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社敏
摘要:洛陽歷史文化軟實力資源豐富,但是卻沒有真正形成城市的軟實力,現實的困境在于歷史文化保護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城市歷史文化在內涵凝練、現實展示、人員參與存在不足,政府政策剛性支持不足,理論研究、經營開發管理人才不足,提升洛陽城市文化軟實力重在匯聚文化符號,強化政府引導,依托人才興文,搭建載體,全員參與建設。
關鍵詞:歷史文化軟實力資源;開發困境;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跡眾多,又是新中國的重要的重工業城市,有厚重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有現代化的工業和研究機構,計劃經濟時代,洛陽大廠礦、大企業另許多城市羨慕,但是時至今日,洛陽有點落后了,和西邊西安和東邊的鄭州不可同日而語,就是和曾今的一些三線城市比較,也顯得落伍,洛陽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軟實力資源,卻不能得到很好地開發和利用,顯得有點突兀,如何尋求對策,提高城市人文魅力,本文試圖尋求一種解釋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二、洛陽歷史文化遺產轉化為城市軟實力的現實困境
從目前來看,洛陽在利用歷史文化遺產提升文化軟實力方面還存在諸多不足。
(一)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歷史文化遺產時常成為傳統與現代相互碰撞融合的試驗田,如何解決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現代化、城市化發展之間的關系仍然是洛陽面臨的核心問題。歷史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復制性,不可再生性的資源,對歷史文化遺產要重在保護,在保護當中開發性利用,但是現在存在過度開發和開發不夠兩種情況并存,開發過度就是把歷史資源當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搖錢樹,重經濟利用,輕文化利用,重物質利用,輕精神利用,重眼前利用,輕長遠利用,重規模化快速化利用,輕小范圍可持續的長期利用。
(二) 城市文化的內涵展現還不夠充分,對自身城市精神的凝練也相對不足,乃至于市民對于維護和建設文化名城的社會參與度與自覺意識有待加強。
洛陽這個具有深厚歷史感和現代感的城市,具有豐厚的歷史資源和現代資源,既有傳統農業文明的資源也有現代工業文明的資源,更有后現代的生態文明資源。但是缺少對城市自身精神的凝練,沒有形成市民人人感知,朗朗上口的城市文化宣傳的話語體系。文化標識不清晰,只有在每年四月份牡丹花會的時候,市民才感知洛陽是牡丹之都,洛陽的白馬寺、洛陽的龍門石窟、“一五”時期建設的洛陽拖拉機廠代表這新中國工業化的成就這些并沒有成為洛陽城市定位的名片,城市文化的定位究竟是什么,語意不詳,沒有一個清晰準確的定位,只是一個經濟定位,中原城市副中心也僅僅是在河南省的定位,在全國、在國際的定位是什么,洛陽市并沒有一個清晰地定位,模糊的定位導致的結果就是洛陽的文化內涵展示不充分,凝練不準確,發展沒有方向。
(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較快但不能完全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政府在政策法規上的剛性支撐、公共文化設施的管理和使用等環節也有待進一步完善,從而構建起全面開發和利用自身文化資源優勢的保障體系。
公共文化服務體現也是一個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曾經的深圳市經濟的綠洲文化的沙漠,經濟特區設立之初深圳經濟發展很快,但是文化設施和文化產業落后,現在深圳市的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占深圳GDP的10.1%,公共文化設施齊全,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勃興,各種文化創意產業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成為深圳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又有現代化建設資源的洛陽無論是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還是文化產業的發展都是不盡如人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健全,服務硬件和軟件都有待加強。
