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楠楠
摘要:跨文化傳播是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個體間的文化交流,跨文化新聞話語,是將語言文化與社會環境融合到一起的一種形式,這有利于將本地的文化傳播到社會中去,讓人們可以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背景,得到社會的認同。對于跨文化新聞話語的構成,與其所帶有的意義,就是我們對跨文化新聞話語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除此之外,跨文化新聞話語的意識形態所呈現的表征,也是研究中的重要一項,不可忽略。
關鍵詞:跨文化;新聞話語;意識形態表征
新聞話語表征一直以來,都是以批評語言學以及批評花與分析為關注的焦點的,新聞從來都不只是中立、客觀的存在,而更多的是從特定的意識或者立場來報道的。新聞話語的意識形態研究使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把注意力轉移到語言學和話語分析中,這就是因為話語的意識形態以及權力。
1.我國跨文化新聞話語的現狀
跨文化新聞話語的本身就是一類文化中的新聞媒體,并且在這類文化的基礎上構建了語言符號,同時組織有關另一類文化的語言符號,以新聞為媒介,進行傳播,這種形式對本土文化的傳播是有利的。在社會中構建出一種跨文化新聞話語,這樣一來就可以使本土的社會地位得到確定,鞏固社會對本土文化的認同。跨文化新聞可以以多種形式來進行傳播,除了出現在大眾媒體上的文字外,還有一些以記敘、描寫為主要形式的文字信息,中間加入一些觀點、評論,這就是跨新聞話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已經是信息化的時代,全球信息化讓世界的信息交匯在一起,向各地傳播,我國的發展越來越好,實力逐漸壯大,這讓其他有些國家看的眼紅,就會出現對我國的跨文化新聞傳播的內容誤讀,使我國的文化不能及時的、準確的傳播到其他地區,這也是對我國形象的影響,我國跨文化新聞的話語與其他國家在解讀重點方面存在差異,這使其他國家會對我國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所以在進行跨文化新聞傳播時,盡可能的與其他國家的傳播形式保持一致,使其他國家更容易理解我國的文化,也有利于我國文化的傳播。
跨文化新聞傳播在這個信息、科技發達的時代,除了以傳統的報紙為媒介外,還有電視、網絡等各種形式,讓我們可以在家便可知天下事,對其他地區或者國家發生的一些事所了解,分析其中所表達的意識形態,來了解當地的人文思想,做事的特征。新聞的傳播往往在敘述事件的同時會加入一些議論或者抒情,來展現當地的文化和其他國家或者種族的話語特色。我國也可從中學習到一些不同的思想,促進國家的發展。
2.跨文化新聞話語的表征和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一個中性的概念,是在進行話語分析時的中心點,人們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證明自己時,意識形態是重要的存在,是根據人的基本認知以及內心的信仰來確定的,人們的認知和信仰是一個種族中所存在的共同的社會表征的基礎。所以,人們所存在的信仰可能會造成一些偏見,并且決定著他們新聞話語以及一些實踐活動。
把意識形態和話語關聯起來,從而將話語中的意識形態表征與意識形態關聯起來,也可以把意識形態與人們在社會中的認知以及話語的表述以及他們社會地位中相關聯起來。他們所呈現出來的表現是由意識形態所控制的,同時也控制了他們在社會中的行為,從廣義上來說,意識形態是人們的思想或者信仰,所以常常被人們認為是自然地存在。在社會行為者想要發展自身的社會價值、社會地位以及自身的價值時,他們會利用意識形態來進行這一認知過程。
意識形態和話語有著密切的聯系,語言文化中往往充滿著意識形態,話語就是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運用語言是最常見的一種行為方式,這種行為往往是在常識的基礎之上進行的,稱之為意識形態。在進行權力的實施時,語言是最好的傳播途徑,這是因為語言是無國界的,通過人們所熟悉的方式來進行意識形態的鞏固,在新聞傳播中話語將文化傳播到其他不同文化的地方,以語言的形式將所要呈現的意識形態表達出來。
語言通常不是中立的存在,新聞話語亦是如此。新聞話語用語言文化構建了一個認知空間,讓人們通過對文字的解讀,去了解其他種族在文字中所想表達的思想,對其他種族的文化得以了解,可以了解到不同種族間的文化差異。新聞話語可以說是一類意識形態話語的產生,媒體從其本質上來說本身就不是一個理性的事件協調者,更多的是會摻雜一些本土所構造的認知或者信仰的思想,不同的認知對同一時間的認識是不同的,就有可能造成一些種族撿的誤解。新聞話語是具有很強影響力的,具有一定的干涉性,往往出現的一些社會實踐,就是意識形態的重復現象。
有人認為新聞是具有意識形態功能的,因為它是維持和重組權力關系的一個關鍵要素,一位實用主義的哲學家認為新聞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工具,因為新聞可以以各種形式,沒有框架的干擾,來傳播信息或者思想,從而干擾受眾的注意力,不管是國內還是國與國之間,新聞的傳播有著權利的影響,權力之間的比較就影響著新聞傳播是由誰來掌握主導權。
結束語:
新聞的傳播將世界各國聯系在一起,把信息相互傳播,新聞話語是最直接的傳播形式,利用語言學將本土的思想、認知通過新聞媒介傳播出去,跨文化的交流是各國交流進步的途徑,是國與國之間友誼的建立途徑,促進著彼此的了解。盡管我國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的崛起、發展,在國際中的地位在不斷提升,但在跨文化交流方面還有所欠缺,跨文化新聞話語不是所有國家的都可以接受的,所以我國在這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將我國的認知信仰通過新聞話語的形式,將蘊含意識形態的新聞話語傳播到各地,通過傳播,來讓我國的世界地位得以確立。
參考文獻:
[1]秦娜.新時期跨文化新聞傳播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年4月第7卷第7期。
[2]羅雯.解析跨文化新聞話語[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總第294期。
[3]劉明.新聞話語表征的形式、功能和意識形態[J]現代漢語(雙月刊),2014年6月第37卷第3期。endprint