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瑩+史洪杰+胡小康+付曉艷+高凌峰+白志娜
摘 要:要想做好汛期地面觀測工作,必須在汛期前對有關規定與知識充分學習,加強業務演練,保證儀器與通訊設備能夠正常工作,在汛期中對天氣變化情況密切觀察,遇到惡劣天氣與異常情況時需要沉著冷靜面對,對報文及時準確編發,汛期后進行總結,為日后觀測編報提供有利條件。
關鍵詞:汛期;地面觀測工作;思考
每年的汛期分為前汛期與后汛期,前汛期在4至6月份,后汛期在7至9月份。因為受到鋒面與熱帶系統的干擾,一般會伴隨大風與雷暴等惡劣天氣。地面測報人員的工作比其他時期更加嚴格,產生錯報或漏報等幾率也較高。現對怎樣做好汛期測報工作進行簡述。
一、汛期前充分做好相關觀測準備工作
1.對有關規定與知識預先學習,并加強業務演練
在汛期到來前,需要對有關規范予以學習,如地面氣象觀測規范等。對汛期內常常產生的天氣現象等編報發報規定充分學習與掌握,加強對相關知識的了解。在上班過程中對上述報文予以模擬演練,保證在汛期惡劣天氣下可以快速、準確的編報發報。
2.保證儀器與通訊設備的有效運行
在汛期來臨時,需要對不同儀器設備定期檢查與維護。對現用儀器設備與備用儀器設備以及場地予以全方面檢查與維護,特別是相關要素的傳感器。對采集器、計算機以及UPS電源采用毛刷定期清潔;對電纜是不是有損壞與各接線處是不是有松動進行定期檢查;對地溫場疏通的排水設施充分做好,避免強降水引發地面溫度表記錄缺測與出現泥土流失的情況;在蒸發器中取出一定水量,避免強降水時溢流桶出現溢出的情況,導致缺測蒸發量;保證備份儀器的充足,并確保其處在可用的狀態,全面檢查與測試供電與撥號網絡等,確保獲得較準確、系統的觀測資料。
二、汛期中對天氣變化密切觀察,惡劣天氣下需對報文及時準確編發
災害天氣來臨時,應該對氣象局業務網充分關注,還需要對氣象預報急件等有關對未來幾天的天氣預報充分關注,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值班時需要充分利用雷達,如在某年的一次雷雨大風中,通過雷達回波顯示發現,在17點開始本站附近天氣開始出現變化,雷達圖上的紅色區域顯著增加,并逐步向本站發展。17點50分開始,周圍多數臺站已下雨,這時,需要對計算機線路與接線是否正常進行充分檢查,并做好數據備份工作。18點20分本站開始下陣雨,有強烈的對流,18點51分有雷暴產生,在本站西方,按照規定需要發雷暴的重要報。雨勢明顯增強,存在大型蒸發的觀測站,應該做好取水工作,避免降水過程中的大型蒸發水溢出。
三、做好設備故障的處理工作
1.設備故障的處理
首先,在自動站設備存在故障的過程中,根據《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運行監控業務職責流程》(試行)(2010)對ASOM系統進行填報。其次,守班期間,由于硬件故障引發整套自動站不能正常運行,通過排查,在60分鐘內不能恢復的情況下,可及時啟動備份或便攜式自動站。沒有備份或便攜式自動站時,只在定時觀測時次實施人工補測。
2.對異常處理情況準確記錄
部分記錄異常的情況下,根據如下方法進行處理:首先,白天正點產生異常記錄時,定時觀測時次的記錄需要馬上處理,其他正點時次的記錄需要在下個定時觀測以前結束修改與上傳。夜間正點記錄產生異常的情況下,需要在當天10點前結束修改與上傳。如夜間數據異常對8點、9點記錄產生影響時,需要在10點前完成對8點與9點相應記錄的修改與上傳。其次,已經實現自動觀測的相對濕度與地溫等記錄產生異常時,正點時次的記錄應該根據正點前后10分鐘、備份自動站記錄以及內插記錄的順序予以替代。如果不能自動記錄可代替的時候,只對相對定時時次記錄予以人工補測,其他時次按缺測進行處理,如果某要素人工觀測儀器已經根據規定撤除,那么此要素不再進行人工補測。最后,降水數據異常的情況下,非結冰期,降水量觀測主要根據翻斗雨量傳感器的記錄作為標準時,根據稱重降水傳感器以及備份站翻斗雨量傳感器的順序進行代替記錄,不能用自動觀測數據代替的情況下,需要及時采用人工補測。
3.重要天氣報
首先,視程障礙類天氣現象自動判斷產生故障的情況下,可恢復人工觀測與編發。其次,風向風速傳感器產生故障的情況下,采用備份自動站或人工觀測大風數據對重要天氣報進行編發。
4.內部一致性處理
天氣現象以及能見度等自動觀測記錄和有關要素與人工觀測記錄不一致時,按照如下原則進行處理:第一,云量與自動云高產生矛盾的情況下,只對定時觀測時次記錄予以處理,存在云量沒有云高的情況下,保持原有記錄;沒有云量存在云高的情況下,將云高記錄刪除。第二,雪深自動觀測記錄和積雪現象不一致時,只對定時觀測時次記錄予以處理,存在積雪沒有雪深時,保持原有記錄;不存在積雪有雪深時,將雪深記錄刪除,并對采樣區殘留積雪進行清理。第三,由于設備故障等引發降水類和視程障礙類天氣現象自動觀測記錄與具體情況不匹配時,只對定時觀測時次記錄予以處理。
四、加強對汛期后的總結,為日后觀測編報提供條件
惡劣天氣出現后,需要加強對汛期的總結工作。在定時觀測時不同儀器讀數有差異,應該將有關數值找出予以比較分析。如人工器測和自動站觀測數據的差值,氣壓超過0.8百帕,氣溫超過1.0時,應該有效分析,若是自動傳感器故障需要及時排除,進行有效的維護,并將其報告上級。若遇到復雜天氣,需要事先編報,在觀測發報的過程中再與微機予以比較,確保萬無一失。
五、結語
為了做好汛期地面觀測工作,必須做到如下幾方面:首先,在汛期前對有關規定與知識進行學習,加強業務演練,保證儀器與通訊設備的有效運行;其次,配合雷達圖、及時天氣現象等不同氣象資料,為準確及時的觀測做好準備工作;再次,遇到設備故障時需要對ASOM系統及時填報,對異常情況記錄時需要及時準確的進行處理。白天定時觀測時次記錄異常需要馬上進行處理,其他正點時次在下個定時前結束修改與上傳;最后,汛期后進行總結,對不同氣象設備的差異進行歸納與總結,為日后做好觀測提供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王紅艷,劉黎平.新一代天氣雷達降水估算的區域覆蓋能力評估[J].高原氣象,2015,34(6):1772-1784.
[2]慶濤,沈新勇,黃文彥,等.2011年梅汛期一次暴雨過程的對流渦度矢量方程診斷分析[J].高原氣象,2015,34(2):401-412.
[3]劉璇.一次華南前汛期暴雨過程的物理量診斷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13(13):254-258.
[4]孔德璿,楊春艷,謝佳君,等.青藏高原與同緯度東部平原汛期降水的關系[J].貴州氣象,2015,39(3):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