(四) 復合型的文化理論研究人才、文化經營管理人才等相對匾乏,人才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文藝的創作靠人才,文化的管理靠人才,文化的經營靠人才,文化的發展靠人才,文化的創新靠人才。沒有一流的文化人才就沒有一流的文藝作品。文化的軟實力才能凸現出來,圍繞著洛陽牡丹的美術創作人員很多,但是沒有市級的創作團隊,沒有形成牡丹畫法的研究創作的專門人才體系,牡丹相關的衍生產品不多,牡丹餅、牡丹酒、牡丹歌曲、牡丹美術、牡丹文藝、牡丹影視、牡丹飲食、牡丹神話傳說都是體現洛陽牡丹文化的品牌的重要載體,但是沒有。由于理論人才的缺乏,洛陽牡丹品牌開發不足,不能滿足大家對洛陽牡丹的多層次的需要上,這就是沒有形成超前的牡丹文化理論研究人才有很大的關系。
(五)洛陽自身的文化產業優勢也相對不明顯,缺乏與其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相匹配的創新型文化產業群。和國內的重要歷史文化名城比較,比如北京、西安、杭州、南京比較,歷史文化產業優勢不明顯。和省內的開封、安陽、鄭州相比較也先得有許多不足。北京的故宮是中國文化的象征,西安的歷史更加厚重,名勝古跡繁多,杭州是人間的天堂,南京的中山陵、秦淮河讓人留戀。省內鄭州嵩山的少林寺因電影《少林寺》一舉成名,更因為少林武校學生上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讓少林寺名揚海內外。不少慕名而來的中外武術愛好者成了少林寺的流動的廣告牌。開封的《清明上河園》盡管是人造的景觀,但是因其曾經的歷史,許多游客慕名而來,開封的知名度大增,洛陽盡管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多處,但是其影響力和知名度難以和自己的厚重文化實力相匹配。唐三彩文化、洛陽的水席文化、古運河文化、絲綢之路文化,歷史名人文化等等亟待整理開發。即使開發最好的洛陽牡丹及其相關產品也要學習其他城市的經驗。
三、依托歷史文化遺產提升洛陽文化軟實力
(一)匯聚文化符號,傾力展示洛陽城市文化形象。洛陽文化標識很多,能否設計一個洛陽文化的logo標識,作為洛陽的文化品牌和城市符號,集中展示洛陽豐富的文化底蘊,代表現代洛陽城市開放活力包容的國際化都市新形象需要專家論證,眾多的文化遺產和古跡通過小小的logo展現出來,這里面有龍門石窟、白馬寺的宗教文化、有關林廟的忠義文化、有隋唐洛陽城的包容文化、有洛陽水席、洛陽小街鍋貼、洛陽湯等代表的餐飲文化、有十三朝古都的帝都文化、有現代澗西區的工業產業文化、市民的街區文化、洛陽杜康的酒文化、唐三彩的陶瓷文化、洛陽邙山的古墓群文化、洛陽平樂的正骨醫療文化等等所有這些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都要通過小小的logo展示傳來。正是洛陽的文化定位不準,認識不清,缺少相關專家的論證,文化規劃和發展的前瞻性不夠,文化開發和發展的整體性不足。1987年為了紀念絲綢之路開創2100年,西安市政府委托西安美術學院師生設計創作了大型紀念性雕塑。那是一對跋涉于絲綢之路的駱駝商旅,其中有唐人也有高鼻深目的波斯人,14匹駱駝中還夾雜著2匹馬和3條狗,雕塑被安置在大慶路和棗園東路三岔口的綠化帶里,附近的公交站統一命名為“絲路群雕”但凡能看到雕塑的人,都會在心里做出判斷:西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萬國來朝的大唐首都。而此時,絲路的真正起點漢魏洛陽故城剛剛劃定保護范圍,多少洛陽對此好像沒有任何興趣。endprint
(二)堅持思想先行,高度重視城市精神的提煉和塑造。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行為的根據。沒有思想的解放就不會有實踐的舉措,開封市政府開發復制《清明上河園》的計劃,南邊看蘇州古城開發文化的辦法,一曲《濤聲依舊》讓蘇州城再次拉回來現代人們生活的中心,多少人為此再次尋找姑蘇城外的寒山寺,文化喚醒了人們失落很久的記憶。這就是文化的作用,不只是傳承不只是記憶不只是個歌聲,是浸入骨髓的行動、實踐。城市精神的塑造,城市精神的提煉既有市民的自我感知,更依賴于城市經營者的有意識自覺引領和強力塑造,開動所有媒體機構,打開各種媒體終端,尋找可接地氣的辦法,凝練作為洛陽的精氣神,打造具有洛陽深厚文化底蘊的精神。
(三)加強遺產保護,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洛陽眾多的文化遺產,沒有有序開發、缺乏把所有文化遺產用一個恰當的主題打包包裝,原有的景點缺少深度開發的項目,新開發和在建項目零星分散,到洛陽來的游客幾乎都是一日游,上午龍門石窟下午白馬寺,那些存在歷史文獻中的,在實地已經找到的能形成顯性文化旅游資源和文化體驗項目的遺產沒有有序開發形成整體的優勢,天堂和明堂遺址的復原和再建、定鼎門遺址公園的建設顯得孤單,缺少和原有遺址的有效聯系和關聯。沒有給人大唐盛世的感覺。以洛陽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沒有起到應該有的作用,洛陽就像蒙著一層薄霧中的城市朦朧、模糊、輪廓不清。
