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
摘 要:隨著農戶生活水平提高,對稻谷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力推廣種植優質水稻,對丘陵鄉鎮糧食種植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分析丘陵鄉鎮的大風鄉優質稻生產現狀和問題,提出了今后發展對策。
關鍵詞:優質稻;現狀問題;對策
大風鄉地處達川區中部,是該區重要糧油基地。耕地面積5260畝。其中水稻常年種植面積3340畝,占耕地面積的63.5%。2016年全鄉水稻種植面積3345畝,其中優質稻2850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5.2%。
一、水稻生產現狀
1.缺乏口感性好的優質品種。近年來,該鄉雖然加大了優質稻種引進和推廣,水稻的質量有明顯的提高。但多數品種在適應性、抗病性、商品性等方面特別是口感性方面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優質稻米難以滿足中高檔消費群體的需求。
2.生產技術不配套。由于該鄉水稻生產專合社、家庭農場不多,主要以分戶農戶為經營單位,生產規模小,在優質稻生產方面缺乏強有力的保障措施,過量施用化肥、農藥造成稻米中農藥殘留和其他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的現象較普遍。
二、存在主要問題
1.種子市場混亂,名副其實的優質稻種少。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一些不具備雜交種子經營資格和條件的個人也在銷售種子,造成雜交水稻種子銷售的多、亂、雜局面,大多數種子經營戶出于經營利潤考慮,經營假冒優質稻種數量多,適合本地主栽品種不突出,優質稻標準化栽植的規模面積更小。
2.勞動力素質低,水稻產業發展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不夠,本地沒有一家規模型糧食精深加工企業,產業化程度很低。糧食生產過程中產前、產中、貯藏、運輸、銷售等一條龍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加之當前該鄉農村青壯勞動力約有70%左右在外務工,在家種田的農民多在55歲以上,且老人和婦女占多數,其文化程度和體質低下,難以承擔水稻生產任務。
3.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機械化操作不便。該鄉是全區優質稻生產基地之一,雖然基礎設施建設有了進展,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尚未顯著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科技等服務體系建設仍較落后,生產力水平仍然較低。農田基礎設施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紀60―70年代,由于缺乏維修資金等因素,約有50%的山塘、排灌溝渠於塞,排灌不暢,全鄉中低產田面積占水田面積的35%左右,制約了該鄉優質稻規?;l展。
4.習慣粗放種植,種植技術不到位。部分農民在肥料施用上,重施氮肥,輕視磷鉀肥,這不僅不利于稻米品質的提高,同時也不利于水稻生長后期功能葉的正常活力,從而影響水稻產量和品質。在水分管理上,部分農民習慣于前期淹深水,后期斷水過早,均不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長和品質的提升。
三、發展對策
1.科學規劃,建設優質稻生產基地。對優質稻品種要合理規劃,集中成片種植,便于統一生產管理,收購和貯藏加工。根據該鄉地形特點,可建立2個生態優質稻基地,全程實行訂單式生產,實現種植區域化、管理標準化、投入多元化,提高優質稻的知名度,推進該鄉優質稻可持續發展。
2.改造中低產田土,提高土壤肥力。對于無法保證水稻正常生產的溝槽田、竄灌田,需建好排灌溝渠,降低地下水水位,進行水旱輪作,增強土壤通透性,從而降低土壤有毒物質含量。同時積極推廣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料。對于有水源保障的田塊實施水旱輪作,小春作物收獲后,秸稈壓入廂溝內,灌水泡田栽種稻秧;水稻收獲后,挖溝作廂,實施稻草覆蓋種植秋洋芋或油菜,如此輪回種植,較好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對于囤水田,水稻收獲后及時翻耕,將稻樁、稻草翻壓入泥,促進稻草稻樁腐熟分解,轉化形成更多腐殖質,改善土壤物理、生物條件,從而提高土壤整體生產能力。
3.調整水稻品種結構,擴大高檔優質稻生產面積。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調整水稻品種結構。要抓住水稻在該鄉連續10年增產的有利條件,擇優選擇川優6203、德香4103、內5優306等優質高產品種,調整糧食生產結構,使全鄉高檔優質稻比例擴大到90%以上。
4.努力提高栽培技術水平,良種套良法
(1)平衡配方施肥。在水稻生長過程中,搞好科學配方,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使耕作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微生物種類多,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創造優質稻生長發育最佳土壤環境。推廣配方施肥,注意氮、磷、鉀、硅等元素的平衡施用,推廣緩效長效肥和復合肥,重視補施與米質形成關系密切的鎂、鋅、硒等微量元素肥料。
(2)科學管水。水稻在抽穗、結實、分蘗和長葉期間,適時多次輕擱田,確保水稻一生始終有較強的根系活力,有利于水稻生長發育,為水稻優質高產奠定基礎。在水稻抽穗結實中后期切不可斷水過早。否則,谷粒充實受阻,整精米率下降。所以當水稻進入抽穗開花期,稻田須保持2厘米淺水層,成熟前7天左右斷水為宜。
(3)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過多過遲施用高毒高殘留類農藥,將會使這些有害物質殘留在水稻的籽粒中,危害人體健康,并使稻米食味變差。大力推廣生物農藥植保技術,抓好以稻瘟病、紋枯病和螟蟲為重點,兼治好其他病蟲害的綜合防治策略,可以選擇三環唑、戊唑醇、氯蟲·噻蟲嗪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水稻病蟲害。
(4)適時分類收割,確保優質稻米加工品質。水稻收割最佳時期是臘熟末期至成熟期,即85%的籽粒黃熟時期。過早或過遲均會影響米質。并根據不同用途要求,把食用優質稻谷與飼料用糧稻谷、工業用糧稻谷分開收割,確保優質稻米的品質。
5.引進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適度引進糧油加工龍頭企業,建立連片種植優質稻生產基地,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用優質原料加工出優質的、高檔次的優質大米及米制品,供應市場。同時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米一牌”的品牌戰略,提高種植效益。
6.實行農業機械化,降低勞動強度。要充分利用目前國家實施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的有關惠農政策,繼續加大在優質稻生產過程中中型機具、微型機具的推廣運用面,特別是要在耕田、病蟲防治、收割等生產中研制開發出適合生產需要的農機產品,推廣適宜的農機具,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農民的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
7.利用農業政策性保險,讓農民放心種植優質稻。推進完善農業政策性保險,充分發揮農業保險在農業生產中的風險保障作用,一旦發生自然災害,農民付出也有所收益,不至于血本無歸,農業保險相當于給農民吃了定心丸,解決了農民對于自然災害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放心大膽地種植優質稻。
8.引導農民土地合理流轉,擴大優質稻種植規模。建立農業專合社,將閑置或撂荒土地集中耕種。規?;a優質水稻有利于保持和創造大面積的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如防治水源污染、防治土壤資源污染、防止大氣中有害氣體的大量排放以及限制有害殘留肥料、農藥的生產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周行;優質稻新技術推廣的實證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05年.
[2]黃文;吉林省水稻優質品種產量與品質的相關研究[D];延邊大學;2006年.
[3]張培江、姜福建等 安徽省水稻生產現狀及其發展對策 道客巴巴 2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