉地上部分,留茬3~5 cm即可。對于截干處理的闊葉樹小苗及油松、側柏等針葉樹小苗,可采取培土到苗頂的管理措施,以達到防寒和防止野兔啃食的目的,待翌年春季再及時扒開。
4.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應根據防護效果決定,一般水土保持林要求短期內掩蓋林地,因此造林密度以大為好。山杏、槐樹樹種造林一般選擇在山坡中上部,周邊荒山造林時,實行穴狀或魚鱗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3 300~4 800株/hm2;楊樹、榆樹一般采用水平階或梯田造林,密度可掌握在3 300株/hm2。
5.栽植深度。一般要求高于苗木根頸處原土印2~3 cm,栽植過淺,根系外裸或處于較干旱的表土層,苗木容易受旱死亡;栽植過深,影響根系呼吸,妨礙地上部分同化器官的生理活動。深栽較好,使根系接近下部濕潤土層。確定栽植的適宜深度,關鍵是根據樹種、氣候、土壤及造林季節等靈活掌握,秋季栽植易稍深。
6.裸根苗造林。在起苗前2~3 d內對圃地灌水,把好苗木質量關,起苗時深挖,根部帶土,保持根系完整,同時應該進行苗木分等級,隨起、隨運,及時栽植,以減少苗木失水,提高造林成活率。
五、撫育管理
苗木栽植后,為減少蒸騰水分,應及時用地膜或細沙覆蓋穴面,可以達到穴面保墑的效果,有效促進苗木生長。樹穴如果不用細沙或地膜覆蓋,大雨過后容易引起土壤干裂、板結,注意適時松土,松土方式和深度要因地制宜,一般以20~25 cm為宜,嚴格掌握里淺外深的原則。此外,應注意幼林保護,為了防止人、畜、鼠(兔)的破壞,除合理安排土地利用外,應加強宣傳林木保護教育,建立健全護林組織,制定必要的制度。同時應當加大幼林補植力度,以符合造林技術規程規定。
六、結語
總之,提前細致整地是秋季造林的基礎,良種壯苗是根本,造林時機是關鍵,撫育管護是保障,因此應提前做好各項造林準備工作,把握有利時機,認真組織勞動力,確保秋季造林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丕蓉.楊樹地膜覆蓋扦插育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8):188.
[2] 蘭喜紅,楊玉濤.秋季造林技術研究 [J].現代農業科技,2012(17):202.
[3] 郝愛琴,楊萍.陜北秋季旱地植苗造林技術探析[J].新農村(CN23-1552/S),2012(4):94.
[4] 戚丕儒,于喜波,韓蕊,等.干旱丘陵漫崗區秋季植苗造林技術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14,10(14):52,96.
[5] 婁文浩,晁永蓮.山地丘陵地帶秋季造林技術[J].農村科技,2013(1):55.
[6] 解青林.楊樹育苗造林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7):2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