(四)搭建有效載體,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遺產再發現、再挖掘、再整理、再開發、再傳播需要有搭建有效的文化載體和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牡丹花會搭建了一個牡丹為媒連接世界的旅游文化交流平臺,這是洛陽市政府從1982年以來一直堅持不懈做的旅游文化經貿的大平臺,開發了旅游和文化發展的金礦,成為洛陽成為旅游業大城市的重要載體。
9月份下旬到10月上旬的河洛文化藝術節的知名度,對世界的吸引力就乏善可陳,原因是什么呢?時間不長,積累的經驗不足,可以移植牡丹花卉的經驗,形成差異化的辦會方針和策略,真正豐富旅游,傳播河洛文化、形成中外文化交流的新載體需要市政府出實招、想實策。
(五)依托人才興文,積極打造區域文化品牌。文化遺產的開發,洛陽文化軟實力的提升,離不開文化研究的專門人才,洛陽市社會科學聯合會集中了洛陽市各個方面學有專長的研究專家,能否打造一個區域文化的研究的專門機構,劃撥相關的科研經費,以課題形式形成一個以研究文化為特色,河洛文化研究為重點的學術研究機構,給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依據。造就一批洛陽區域文化的研究人才。
引進一批發展文化產業,具有世界眼光的文化創新的領軍人才,積極打造洛陽文化的區域高地,形成區域文化的核心競爭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本地能夠用得上、會經營、懂管理、留得下、用得上的本土人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和繼承人。
(六)強化策劃創新,大力發展地方文化產業。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發展河洛文化不僅需要帥才,而且也需要大量的學有專長的專門人才。
文化產業的規劃和文化產品營銷、策劃還沒有世界級的眼光,僅僅局限在洛陽市區和周邊上城市的市民身上,或者眼光僅僅局限在河南省范圍之內,沒有世界級的吸引眼球的文化旅游產品策劃,沒有在國際上推薦和推銷洛陽,深度開發的系列旅游產品更是沒有。是否可以舉辦相關的國際節會和體育比賽進一步擴大洛陽的知名度和洛陽旅游產品的吸引力,讓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轉化成經濟資源和可持續的發展資源。著力提升文化旅游、藝術品及工藝美術、培育發展傳媒、演藝娛樂、會展、文化用品設備制造等重點產業,加快發展數字出版、網絡電視、移動多媒體等新興文化產業,確保文產業的全面快速發展。
(七)構建和諧文化,推進現代城市轉型升級。打造中西部最宜居的城市,打造山水生態洛陽城,人在城中,水隨城轉,原來的洛陽的老工業基地變成宜居生態城、文化城,就要構建和諧文化,自然遺產和現代文明的和諧,自然生態和人和諧,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和諧,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和諧,商業文明和農業文明和諧,推進城市轉型升級。讓洛陽城再現時代風采。
四、結語
城市因商而興,因文而盛,未來的城市一定是特色鮮明的個性化城市,洛陽是歷史文化悠久,古今中外聞名的歷史古城,許多歷史古跡有待展現,許多歷史文化軟實力資源有待開發,展示城市魅力,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拓展歷史文化軟實力的空間,增強城市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的文化、商業、旅游、休閑,觀賞,宜居,城市歷史文化軟實力的底蘊功不可沒。
參考文獻:
[1]宋黔暉.“首善之區”應提升文化軟實力[N].南方日報,2008- 05 - 14.
[2]曲江濱. 城市文化軟實力的提升路徑探析——以河北保定市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0,( 29):47 - 50.
[3]新浪讀書訊.“中國文化發展戰略與軟實力”研討會在京召開[EB /OL]. ( 2008 - 12 - 19) [2011 - 05 - 25]. http://book. sina.com. cn /news /c /2008 - 12 - 22 /1119249580. shtml.
[4]馬修·弗雷澤.軟實力——美國電影﹑流行樂﹑電視和快餐的全球統治[M]. 劉滿貴,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
[5]江奔東.論文化產業資源配置[J].齊魯學刊,2006,(4):141- 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