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雪
摘 要:水稻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水稻的產量及質量大到能直接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小到影響中國十幾億人口的飲食水平及生活質量。因此,確保水稻產量及質量是我國開展農業工作時的重要一環。我國對糧食作物的關注從來就不少,尤其是在水稻上,國家特別重視。為提高水稻種植水平,在種植過程中,水稻的抗病技術也需不斷進步,下面,本文就結合我國水稻種植及生產現狀來談談我國的水稻抗病技術。
關鍵詞:水稻;抗病技術
水稻在農作物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國人口眾多,對糧食的需求遠遠高于世界上的很多國家,水稻的種植技術直接影響到水稻的產量進而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及人民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必須大力提高水稻的種植及生產技術,提高水稻產量和質量。但另一方面,我國幅員遼闊,且地域性差異極大,多樣的環境狀況會對對水稻種植產生各種影響,因此克服水稻種植和生產中遇到的各種病害就需要我們繼續提高水稻的抗病技術。下面,筆者將從水稻種植的各個環節來談談水稻種植中采用的抗病技術。
一、加強水稻品種的多樣性研發
水稻在我國的種植范圍很廣,從南到北,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生長條件。同時,水稻的品種也不是單一的,不同的品種具有不同的抗病能力。只有在合適的地域種上合適的水稻品種才能將水稻自身的抗病性激發到最大,從而保證水稻的生產質量。但是即便是種植人員將品種和地域環境搭配到了最好的組合,我們也不建議將這種組合長期大范圍的推廣,因為這種推廣很可能會導致水稻抗病性的消失或減弱。此時,加強水稻的品種研發力度才能增加水稻抗病遺傳的多樣性,確保水稻能適應各種生長環境。這是提高水稻自身抗病能力的好途徑之一。
二、提高種子處理技術
1.對種子進行抗病處理
根據前文所說,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廣大,環境復雜,因此對某些地區來說水稻種子的選擇十分重要,但是在選好種子之后也需要對種子進行特殊處理,這是增強水稻種子抗病性的有效手段。較為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將種子浸泡在特殊的藥劑中,藥劑以浸泡的方式可以慢慢滲入種子的內部組織中,這樣就在種子播種之前就為水稻打上了“疫苗”,這一舉措在提高水稻的抗病性方面是有重要意義的。此外,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曬以殺滅某些致病因素,這也是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
2.改善種子的培育方式
傳統的育種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來維持水稻的健康,但是這樣還是避免不了由于降水、溫度等不可控因素而產生的種種問題。如我們所知水稻在生長過程中是很脆弱的,常常會遭遇各種病蟲的襲擊,造成大規模的減產。此外,水稻中常見的水稻枯紋病和稻瘟病也常常會使這種作物面臨絕收的狀況。水稻的減產或絕收絕不是一件只關乎農民的事情,而是一件關乎國家糧食安全及物價的大事。因此,在育種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采用雜交或是交叉播種的手段來防止常見水稻病的出現。
水稻有眾多品種,這些不同的品種具有不同的抗病性,他們之間有較小的互相傳染的風險,因此在一種水稻的播種區域里混種上另一品種的水稻,這樣就算是一種水稻發生了某種疾病,另一種水稻也可以相當于一個“隔離帶”,阻止水稻病的大規模蔓延。這是從外部抗病,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的方法之一。此外,在眾多的品種中,每個品種的遺傳屬性是不同的,采用水稻雜交技術可以使水稻的抗病性提高,從而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三、重視施肥施藥
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施肥施藥環節也同樣不可忽視。水稻內部的硅化細胞需要在有硅元素的環境下才可以形成,因此,我們在施肥的過程中不妨多采用一些含有硅元素的肥料。但是,現在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生產者多采用的是氮肥,氮肥也是水稻生長不可缺少的,只是需要注意用量的大小。比如,稻瘟病多發生在氮肥施放過多的田地里,此時氮肥就變成了稻瘟病病菌產生的原因。但是氮肥施放不足又不能達到施肥的目的和效果,水稻的健康生長也就得不到保障。
除了施肥之外,施藥也需要引起水稻生產者的重視,目前,生產者在這方面都有比較高的意識。只是在施藥的過程中還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施藥不是貫穿于水稻整個生長過程的活動,而是在該施藥的時候施。所謂的該施藥的時候就是指每年水稻病經常發生的時候,或是在此之前的一段時間里。這樣就能預防或減輕水稻病。其次,在施藥的時候還要注意藥劑的藥性和用量,做到既保證達到藥效,又能夠不使過多的藥物附著在水稻上,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四、提高抗病技術的推廣力度
水稻抗病技術需要在水稻生產的各個環節中逐步落實。因此,我國不僅要提高水稻的抗病技術,更重要的似乎是如何將現有的技術推廣。在推廣方面,筆者認為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支具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推廣隊伍,但是在推廣方面,我國還面臨著比較大的問題。我國還存在大量的散體水稻生產者,他們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抗病能力很弱,需要專業指導。其次,糧食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水稻的安全問題也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因此,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的抗病技術的研究不單單是中國農業研究者在進行探究,相信全世界都十分關注。因此,我們應和世界上其他國家進行相互交流。
五、結語
水稻雖然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作物,但是現代社會對它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質變。要使水稻保質保量地服務于現代社會就要不斷提高水稻的生產能力,而抗病技術的提高就可以大大保證水稻的生產能力,因此,做好抗病技術的研發需要科學工作者的不斷努力,而推廣這些技術,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則是推廣工作者需要努力做到的。
參考文獻:
[1] 陳麗娟.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研究[J].北京農業,2014,(36):140-140.
[2] 劉宇東.論述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J].新農村(黑龍江),2014,(24):109-109.
[3] 翟子群.水稻種植中的抗病技術研究[J].吉林農業,2014,(13):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